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肖杨 《神州》2013,(32):175-175
列宁的全球化思想,尤其是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思想,对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全球化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同时受到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影响。世界局势和苏俄国内形势为列宁第三阶段全球化思想提供了现实依据。列宁的全球化思想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应对全球化问题时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一向主张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要平等、互助并横向发展经济联系。然而,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并没有直接提出对外开放问题。十月革命后列宁针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极端困难的局面,初步提出了对外开放思想,并运用这一思想指导了苏俄人民的具体实践活动。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因为战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对外开放思想,提出了一整套对外开放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3.
刘汉卿 《文史博览》2013,(6):29-30,42
民主执政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反映。列宁晚年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思想。在领导苏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符合俄国实际的具有普遍指导和深远意义的民主执政思想。在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今天,列宁晚年的民主执政思想仍然彰显着极强的时代价值,给我们重要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列宁关于电气化的思想是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20年底国内战争结束后,这一思想对于恢复苏俄的国民经济和指导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起了重大作用。早在1918年4月,列宁就在科学技术工作计划草稿中,提出了把电气化运用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中去的思想。1920  相似文献   

5.
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中,列宁是亲身经历了社会主义实践的第一人。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列宁的社会主义观经历了形成与转变、发展、升华三个阶段。列宁社会主义观主要由社会主义本质论、本质特征论、条件论、任务论、方法论以及检验标准论等内容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民"过好日子"的实践活动的认识是列宁社会主义观的核心与灵魂。研究列宁社会主义观,对我们坚持人民的观点、实践的观点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都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俄《加拉罕第一次对华宣言》发布,愿意放弃沙皇政府对中国的特权1919年7月25日,苏俄政府向五四运动后觉醒的中国发表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致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宣言》,即苏俄政府以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的名义发表的《加拉罕第一次对华宣言》:重  相似文献   

7.
1920年,苏俄刚刚经历了内战,又加上外国军事的干涉和封锁,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十分困难。虽然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鼓励吸引外资的新经济政策,但西方国家依然对苏俄充满偏见和仇视,把苏维埃政权看做是可怕的怪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是指导世界工人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世界工人阶级获得解放的理论指南。新经济政策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结合苏俄具体国情而制订的正确措施,为社会主义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对外关系的和平共处政策,是列宁最先提出的。列宁究竟在什么时候提出和平共处政策?人们对此有各种不同看法。近二十多年来,学术界普遍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列宁从苏维埃国家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坚持实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原则和政策。甚至早在提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时候,列宁就提出了和平共处问题。许多颇有影响的史学论著,就是按照这种观点对苏俄初年的外交大事作出了自己的解释。这种观点和解释是否符合历史实际?搞清这个问题,对于了解列宁思想的发展,探讨和平共处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含义,分析苏维埃国家早期对外政策的特点和变化,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二二年四月十日至五月十九日,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了一次国际经济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苏俄、英、法、意、比、日等二十九个国家。苏俄代表团由列宁任团长,外交人民委员格·瓦·契切林任副团长。列宁虽未出席会议,但实际领导了代表团的全部工作。热那亚会议是苏俄和资本主义世界外交代表的首次接触,俄共(布)中央和列宁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列宁说:“我们一开始就声明,我们欢迎热那亚会议并准备出席这次会议;我们清楚地知道而且毫未隐瞒,我们准备以商人的身份出席会议,因为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只要它们还没有完全垮台)进行贸易是绝对必要的,我们到那里去,是为了能够最正确地最有利地讨论这种贸易的政治上的适当条件,如此而已。”(《论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内外形势》,《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第一八四页)。在热那亚会议上,俄国代表团提出了取消俄国以前各届政府的一切债务、普遍裁军和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各国建立经济合作的建议。但是,由于英法等帝国主义列强采取了敌视苏俄的立场,会议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契切林在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是在列宁直接指导下完成的,充分体现了俄共(布)中央和列宁的革命外交路线,反映了苏俄政府为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个讲话对研究苏俄建国初期内外政  相似文献   

11.
100年前,社会主义国家党风廉政建设的"先行者"——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在迈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伟大长征的第一步的同时,也迈出了反腐败建设的第一步。知往鉴今,重温"列宁政治遗嘱",探究其晚年廉政思想蕴含的历史智慧,把握其政治设计和理论意蕴,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推进反腐败建设,着力构建党内良好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界对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存在不同的评价意见。本文从斯大林、契切林的外交政策理论以及他们对苏联外交政策影响的角度对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斯大林、契切林都继承了列宁晚年的外交思想,斯大林在20年代已经把世界革命的胜利寄希望于未来,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契切林已把社会主义的未来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联系在了一起。在对外政策方面,斯大林、契切林都把苏联国家利益放在外交政策考虑的优先地位。在实践上,虽然斯大林有时依然表现出了对世界革命的追求,但契切林以其长期担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的经历和丰富经验影响了斯大林以及苏联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整体上看,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对外政策尽管存在一些失误,但基本把握住了列宁晚年思想的方向,为苏联国内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郭元占 《攀登》2001,20(4):37-38
新时期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及社会主义义利观。同时,思想道德建设要重视人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形成了列宁的民族关系理论,不仅使苏俄较为妥善地解决了国内的民族问题,也为其他民族国家解决同类问题权立了典范。虽然列宁的民族关系理论形成已近一个世纪,但是,它仍然是解决纷繁复杂的当代民族关系问题的指南。  相似文献   

15.
自1920年4月至1922年11月存在于俄国远东地区的远东共和国,作为苏俄与日本之间的缓冲国,为苏俄的巩固与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远东共和国的历史证明,列宁根据当时苏俄的实际情况与远东地区的局势制定的外交策略是完全正确的。本文论述远东共和国的创建及其历史作用,以纪念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70周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苏维埃俄国在热那亚会议期间外交活动的历史考察,着重探讨了苏俄在列宁领导下,为打开外交新局面斯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斗争。作者认为苏俄外交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在于调整国内政策的同时,果断地调整对外政策,而且也是把无产阶级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进行外交斗争的结果。热那亚会议期间,苏德签订了《拉巴洛条约》,决定在法律上相互承认,恢复外交关系,冲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妄图孤立、封锁苏俄的联合阵线。苏维埃俄国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并为国内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7.
张奕曾 《炎黄春秋》2003,(10):69-69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曾多次表示,要废除帝俄同中国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并准备在完全平等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中国建立新的关系。为使中国人民了解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华政策,苏俄政府于1919年7月25日和1920年9月27日先后两次发表了对华宣言。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无产阶级政党本质属性的理论,主要内容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当代最伟大的天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伟大的导师,不朽的列宁的战友——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同志与世长辞了。斯大林同志在理论的活动上和在实际的活动上所给予我们当代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斯大林同志代表了我们整个的一个新时代。他的活动引导苏联人民和各国劳动人民转移了全世界的局面,这即是正义的、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事业在世界大规模的范围内,在地球上人口三分之一——八万(?)人以上的范围内取得了胜利,而且这种胜利的影响,正日益普及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斯大林同志的逝世,使全世界的劳动人民感到了无可比拟的沉重的悲痛,激动着全世界的正义的人们的心。这就是表明,斯大林同志的事业和他的思想掌握了全世界的广大人民群众,而且业已变成了无敌的力量,这种力量将引导那已取得胜利的人民由胜利进入新的胜利,同时也特引导那一切还在邪恶的资本主议旧世界压迫下呻吟的人们能够对于人民的敌人进行勇敢的冲击。在列宁逝世之后,斯大林同志指导苏联人民,把他和伟大的列宁在十月革命时期共同缔造的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成了光明灿烂的社会主义社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这不只是苏联人民的胜利,而且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胜利。第一、这个胜利用最现实的生活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  相似文献   

20.
1923年,已确定联俄、联共政策的孙逸仙,为学习苏俄经验,并和苏联商谈援助问题,决定筹组一代表团赴俄访问。8月5日,蒋介石“禀承总理意旨,约会苏俄代表马林及张继、汪兆铭、林业明等,筹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俄报聘,并考察政治及党务”。①经孙中山审定,代表团由国民党员蒋介石(任团长)、王登云及共产党员沈定一、张太雷(时任中共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少共国际执行委员)4人组成。孙逸仙在欧洲的非正式代表邵元冲在莫斯科加入了代表团。孙中山为表明代表团的全权性,亲自致函列宁。齐契林、托洛茨基,称“蒋介石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