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长启 《文博》2003,(1):F002-F004
2002年春,西安市公安部门移交给文物部门唐代金银器等文物共27件,据调查这批金银器在长安区祝村乡羊村唐墓出土,现整理介绍如下: (1)银杯,通高9.5、口径13.6、足径6.2厘米,重464克。敞口,唇外卷,深腹,下弧形  相似文献   

2.
2001年11月中旬,陕西长安县公安局抓获了一盗墓团伙,追回了一批重要的文物,有金、银、铜、玉器20余件(图1)。据盗墓者供述,所盗之墓在长安县祝村乡杨村附近。现将这批文物介绍如下。金簪方首素面,完整,长8.1厘米,重10克(图2)。  相似文献   

3.
大唐帝国(618—907年)建立后,国力日益强盛。受大唐繁荣景象的吸引,海外各国人士纷至沓来,他们从宗教、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吸取大唐的文化营养,同时外来文化也在不断地丰富着大唐的文化.使大唐社会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在这种背景下,本国和外来的各种要素的融合,形成了国际化的唐文化。  相似文献   

4.
唐代金银器的社会意义及其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前学 《文博》2004,(1):2-11
金银器是指以金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器物。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银器泛指用金银制成的一切物品;狭义的金银器是指用金银制作的器皿和饰物。人们通常所说的金银器,多是狭义的金银器。虽然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出现在时间上晚于玉石器、陶器、铜器并长期受制于上述艺  相似文献   

5.
何家村窖藏出土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涉及金银器制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够系统反映唐代金银冶炼和金银器成形、修整、连接、装饰等全部工艺流程,包括冶炼环节的“灰吹法”工艺,成形环节的范铸、捶揲、锻打、闪打工艺,修整环节的切削、镟活、打磨工艺,连接环节的焊接、贴焊、卡合工艺,装饰环节的捶揲、錾刻、线刻、镂空、鎏金、花丝、编结、金珠焊缀、金筐宝钿、金镶玛瑙、金包玉工艺等,是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的全面体现。  相似文献   

6.
张维纳  梁军 《文物世界》2006,(5):94-96,62
宝峰院位于山西省侯马市东阳城村西北,原建筑自南向北有山门、观音阁、大雄宝殿,两侧是廊坊。现仅存大雄宝殿,门宽五问,进深三问,悬山顶。1996年春,在修缮大雄宝殿的过程巾,在北墙内发现石释迦佛造像,座上有题记(图一),足侯马市发现最早的佛教类文物。1997年,被旧家文物局组织的义物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7.
1983年8月,扬州市三元路西首的建设银行工地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唐代金首饰。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扬州博物馆及时征集了这批金器,使之较为完整地保护下来。据现场调查,这批金首饰出土于该工地东侧距地表3米左右的地层内,集中埋藏在一处,当属窖藏性质。首饰中有极为罕见的金栉和精巧玲珑的耳坠、戒指、挂饰和串饰等品种,现介绍如下。金栉 1件。高12.5、宽14.5厘米,重65克。似马蹄形,纵剖面上部呈弧形,是用0.2—0.4毫米厚的金箔剪制錾刻而成的。下部剪成栉齿,齿上端保留着剪制前的划痕。共有39齿,中间较长,两侧渐短,每齿宽度2.5—4毫米不等,齿尖均剪成尖角。栉上部满饰花纹,中间主纹凸起,以卷云形蔓草纹为地,中心饰一组如意云纹,上方錾刻一对奏乐的飞天,身系飘带,其一吹笙,另一手持拍板。  相似文献   

8.
刘双智 《文博》2002,(2):75-76
1993年5月20(即农历四月初八日)。长武县昭仁镇东关村村民崔天发修庄基挖土时,在距地表80厘米处,发现一批铜质造像,造像和泥土、炉灰、废铜渣混在一起。县博物馆得知后随即赶到现场调查清理,参加清理者有刘双智、李拴昌、崔天发等。共计清理出造像39件,其中有佛像12件;菩萨像26件;武士像1件;造像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与繁荣时期。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达、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环境。同时由于唐朝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持与推动,使佛教得到了空前的传播.达到了中国佛教兴盛与发展的巅峰。当时,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中西交通枢纽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中心的武威,佛教及佛教艺术也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修寺、建塔、开凿石窟造像之风方兴未艾.留下了众多的寺庙石窟遗址及石雕造像。  相似文献   

10.
2000年8月,忻州市物管理处配合韩府(韩家楼——府谷)公路建设进行田野考古发掘时,在保德县东关镇城内村砖厂发现一批失掉原位埋藏的石刻。根据形制和雕刻内容推测,一部分出自地面墓冢前,一部分出自(地下)墓葬内。现分别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75年12月,长兴县开挖长兴港工程(原箬溪港),便民桥公社许家村大队第六生产队民工,在下箬公社下莘桥桥南东侧河堤边离地表1.5米深处发现一批银器(图一)。便民桥公社民工团领导郭大贤、吴茂根两同志闻讯后,马上赶到现场,采取保护措  相似文献   

12.
1983年5月,我们在洛阳市郊区邙山乡徐村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了一批唐代石刻造像,是近年来该村在平整土地时出土的。其中的三件唐代造像和七级佛塔颇为重要,现已收藏在洛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报导如下: 一、观世音菩萨造像龛这个造像龛,是1974年春该村社员在村北约200米的梯田里平整土地时,在距地表深约0.6米处发现的。龛通高114、宽66.5、厚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下旬,为配合湖北襄樊新集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襄樊市考古所受省考古所委托,在对工程淹没区进行文物调查时,从樊城区太平店镇李家湾五组李景先家征集到一合墓志.  相似文献   

14.
宁夏西吉发现一批唐代鎏金铜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将台乡王家湾村农民取土筑墙时,发现一批鎏金铜造像。这是一处窖藏,经清理,共有完整造像60件,现藏西吉县文物管理所。 60件造像中,有佛像18身,菩萨像41身,力士像1身。造像大小不等,最高的17、最小的2.8厘米。按造型差别可分十五类,现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介绍如下。一、佛造像除2身立佛外,其余均为坐佛,共同特征是:全部有背光,有束腰须弥座,座下带  相似文献   

15.
1986年7月间,长治市宋家庄砖场工人在取土中毁坏了数座唐墓。市博物馆闻讯后,立即派人赶到现场调查了解,同时也对市东郊的壶口、南北石槽等砖场进行了调查。经调查发现唐墓中的出土文物大部落入私人之手。为了抢救这批文物,市博物馆组织了调查组,在市公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经过多方努力工作,将文物大部追回。本文介绍的陶瓷、三彩器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白文  尹夏清 《文博》2008,(2):17-26
延长县位于陕西北部,距延安72公里,由于延河由西向东贯穿全县,故名延长[1].  相似文献   

17.
天台山发现一批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初,我们在搜集整理日本佛教天台宗赠给天台山国清寺的有关文献中,相继发现了一批国内已逸、日本尚存的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