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姓渊源     
庄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据史料记载 ,庄姓形成于春秋末期 ,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向全国各地迁徙分布。古往今来 ,庄氏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多有贡献。庄氏祖先在先秦时代建立过楚国、宋国 ,是当时比较强大的诸侯国。而且 ,历代庄氏名人众多 ,业绩也很突出。战国时代宋国蒙人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庄周 ;清代江苏武进的经学家、常州学派的开创者庄存与 ;近代福建泉州的化学家庄长恭等。根据北宋时的《百家姓》记载 :庄姓在其收入的 4 0 8个单姓中 ,排在第 32 3位。人们不禁会问 :庄姓怎样得姓 ?祖根在何地 ?始祖又是何人 ?庄姓形成以后…  相似文献   

2.
节妇旌表制度演变到清代,规模空前,也出现了总坊、匾额和牌坊形制的变化。节妇旌表用于通过引导民意,为国家权力在民间的渗透铺平道路,对社会和婚姻结构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略论晚清乡村社会教化体系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X  You Y 《史学月刊》1999,(3):105-113
清朝统治者在实践中确认了“教化为本”的统治原则,且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的乡村社会教化体系。清代乡村社会的教化体系乃是一个二元同构性的组织系统,即以保甲制为代表的官方教化组织和形式与以宗族、乡约为代表的非官方教化组织与形式同构而成。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乡村教化体系的变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传统乡村教化组织趋于形式;其二是乡村教化的内容开始发生变化。与传统乡村社会的教化体系─—官方与非官方教化组织二元同构性体系──不同,晚清乡村社会的教化体系乃是一个新兴教化体系与旧式教化体系异质并存的复合体。晚清乡村社会的教化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这首先表现在教化组织形式属性的多元化上。其次还表现为教化主体的多元化。而且,晚清乡村社会教化体系嬗变的历史趋向,是以王朝对于基层社会控制的失控为标志的。清王朝逐渐失去了对乡村社会教化主体的控制,使得乡村社会的教化呈现出一种空前的失范状态。晚清乡村社会教化体系变迁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与晚清政府走向灭亡时各项制度的衰落变迁同步进行着,并在相互之间产生着互动,共同构成了王朝灭亡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看过金庸小说《鹿鼎记》的人应该还记得,小说开篇即提到"庄廷鑨(lóng)明史案",并以庄氏家族这起文字狱为引子而展开全书,且书中的角色"双儿"即来自庄氏家族。那么,"庄廷鑨明史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事情还得从明末大臣朱国祯说起。朱国祯(1558-1632,明万历十七年进士,累官国子监祭酒等)是明末天启年间的首辅大臣,因受权宦魏忠贤倾轧,称病辞官,回到老家浙江湖州,打算编一部"明史",不料书未成而身先逝。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的武陵地区是古代中国推行土司制度的重要区域,该地的社会治理对整个土司地区而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其社会治理的模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王朝国家权力相关的制度体系;一是与土司地方文化、传统相关的社会组织系统。王朝任命的各级土司与土司的佐贰官共同构成了土司地区一套制度化的治理体系。在社会组织系统中,土司、宗族大姓首领身份合二为一,土司制度和宗族制度对接,构成对民众日常生活控制的基础;地方神灵、国家信仰等,在身份认同及价值观念上向土司地区注入了王朝国家的背景,从而达到整合与教化民众的目的。可见,土司地区的社会治理是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延伸与发展,这种变化是在王朝权力干预下完成的。因此,土司地区的社会治理也是土司制度推行后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6.
陈春声 《史学月刊》2001,(1):123-133
从秦朝开始,潮州地区就与整个岭南地区一起,归属中原王朝的政治“版图”。但是,王朝教化与地域社会之间的契合,却经历了长期复杂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宋元之际和明末清初的变化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山国王和双忠公是在潮州乡村庙宇中最经常见到的两个神祗。这两个神明信仰的形成及其象征意义的转换,与潮州地区数百年来王朝教化与地域社会复杂互动的契合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明朝统治者对女性思想控制的力度超过以往,究其原因与明代社会贞节观的普及关系密切,在此普及过程中明朝廷通过建立和完善旌表制度来引导女性的忠孝节义观念,利用官方和民间编撰女教书籍进行舆论引导,以及利用家庭对幼女灌输节烈观念等措施,最终在明代出现了未嫁女殉夫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赤水河两岸的川黔两省邻境地带,在明朝时属于四3;1永宁宣抚司辖地,宣抚使着氏乃彝族扯勒部的后在。明洪武中期宣抚使奢阿聂车,妻奢苏袭职。她重视儒学教化,曾向朝廷上言:“欲化顽俗,须修文教。请生皆秀僚,朝廷所设训导官,言语不通,难以教诲。岸生李球,文品兼优,并指夷语,乞即接为训导官,庶有实济”。奢苏是在明初就向朝廷正式提出要进行“双语教学”的肇始者,朝廷采纳她的建议,下诏从之。奢苏又广立义学,重视教育。当时的赤水河两岸人文颇盛,如赤水陈迪,天颁了五进士,朱谦,天须甲申进土,皆历官御史,有直声。永宁宣抚…  相似文献   

9.
丁婷 《文物天地》2021,(1):30-33
匾额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仅有说明建筑名称的作用,也起到激励教化的社会作用,而起到教化作用的匾额可以脱离建筑,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在古代社会,匾额分为官匾与私匾,官匾就是皇帝钦赐、朝廷官员官方题写的匾,官匾之外的便是私匾。除了标识类匾额外,具有教化功能的匾额按匾文内容再细分,一般分为科举功名匾、宣扬高尚品德的宣教类匾额、体现家族荣耀及祝福高寿老人的庆贺匾、表扬清明廉洁的清廉匾,等等。  相似文献   

10.
广东顺德龙江镇的贞女桥,原名老女桥,传说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明清时期,地方仕宦出于教化需要,不断发掘有关吴妙静的传说故事,在其建造的桥上竖立了"贞女遗芳"牌坊,将其塑造为节孝双全的女性形象,成为地方社会重要的文化资源。广东仕宦对其形象进行塑造的目的是借此在地方推行王朝教化,强化人们对王朝统治的认同感,从而将地方文化逐步整合到统一的中国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方誠峰 《中华文史论丛》2023,(1):137-164+403-404
賈似道行公田法是南宋末年最重要的史事之一,過去研究者皆未分析公田法倡議者、實施者的背景,尤其是思想背景。通過對相關人物的考察可知,公田法可謂賈似道利用道學門徒推行的一項事業。這説明,道學及道學家對南宋政治的影響,絶不僅僅發生在臨安朝廷,更是籠罩地方施政。在地方施政中,宋末的道學家絶非萎靡、迂緩、空虚之人,其作爲亦遠不止於教化等,更是深入到兵刑錢穀這些王朝生存的基礎,也深刻改變了南宋末年軍事財政的展開方式。  相似文献   

12.
周毅 《史学史研究》2020,(1):105-116
清代安庆方志的"忠节"书写对象,包括鼎革之际的各种"忠节"者,尤其抗清殉节者。清代安庆方志中"忠节"书写的不断变化,体现了满清政权为重构易代之际历史,重建伦理道德秩序,以确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而逐步调整针对抗清殉节者的旌表政策,最终采用以"教化"而"去政治化"的历史书写范式的过程。当然,体现清廷意志的国家话语贯彻到方志书写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与凸显地方意识的地方话语产生纠缠甚至争夺,并最终在"教化"的层面上趋向了一致。  相似文献   

13.
义民旌表:明代荒政中的奖劝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一个多灾荒的历史时期,在赈济救灾方面,明朝政府发展了前朝劝分赈灾的措施,把旌表制度运用到灾荒赈济中去,这就是义民旌表。义民旌表主要是用道德表扬的形式来奖劝、酬答富民的仗义疏财。义民旌表在充实仓廪、灾荒赈济、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明后期“保富论”的兴起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戚氏牌坊,包括"母子节孝"坊和"父子总督"坊,修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这两座牌坊是明朝廷为旌表戚氏家族,在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里——蓬莱修建。两座牌坊巍峨挺拔,气势雄伟,在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地域民俗等方面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地方官学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依中央的诏令而设、互的学校。在传统王朝的教化体系中,地方官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教化、教育、礼仪、科举等多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一、安史乱后唐代社会中的严重问题从唐穆宗李恒时代开始,到唐宣宗李忱时代为止,几十年间,在唐王朝中央政府的官僚群中,曾出现了一部份以李德裕为首的和另一部份以牛僧儒为首的朋党倾轧。李德裕党排斥牛僧儒李宗闵、李宗闵牛僧儒党反过来排斥李德裕,大家互相诋毁,朝廷亦不能辨其是非曲直,文宗李昂曾叹惜说:「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李德裕牛僧儒为什么针锋相对的互相  相似文献   

17.
畲族的祖图,是我国少数民族艺术品当中不可多得的浪漫主义画卷,它不仅是畲族人民不可复制的经典艺术范式,同时也起到追述祖先、教化后人的作用。笔者有幸考证到一幅珍贵的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兰氏祖图。  相似文献   

18.
邢继柱 《收藏家》2011,(10):49-54
东北印度曾是一个高度佛教化的地区,印度各地佛教徒也曾奔赴此地取经学道,因此该地区融入了由各地怫教徒带人的文化艺术。印度佛教在12世纪中叶被回教消灭,帕拉佛教造像也随着帕拉王朝的毁灭而终结。  相似文献   

19.
莫大 《中华遗产》2020,(5):13-13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宣武军(今河南开封)节度使张弘靖,收到了来自长安的一纸诏书——任命他为幽州节度使。张弘靖欣然领命,和一众幕僚一起奔赴幽州,走马上任。幽州是唐王朝的东北重镇,但自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当地藩镇势力强大,不服朝廷管治。直到几年前,唐宪宗剿灭了诸多藩镇,时任幽州节度使的刘总也归顺朝廷。幽州重回朝廷势力版图,张弘靖是由中央政府派出的第一任节度使。  相似文献   

20.
两汉时期开始,古代日本通过朝贡,纳入到中原王朝的册封体制之内。曹魏西晋时期,封贡关系进一步密切,古代日本频繁向中原王朝朝贡,中原王朝也首次派使者出使古代日本,这是以往两国发展史上没有的先例,开创了两国关系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