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本研究谎言的学术著作。曾经有人问我:谎言有什么可研究的?为什么要研究谎言?怎么会想到去研究谎言?这是三个很好的问题,问的是本书是何?为何?缘何?"是何"问的是研究的内容",为何"问的是研究的目的",缘何"问的是选题的缘起。作者不弄清楚这三个问题难以进入研究,读者不了解这三个问题阅读时也就难以与作者展开思想交流。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引导学生探究的重要方法,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提问似乎是教师的“专利”,课堂上只有教师的问学生的答,而学生问题意识缺失,并不能自主地提出问题.这是教学的失败之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采访冯小刚是在2009年,《非诚勿扰2》的宣传期。采访前,电影宣传告诉我,他最近接受的采访太多,尽置不要问重复的问题,他会没兴趣回答。可我怎么知道他感兴趣哪些问题,我只会问我该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月红 《神州》2013,(10):74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它既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传授知识和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现代课堂教学倡导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而问题情境的营造需要精心设计。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中的"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一点"问"的体会。一、课堂教学中"问"的误区1.为"问"而问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大量发问,为问而问。表面上看来,师  相似文献   

5.
王焕平 《神州》2013,(23):201-2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引导学生探究的重要方法,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提问似乎是教师的“专利”,课堂上只有教师的问学生的答,而学生问题意识缺失,并不能自主地提出问题。这是教学的失败之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窗口、进步的向导,一切发明与创造始于疑问,源于思考。  相似文献   

6.
杨国强 《神州》2012,(15):97
"打破沙锅问到底,还问沙锅几条腿"这是用来形容疑问很多,一问再问的情况,从侧面反映了有问题的人总是能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方能解决问题并增长才干。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课堂上着重强调了学生  相似文献   

7.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旋律,问题意识的培养则是实现这种学习方式转变的最佳途径,应当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敢问、善问、勤问、乐问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郝丽辉 《神州》2012,(16):289-289
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他把发明创造的起点,归结于“问”。在当前大力提倡“创新”的时候,鼓励学生培养与锻炼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9.
超市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大人,所有的人都会作出同样的回答:超市就是超市,就是购物的地方嘛!可是,同样的问题问孩子,一百个孩子必定会有一百种答案:超市是个游乐场;超市是个食品店;超市是个大学堂……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意义     
下课时,亚文走过来问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他用小得只有我可以听到的声音问:“什么是人生的意义?” 我第一感觉这个问题不是亚文想出来的,因此刻意把嗓门拉大,反问他:“你为什么突然问起人生意义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历来就认为一个好孩子应当是“勤学好问”的,但是古代那个“问”字与现代教育的观念大相径庭。通常认为的“问”只是指“有不懂之处就向家长或者大人提出”,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问问题纯粹是为了应付测验或考试,并不是自己创设一个新问题,然后独立地研究,寻求解答;更不会重新提出一个被认为“已经解决的”老问题向权威提出挑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美术史论课程教学一直在解决"学"的问题。教学状况证明,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问"的问题,即"教"与"学"双方处于无问题的状态;二是"无法问"的问题,也就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学生在死记硬背中完成了整个学习过程,无法找到问题的切入点。美术史论教学的过程成了一个枯燥乏味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三毛4岁了,是个特别喜欢探究的孩子,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比如,3岁的时候,他问我:“为什么地球上有人?为什么有这么多人?”3岁半的时候他会问:“为什么我只能看到我的身体,看不到我的脸?为什么我只能看到我身体的前面,看不到我的背?”……近期他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人长大了要结婚?为什么非要长大了才结婚?”他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我能回答,有的真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和知识范围。尽管我屡次被他问倒,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好奇是科学的源泉,保持一颗好奇心很重要。所以,不管是查书还是上网,我都尽量给他一个科学的解释。有一次,我们讲到地球上…  相似文献   

14.
《中华遗产》2010,(2):16-17
这个问题所问,实际是考释古文字的基本方法,以及这种方法的可靠性。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在此试着简单解释一下。  相似文献   

15.
扎卡维被炸死后,谁是他的接班人?全世界都在问,美国更要问。也许在短期内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但有关各方都在苦寻答案。因为这不仅牵涉到中东局势的稳定,更与全球反恐局势的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位闺蜜对我说,她这几天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世界杯。这令我大感惊讶,因为就在不久前,我们一起看电视节目,采访几位足球明星,问,你们的女朋友问过的关于足球的最蠢的问题是什么?一名球星答:她问我,比赛时球场上22个人,包不包括裁判?  相似文献   

17.
陈玲 《神州》2011,(5S):18-18
《穷人》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经典老课文,文章的作者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已是第三轮讲到这篇课文。我摒弃了以往逐段讲读,层层设问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尝试让学生自己在读中问,问中读。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问中走向文本,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2015,(1)
<正>选择手机的标准是什么?如果问年轻人,或许会听到这样的关键词:性能好、上网快、设计美;同样的问题问中年人,他们会告诉你:能接打电话、能收发短信就行;问老年人,或许只要字号大就可以了。的确,选择手机,原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区分。但不知道从什么  相似文献   

19.
<正>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和创新的起点。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并解决时代重大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1))以史为鉴,可以明智。回望近现代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2))  相似文献   

20.
韩艳 《神州》2010,(3):25-28
“王小姐三十一岁了/朋友们见到了她/都要问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打算嫁呀?/可是嫁人这一个问题/又不是她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她问她爸爸/她问她妈妈/他们都说你赶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