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旺苍县洪江镇汉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5月上旬,旺苍县洪江镇(即城关镇)百丈关村农民挖厕所时,发现一座汉墓,(编号为M_1)县文教局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现场,绵阳地区文化局随即派员会同旺苍县文化馆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同年11月19日,洪江镇五峰村农民在耕地时又发现一座汉墓,(编号为M_2)县文化馆亦去作了清理。  相似文献   

2.
四川绵阳何家山1号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9年11月23日,核工业部第二十四公司在绵阳市中区何家山山腰修建食堂时,发现崖墓1座(编号为HM1),绵阳市文化局、博物馆组织力量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一墓葬形制及随葬情况何家山位于绵阳市中区西郊约1公里(图一)。高约50米,是一座由红砂岩构成的小山。崖墓位于半山腰,距地表约30、距山顶约20米。墓道大部分在施工时被挖掉,故长度不详。墓向190°。墓门塞满淤土,散乱堆积数块几何纹砖,门框高1、宽0.9米。  相似文献   

3.
四川江油市大水洞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05年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四川江油大水洞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用火遗迹2处,发现陶片、石器、石坯、砺石、骨器、蚌饰等遗物。估计该遗址时代早于绵阳边堆山早期文化,大约公元前50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4.
1987年6月,绵阳市中区杨家镇农民在龙王洞山挖土时,发现崖墓2座,并取出一些文物。绵阳市博物馆闻讯后,当即派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龙王洞山,距杨家镇约200米,位于绵阳至中江的公路右侧,山下为农田,崖墓就凿造在山腰上。距地表约150米,距山顶约20米;两墓相距10米,均凿有墓道、甬道和墓室。M1保存完好,墓向正北,墓道长2.25、宽1.1米;甬道平面呈梯形,长1.2、前宽0.78、后宽1.08、高1.17米。过甬道即为墓室,系单室券顶,平面亦成梯形,长3、前宽1.62、后宽2、高1.6米。砖棺置于  相似文献   

5.
1990年9月,经国家物局批准,甘肃省物考古研究所对甘肃安西县境内的踏实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了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墓葬,编号90ATM1。现将发掘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83年4月,成都市南郊武侯七队农民在挖一个土丘的泥土去作蜂窝煤的和泥时,发现了一座花砖古墓。当时的金牛区管所的干部去看见后,立即报告了市化局物管理处、市物处派人去调查、研究并报经上级同意后,指派了考古人员前去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市物处考古人员从5月2日前去开始发掘清理,5月17日发掘清理结束。  相似文献   

7.
为保护四川绵阳出土的西汉饱水漆木器,使用脱水定型法对20件物进行了保护。选用甲醇脱水,十八烷醇加固定型的方法,继而作旧,封护。结果表明,经保护处理的物,其弦向平均收缩率为8%左右,径向平均收缩率为1%左右,说明保护处理是成功的。实验说明,甲醇一十八烷醇脱水定型法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北滦县新农村东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农村东汉墓位于唐山市滦县雷庄镇新农村西北的沙丘坡地上,西距沙河1公里,南距205国道2公里(图一)。1990年冬,该村村民挖土整地时发现该墓葬,编号为90LLXM1(以下简称为M1)。翌年春,唐山市物管理处、滦县物管理所联合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宝兴县硗碛水库工程建设,四川省物考古研究所、雅安市管所和宝兴县管所对水库淹没区进行了物考古调查。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2处,战国至两晋时期墓群5处,并对一东汉时期崖墓进行了清理发掘。  相似文献   

10.
宋哲元将军即非绵阳人,又未宦游绵阳,却与绵阳结下了不解之缘。1916年元旦,军次绵阳,与常淑清女士喜结连理;1940年4月5日病故绵阳,并安葬于绵阳富乐山。宋将军作绵阳留寓时间不及期年,而其忠骨安葬富乐山却永著千秋。  相似文献   

11.
12.
论"夷"和"东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丰实 《中原文物》2002,2(1):16-20
“东夷”本是传世和出土文献对古史上某一时期东方居民的称谓。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黄淮下游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族属称为东夷。本文旨在根据传世和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廓清“夷”和“东夷” 的产生、发展、流变和消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素心”与“史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关于史家主体修养的探讨是一个重要问题。梁启超所谓“史家四长”说即是对这个探讨的总结和概括。在这一理论成就的形成过程中,唐代史家刘知几的“史才三长”说及清代史家章学诚的“史德”说是关键环节。当然,任何学术成果尤其是理论上的突破,都必须以一定的思想积累为前提与基础,这种积累首先必须是学者个人的,而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讲,它更是社会的与时代的。因此,从孔子、孟子的时代起,我们  相似文献   

14.
晚清之前,中国始终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将中国之外的其他一切民族都看作是未开化的“蛮夷”。特别是明代朝贡制度形成后,“夷”“夏”卑尊泾渭分明。晚清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近六十年间,实现了从“夷”到“洋”的艰难转变。本文从“中国中心观”的形成入手,对这一转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邛"究竟是族名还是地名,曾有一些不同看法.关于"邛竹杖",也历来看法不一.文中对此作了探讨,认为"邛都夷"人属古濮越系民族,"邛竹杖"则由于年代久远现已不甚明了,可能"邛人"所居地方所产之竹杖皆可谓之"邛竹杖".  相似文献   

16.
庄子《大宗师》集中出现了四则有关"真人"的论述。"真人"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作为庄子自身理想人格的画像,"真人"等同于"至人"。真人一旦上升到"道"的层面,又等同于"神人"。真人思想的矛盾性源自《庄子》一书内容的复杂性。作为天道哲学的真人,其思想源自《道德经》、《山海经》等典籍;作为生命哲学的真人,源自《黄帝内经》、《周易》等。由后者形成一种"葆真"的生命哲学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Museum learning的相关研究范式和成果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学观众研究和教育学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国内这两门学科对museum learning的翻译存在分歧:博物馆学界将其译为"博物馆学习",而教育学领域则将其译为"场馆学习"。原因在于二者对museum learning的研究方法存在分歧,以及二者对"博物馆"一词本身范畴和概念存在认知差异。"博物馆学习"不仅保持了museum在跨语境研究中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在概念上确保了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和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在museum learning研究中的相同地位,这是"场馆学习"一词无法体现的。  相似文献   

18.
王三义先生认为,以国家起源的“民族模式”代替传统的“部落联盟模式”,易建平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本文认为,王三史先生的观点难以成立,原因在于,他混淆了“部落联盟”与“部落联盟模式”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并且,把希腊人和罗马人国家起源的例子当作了“特例”,而这摩尔根与恩格斯是当作典型例子的。  相似文献   

19.
本从都市平量器字入手,结合东汉相关的度量衡制度和两汉中遗存的刻铭陶、漆器字、以及东汉相关历史,考证都市平量器并非成都市平量器的简称。  相似文献   

20.
本对于古籍献中“百工”一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考证,发现它与“百官”一词的关系错综复杂,于是从字形、声音及化历史的研究对比中取证,认为“百工”作为上古一官职名,后世直接对译成“百官”实际上存在混淆和误解,却也可从中看出它们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对这一特殊语词的变化的历史考证将对训诂学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