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洛阳汉代彩绘陶壶装饰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洛阳地区出土的汉代彩绘陶壶数量多,图案精美,题材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从造型、图案和色彩三个方面分析了彩绘陶壶的装饰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蒲城店遗址汉代墓葬出土陶壶为主要考察对象,将其拆分为器盖、壶身主体、兽面铺首、圈足等多个实体分件,探讨各个分件的制作工艺,特别是兽面铺首的三种制作方式等,复原出汉代陶壶的制作流程。汉代的随葬陶器已批量化生产,制作已有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并形成了良好的买卖市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鹰潭市铁路派出所在打击物走私过程中收缴了一件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面彩绘陶壶。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件彩陶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6月,我们在洛阳市北郊的洛阳木工厂发掘西汉砖室墓一座(属烧沟汉墓区),墓内出土一件较为珍贵的彩绘陶壶(编号:道北M10:46)。该壶的形制为直领、束颈、圆腹、假圈足,腹上部两侧有对称铺首,盖作覆盘形。  相似文献   

5.
艺陶壶古尊     
何挺初 《收藏家》2007,(10):I0024-I0024
  相似文献   

6.
刘合心 《文博》2005,(2):28-29
近日,笔者在一藏友处见其新藏一件汉代黄褐釉狩猎动物纹陶壶,壶腹部浮雕文饰精美生动,制作精细、简洁、明快、大气磅礴.征得藏友的同意,拍照、拓印并撰此小文,介绍给广大读者,共享眼福.  相似文献   

7.
契丹文铭陶壶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90年6月,河北省文物普查时,征集到丰宁县大阁镇南瓦窑一座辽代墓葬中出土的刻契丹文铭陶壶两件。两壶形制、大小接近,铭文的内容也有一部分是雷同的,每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收藏了一件十分独特的双性四面人陶壶。由于是非考古发掘品,其年代不能明确判定,从陶质、陶色、器形及制作技术等方面综合分析,大体可定为夏家店上层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秀的民族之一,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结论的形成并目获得全世界的共识,是由于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并留下了大量的遗迹遗物。这些全人类宝贵财富的发现,保护研究、传承是我们及后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从国宝群鹿纹陶壶的发现、修复、研究工作中便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考古》1976年第6期发表了青海省乐都县柳湾三坪台原始社会墓地出土的一件人像彩陶壶(彩版)。这件彩陶壶不单是一件罕见的艺术品,它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线索。此器为泥质,褐色,上面塑绘一个裸体人像。有些同志认为是一个男性塑像,它反映了人们对男性的崇拜,证明当时这里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女性塑像。我仔细观察了实物,认为陶壶上的这个塑绘人像是男、女两性的"复合体"。人像的胸前有一对男性乳头,另外,在两边还有一对丰满的女性乳房(乳头用黑彩绘成)。人像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公元前3305-前2130)的下限已接近夏代。近年一些重大考古发现,使许多学者认为,良诸文化已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文字是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良渚文化不少玉器、陶器上发现有刻划符号甚至文字,也可说明良诸文化闪烁着文明的曙光。到目前为止,刻划符号最多,字符化程度最高的良渚文化器物,是存于美国的一件陶壶。由于存于异国,能目睹它的中国学者极少,有少数临摹的字符图样刊布,但不够准确,给进一步的研究带来了困难。这件珍贵的陶壶似乎还裹在神秘的雾馒之中。这件陶壶是灰黑色的贯耳壶,1940年前后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经类型学研究,将辽东地区两周时期流行的双房式陶壶分为三期,并对年代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内涵与外延的把握提出三点认识:1.双房式陶壶的祖型可追溯到庙后山文化,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太子河、浑河为中心,分布范围遍及辽东地区具有显著时段特征的一种考古遗存.2.将双房式陶壶分为A、B两系,认为它们是同源陶壶谱系的两个发展序列.3.所谓"美松里"陶壶,是双房式陶壶自西周中晚期发生分野以后,向东流入西北朝鲜地区发展的一支.同时这种陶壶的北传,还对西团山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河南郑州大河村、偃师灰嘴和渑池仰韶村出土了三件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的带流陶壶,流口部均施有小孔,显然具有过滤功能。根据对灰嘴出土标本的淀粉粒和植硅体残留物分析,我们认为这件带流壶用于过滤米酒,包括黍和大米;酿造方法很可能是利用发芽的黍和稻谷进行糖化。壶底部的外壁有烟痕,说明该器用于温酒。这三件带流壶是中原地区最早的滤酒壶,有时与制作精美的陶杯共存。这些新器形的突然出现可能是受到大汶口和屈家岭文化的影响,反映了一种新的饮酒方式的出现,也是距今5000年前后跨地区文化交往加剧和社会等级化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988年,吉林省镇赉县坦途北岗子遗址出土了一些群鹿纹陶壶碎片,经修复后成为一件完整的群鹿纹陶壶,一时为文物考古界所关注。该陶壶是青铜时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鲜卑族遗物,有着重要价值,被考古专家鉴定为国宝级文物。这件群鹿纹陶壶的发现,对于研究东北地区青铜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74年,青海乐都柳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件彩陶壶,上有一个堆塑和彩绘相结合的裸体人象。该像乳房突出,手置于腹部,而生殖器兼备男女两性的特征,既有阴茎;又有阴唇。笔者认为这种男女合体象应称为“双性(bisexual)象”。它表现了一种宗教观念。这种宗教观念出现于原始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990年丰宁县大阁镇出土的契丹大字陶壶铭文作了补释.释读了寺,认为竞是契丹大字 , 可释为人名"留温"或"留恩",光意思为"撰".  相似文献   

17.
汉代陶猪     
正猪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之一,具有生长快、成熟早、繁殖能力强、杂食等特性,对已从事定居农业的人们来说,无疑是最适宜饲养的家畜。在我国古代,猪历来被视为财富的象征。据目前的考古资料,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西安半坡、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经发掘出家猪的骨骼;裴李岗文化时期还出现了陶塑猪的形象,表明当时猪已经被  相似文献   

18.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化事象(即事物和现象),是区别该民族与他民族、这个社会群体与那个社会群体的重要依据之一。”民俗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种类,我国学把一般的民俗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游艺民俗和信仰民俗四类。信仰民俗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某种观念、意识、主张的极度信服与尊重,并以此作为自己思维和行为的准则”的习俗,即对某种“事象”的崇拜习俗。民俗具有传承性,同时又有变异姓,信仰民俗也不例外。但无论其怎样变化,都会留下一些痕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  相似文献   

19.
20.
汉代士大夫与汉代思想的总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0年,外庐同志著《汉代社会与汉代思想》一文,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出版,供系内师生讨论之用。全文共分四节。第一节,汉代生产手段的社会性质。第二节,汉代劳动力的社会性质。第三节,汉代社会编制的诸特征。第四节,汉代士大夫与汉代思想的总倾向。当时好象是只印一百本,外间流传甚少,历史系存有此文者也少。现幸得李书兰同志所藏之本尚属完好,今将第四节在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