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2014,(5)
<正>我国现存的《老子》流行注本有两大宗,一为王弼注本,一为河上公注本。日本著名老子研究家武内义雄在《老子传本考》一文中,经过缜密的文献考证认为:王弼注和河上公注成书于魏晋年间,后世的注本皆依这两个注本为范本;王弼注早于河上公注,魏晋以后老子注本虽多少有些不同,但基本上可追溯至同一经本;而西汉以前的老子经本就不同了,从《淮南子·道应训》、《韩诗外传》卷九、《史记·货殖传》等引用的老子章句看,今本王弼注也好,河上公注也好,都完全不同于西汉以前的老子经本;由此可以推想,今本王弼注和河上公注都可能是依据西汉末刘向校书后的老子经校定范本~①。  相似文献   

2.
经过比较楚简本、帛书本、河上公注本三种《老子》中的仁、义观念,本文认为战国时代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版本的《老子》。帛书本《老子》是战国两个不同版本系统《老子》的拼合;河上公注本自觉地消除了先前两个版本中的矛盾和拼合痕迹,因而它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为道家经典的善本《老子》,在中国历史文献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唐初始,《老子》经王弼(226—249)、河上公两人的注本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大部分唐代的文献目录内容,象魏徵(580—643)的《群书治要》中包括的,镌刻在石碑上的,用手抄录的,确切地说都是基于河上公的注本,而不是其它对河上公注本的校本。但在唐初以前,一些学者就试图支持王弼的注本及释本。陆德明(556—627)和其他人努力去保护它使其免受河上公注本的竞争而使其扭曲。陆德明认为后者的注本是伪作,他写道:“河上公所著的读本并非是为《老子》所注的。”但纵使有这么多的努力,河上公的老子校注在宋代除了代替王弼的《老子注》以外仍占重要地位。在宋代,陆德明的努力被范应元这样的学者所接受,他发表文章详尽比较了各种注本后表示支持王弼的《老子注》。  相似文献   

4.
<正>老子五千言,現通稱《老子》、《道德經》,古代有種種别稱,也有種種老學門派,自有傳本,當中的河上公系統爲一大門派。《河上公章句》、《老子河上公注》等都是該系統的著作,與此相聯的是傳授、注解者:河上丈人(《史記·樂毅傳贊》,樂臣公學黄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河上先生、河上公、河上真人。有關記述頭緒實繁,論者頗多,而河上一名的由來,似未有學者專  相似文献   

5.
正郭店竹简本《老子》是目前所见《老子》最古的抄本。从内容看,简本《老子》虽然字数不多,但与传世本比较有不少差异,这带来重新认识老子思想的新机遇,不少学者据此提出早期老子思想与传世本不太一样的新认识,连带用字问题也有不少新说法。这里对尹振环教授提出"埶大象"即"势大象"问题做些讨论,希望同人给予指正。尹振环著有《楚简老子辨析——楚简与帛书〈老子〉的比较研究》一书,初步提出简本"埶大象"即"势大象",意为控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4,(2)
<正>严遵,字君平,是西汉中晚期蜀地最有名望的隐士和学者,扬雄(前53-18)亦从之学。《老子指归》(又名《道德真经指归》)则是严氏以辞赋的形式解读《老子》的著作,《经典释文叙录》及历代经籍志、艺文志俱有存目。《老子指归》仅存《德经》部份,《道经》部份已经亡佚。现在所能见到的《老子指归》分为两大版本系统,一为仅存六卷三十章的胡震亨(1569-1645)《秘册汇函》本,后来的《津逮秘书》、《学津讨原》、《丛书集成》、《四库全  相似文献   

7.
正《老子》是我国古代经典著述,一般认为是老聃所著,其著作时代不会晚于战国早期。《老子》一书思想深邃,对后世有着深远巨大的影响。但《老子》的文本经过长期流传,颇有讹误,20世纪后期以来,不断有新的古本出现,使可靠地纠正传世文本的错误成为可能。本书以王弼本为底本,以四个最早的古本——郭店本、帛书甲乙本、北大本——为校本,对《老子》文本加以校正,是当前唯一使用了最新发现的古本(北大本)对《老子》加以整理  相似文献   

8.
试论马王堆汉墓帛书《伊尹·九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凌襄 《文物》1974,(11)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中的《老子》甲本,在《老子》本文后面,附录了一些久已亡佚的古代文献。其中有《伊尹·九主》一篇,是战国时期具有鲜明法家思想倾向的著作,弥足珍贵。《伊尹·九主》的发现,为进一步认识战国以至西汉初年的儒法斗争提供了新的材料,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一、释文及简注帛书《老子》甲本的附录,与本文字体  相似文献   

9.
作者依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乙本、汉严遵《老子指归》本、湖北荆门战国楚墓出土的简本《老子》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定《老子》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即“大器无成”,并论述了由“无”误为“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老子》是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但由于《老子》行简古,不少注释不甚妥当,本以老子思想和字含义为依据,对第一、十三、三十九章中的一些言辞做了新的注释,力求更符合老子原意。  相似文献   

11.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释注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九三年冬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的竹简,经整理者三年多的努力,最近已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而公诸于世了。这是一件十分值得庆贺的事情。能在数经盗扰的墓穴中抢救出七百多枚竹简,并将它整理得如此条贯分明,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这批竹简,无论对古籍校勘亦或先秦思想史、学术史的研究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而抄写《老子》一书的七十一枚,更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其文句与传世请本及马王堆帛书本各有异同,其编次则与传世本及马王堆帛书本判然有别,不仅可以在与传世本及帛书本校中互证得失,而且可以解决传…  相似文献   

12.
月令与秦汉政治再探讨——兼论月令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湾《集簿》“以春令”的内容体现的是西汉国家的春季救济政策 ,而非鼓励增殖户口的政策。西汉王朝施行的月令 ,一方面源自秦以来的法令制度和习俗 ,一方面则是根据传世月令和儒家经书结合现实而制定。通过出土秦汉律令与传世月令以及《管子》等书的比较研究 ,可发现《吕氏春秋·十二纪》来源于战国齐而非秦。《吕纪》成书时世上可能已流传有以“明堂”名义命名的月令书 ,它出自战国齐阴阳五行家邹衍一派 ,可能就是汉宣帝时丞相魏相所上《明堂月令》 ,它应当就是传世三种月令书的祖本。  相似文献   

13.
宋启发 《文献》1998,(4):236-245
自帛书《老子》甲、乙本问世以来,学界即予以极大的关注.将帛书《老子》两种本子同传世诸种《老子》版本对勘,无论在字句还是篇章结构上都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今传本《孔子家语》所附"孔安国序"之真伪,多为学界关注探究,迄无定论。通过校勘《四库全书》《文献通考》《西汉文纪》《家语证伪》以及日本的太宰纯本、冈白驹本六个版本之"孔安国序",可知其间所存异文多系辗转传抄所致,不关乎其真伪判定。考而辨之,序言本身的内容并无不合史实的谬误之处,多有传世文献的记载印证,且与迄今所见的出土文献暗合,个中细节非亲历其事者不能描述,当为西汉孔安国所作。  相似文献   

15.
<正>《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内容涉及自然与社会政治诸方面,是研究先秦史和中国思想史的重要著作。但该书未能解决的疑难之处颇多,如因马王堆三号汉墓甲、乙本帛书《老子》等出土文献所引发的《道》、《德》二篇顺序问题便是典型。这不仅牵涉到《老子》的形成,牵涉到对老子乃至整个道家思想的重估,更是涉及客观认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关系、正确评价中国古  相似文献   

16.
《老子节解》应该成书于葛洪《抱朴子内篇》之后的东晋时期。该书将《道德经》八十一章与人身八十一处神灵宫府有序对应,并在此框架下来诠解《道德经》所蕴含的神仙内修之旨。这种基于《道德经》八十一章而来的人身划分观念在中古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由于《老子节解》在体例和内容方面都对《老子想尔注》有袭用和发展,因此《老子想尔注》的成书年代不会晚至如部分研究者所坚持的南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17.
王三峡 《文献》2002,(4):15-27
"老子曰"在今本《文子》中共出现一百八十五次,除少数出现在问答部分外,一般都冠于一章之首.这一点,很多人都提出过疑问.章太炎说:"所引老子,亦多怪异,其为依托甚明."①张成秋说:"其文皆称'老子曰',然不尽老子言也."②由"老子曰"的可疑,推论《文子》为伪书.  相似文献   

18.
许雪涛 《神州》2011,(8):10-11
《老子》二十八章中提到“朴散则为器”,以及圣人和官长,涉及到本源论和社会人生之域,是很有意义的一章,《老子》除了描述本源的发生,还表达了圣人持无为之德,影响天下万物之意。王弼的注解同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其将圣人与官长同儒家名教联系起来,其解释与《老子》本意有所偏离,因而造成了某些紧张。  相似文献   

19.
许雪涛 《神州》2011,(17):10-11
《老子》二十八章中提到"朴散则为器",以及圣人和官长,涉及到本源论和社会人生之域,是很有意义的一章,《老子》除了描述本源的发生,还表达了圣人持无为之德,影响天下万物之意。王弼的注解同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其将圣人与官长同儒家名教联系起来,其解释与《老子》本意有所偏离,因而造成了某些紧张。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台湾省古籍研究专家张家琚教授在最近访美查访诊本中文书时,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赫然发现一本明代善本——《老子忆》《老子忆》是明末王阳明弟子王道的力作,在“老子”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据报道,在全世界大概还有五本。一本藏于天津图书馆,一本藏于北京私家,一本由日本的前田氏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