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奉节县风箱峡崖棺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崖棺葬是古代的一种地方性葬俗。夔峡、风箱峡一带高约百米的崖壁上,过去存放着不少木棺。由于长年风雨侵蚀,多已朽残坠落。1971年冬,奉节县文化馆在风箱峡崖壁上仅存的两具残棺中,收集到一些器物,简介如下。仅存的两具残棺,都是用一段整木料挖凿而成。其中较大的一县长2.1、宽0.5—0.58米(图一:上)。略小的一具,长1.85、宽0.40—0.44米,在较宽的一端有一凸出的方孔,或系便于加栓封闭(图一:下)。在两棺内收集到的器物有:  相似文献   

2.
2002年,成都商业街发现战国时期的独木棺和船棺群,其中一具土型船棺棺尾有一古蜀文字,形如十字交叉的两把双头叉(如图一)。此字孙化君推测为“帝”字,意味着棺主有蜀帝的身份。  相似文献   

3.
1990年4月19日,蒲江县朝阳乡发现一具古代巴蜀时期的船棺,出土一批文物。蒲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闻讯前往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导如下: 船棺出土地点,在蒲江县城西南18公里的朝阳乡窑埂村大王井。朝阳乡乡政府四合院中的养鱼塘塘底。〔图一〕农民挖塘底乌木挖出。船棺距地表2米,已暴露部份长5米,宽1.2米。为一整段楠木,挖去中间部份树心而成。船棺内径0.7米,底厚0.25米,通高0.55米。船棺的大头向东方。  相似文献   

4.
1973年春,四川乐山县斑竹湾出土了一具五代琉璃三彩(黄、绿、褐)陶棺(图一)。棺长81.5、前高(连棺盖)40.5、后高24厘米。棺座前宽29、后宽25厘米。棺身前宽27、后宽18厘米。出土时,在陶棺内装有骨灰与开元通宝铜钱。这陶棺显然是火葬后盛骨灰的葬具。在宋代四川的火葬墓是比较多的,曾在成都、绵竹等地区多次发现。其葬具或用陶罐或用木棺。  相似文献   

5.
1960年4月,在江苏宝应县经河镇,出土了两具南唐时期的木棺。木棺的位置是在运河拓宽工程中西河口的坡度下,两者相距甚近,约有20多米,方向皆东南向有133度,其深度距地表约有2米多。两棺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棺盖及棺底的前出部分颇长,木屋就安置在这个"前和"部分。它的空间高74、宽84、深70厘米。棺盖的封闭除了采用子母槽外,还用铁钉钉牢。1号棺长3.24、  相似文献   

6.
1979年4月,平泉县南五十家子乡杨杖子村农民在喇嘛坟后山取土时,发现铜盉、铜筒形器各1件,送交县文管所。文管所即派人前去调查,发现是一座汉墓。此墓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图一),南部有斜坡式墓道,长3.5、宽2.1米。墓圹口大底小,南北长5.6、东西宽3.2、深2.7米,四壁稍内收。墓底有两条南北纵向排水沟,沟宽0.3—0.36、深0.16米。墓室南部并置两具木棺,相距30厘米。东侧一棺边缘清楚,长2.1、宽0.75米。骨架保存基本完好,头向北偏西4度。死者身上覆盖着五层织物,均粗平纹,疑为绢。西侧棺宽0.88米,长度  相似文献   

7.
2000年7月,成都商业街58号院因基建开挖基坑,在距地表4米深处发现战国早期开明王朝陵墓。墓坑长30.5米,宽20.3米,深约2.5米,呈东北一西南向。坑中尚存船棺9具、独木棺8具,均受到严重的盗掘破坏。所发现的17具棺木中,除了2具专置随葬品,5具因破坏严重未发现人骨外,其余10具皆为一棺葬一人。但考古者在扰动土层中采集到的人骨,  相似文献   

8.
2012年5~6月,考古工作者对重庆市大渡口区跳蹬镇石盘村大树林汉墓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为东汉时期砖室墓,出土仿木棺式葬具陶棺一具,以及一批陶器、铜器、铁器等。该墓出土的仿木棺式葬具陶棺丰富了四川、重庆地区汉代陶棺葬的考古材料,对研究该区域这一时期的丧葬习俗、陶棺葬的时空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什邡船棺葬,曾引起海内外人士及考古界的极为重视,除早年民间改土运动中发现已破坏的未计人数之外,仅1988年-1989年间,就相继发现两处。今年12月3日,又在城西中心大街三段二环路左侧,县林产供销公司生活区基建工地上,发现了一座新型船棺。这座船棺全长7.20米、宽1.02米、仅次于1号船棺(7.40米),属巨型棺,位居第二。其形制新  相似文献   

10.
成都商业街船棺葬,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的船棺合葬墓。为了有效地保护遗址中出土的船棺、独木棺等大型木质文物,需要对棺木所存在的各种病害进行科学地认知。本研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从化学成分角度对出土棺木的糟朽病害情况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出土棺木中半纤维素几乎完全流失、纤维素含量降低、木质素的含量相对上升,纤维素大分子链发生降解。因此,需要对船棺、独木棺等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才能避免棺木在干燥过程中发生皱缩、开裂等形变。  相似文献   

11.
成都商业街船棺葬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的船棺、独木棺合葬墓,为了有效地保护墓葬中出土的船棺、独木棺等大型木质文物,需要对棺木的保存状况进行科学分析。本研究利用元素分析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从化学成分与结构角度对出土棺木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出土棺木中碳、氮的百分含量有所上升,而氧、氢的百分含量则有所降低;棺木中半纤维素几乎完全流失、纤维素含量降低、木质素的含量相对上升,纤维素大分子链发生降解,纤维素晶态结构遭到了破坏。因此,需要对船棺、独木棺等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才能避免棺木在脱水过程中发生皱缩、开裂等形变。此结果为后续保护技术选择与工艺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东汉上计史玉晖石棺位于四川省芦山县沫东乡石羊上村,于1942年秋出土,现在原地筑有围墙、建有棺亭保护。 石棺制作于东汉建安十年(212年),为东汉蜀郡属国(后改制为益州汉嘉郡)上计史王晖字伯昭逝世后的墓棺。此棺为长方匣形,与我国古代木棺同式;用整块红砂页岩巨石凿成,重约五吨。棺盖与棺体榫槽合缝严密,制作工艺精巧。全棺长2.5米,高1.01米,宽0.83米。棺体四壁及棺盖首共镌  相似文献   

13.
1973年4月,宜宾县城建委在县城北公子山施工时发现一座东汉崖墓。县文化馆闻讯后进行了清理。这座崖墓修建在公子山半山腰上,坐北朝南。全墓由墓道、墓门、墓室和两个小壁龛组成。墓道长10.4、宽1.8米。墓门宽1.1、高1.8米。墓室长7.45、宽4.05、高2.4米。墓室内放画像石棺三具,一大二小,均用整石凿成。大棺在前,其后并列二具小棺,大棺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商业街墓葬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成都市商业街独木棺与船棺葬是近年的一个重要考古发现,现已公布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本对这次考古发现出土的葬具和器物作了深入考证和探析,对墓葬的年代和化内涵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去年十月底,常州市郊五星乡新农村饲养场挖沼气池时,发现一石椁墓。石椁长2.44、宽1.10米。上有三块方形石盖板,四周共有八块石墙板,分上下两层,上层高0.5米,下层高0.3米。石板厚约0.2米。椁内置一朱漆木棺,长2.04、头端宽0.54、脚端宽0.44、高0.61米。棺内随葬品少,仅在头部发现一银耳挖,一银葵花瓣形环饰,二把木梳,一残描金盒等。石椁头端外的土坑中有一黄绿釉陶罐,上盖二截断砖,罐内有一些未烧尽的木炭。棺内铜钱钱文为“嘉靖通宝”,故可确定此墓属明墓。  相似文献   

16.
1995年4月,文物部门在江宁县经济开发区东山镇腰二村倪家山南坡发掘了一座明代墓葬。这座古墓系以俗称的“三合土”浇筑而成,长2.25米,宽0.7米,高0.95米,内壁修整光滑,墓内干燥、狭窄,仅能容纳一具木棺。木棺朽尽,但骨殖尚存。墓内未发现任  相似文献   

17.
巴蜀造船事业起源甚早。传说夏禹治水所乘的独木舟。就是在四川梓潼制造的,它是各种船只的始祖。在昭化、广汉、巴县等地出土的船棺,长约五米,宽约一米,首尾差别不大,各地相距八、九百里。而出土船棺却有相似之处。再次证明岷江、长江、嘉陵江一船相通。巴蜀先民逐水生息,生前乘船。死后以船为棺。也说明舟船的重要地位。秦人巴蜀,随即在四川大造舟船,以便浮江伐楚。  相似文献   

18.
一、墓葬概况1 995年 4月 2 8日 ,南京市博物馆、江宁县文管会联合在东山镇腰二村将军山东坡 ,清理发掘了一座古墓。 (图一 )该墓保存完好 ,方向 1 85°,系以俗称的“三合土”浇筑而成的明代墓葬 ,十分坚固。墓葬平面呈长方形 ,拱顶 ,长 2 2 5米 ,宽 0 70米 ,内高 0 95米 ,底、顶及四壁浇浆厚 1 5厘米~ 3 0厘米不等 ,内壁修整光滑。墓室内部干燥 ,面积很小仅能容纳一具木棺。木棺基本朽腐 ,骨殖尚在。棺底铺设一层黑炭用以隔潮。除墓前发现的一合石质墓志外 ,墓内未出土其它文物。浇浆墓是指以石灰、细砂石等拌合胶结材料的所谓“三…  相似文献   

19.
四川绵竹县船棺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6年2月,绵竹县清道公社三大队一社员在其住房侧挖沼气池时,发现一座船棺墓(编号为M1)。当我馆同志赶到现场时,船棺已取出,墓坑处已建成沼气池。我们只得将船棺和收集的100多件器物运回整理。现简报如下。据调查,船棺位于距地表深1.8米左右的砂卵石层中(此处农耕土厚约0.3米,下为0.5—0.6米厚的黄砂层,再下为砂卵石层)。船棺南北向,上面除铜戈、铜矛顺着船棺放置外,大批铜器和少量陶器放置较乱。铜器少数被损坏。陶器全部破碎散失,器形和数量不明,我们仅拾得十余片有细绳  相似文献   

20.
李林 《文物世界》2007,(5):36-37
2000年夏秋之际,骄阳似火,山西乡宁县历史上第一次考古发掘正在嘉父山进行。这是一处春秋时期墓地,其中的4号墓葬具为一椁一棺,椁长3.53米,宽2.30米,高1.50米;棺长1.76米,宽0.50米,高0.74米。椁下两头各有横木,垫着木椁。男性墓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