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乔木同志曾指出:“地方志应做到详细,同时应做到简略。所谓详细指它所应讲到的地方都讲到了:所谓简略,指每个方面的说明要像打电报、编辞书那样的简练,要惜墨如金。”一部志书如果内容繁杂.必然导致篇幅膨胀,不仅编纂周期延长.影响志书的整体质量,也给广大读者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合理有效地压缩篇幅是保证志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版面编排是志书编纂中的最后环节,它要求眉目清晰、美观大方,体现志书严谨科学的学术品味和高贵典雅的文献气质,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志书的总字数是由整部书的页码来计算的,版面编排也掌控着志书篇幅的长短,志书要"瘦身",就需要在版面编排上精打细算,尽量节约版面。  相似文献   

3.
志书篇幅膨胀的情况,从第一轮新方志编修一直延续到第二轮修志,虽被志界所诟病,却日趋严重,有损志书的质量和价值.理论界以往对志书篇幅膨胀的问题多着重于从控制篇幅的意义及做法上进行讨论,而对于志书篇幅的适度范围却鲜有所论,这是控制志书篇幅的先决问题.本文以省志为考察中心,选取旧志、第一轮省志及第二轮省志若干送审稿作比较研究,探讨并提出省级志书适度篇幅的标准,以此切入探讨造成志书篇幅膨胀的原因及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和部类情况对广东省首轮93部区县志进行分析,认为造成志书篇幅过大的原因是重复记述、冗文空话、记述过详、题外之话、评述不当。提出将第二轮区县志每部篇幅控制在80万字以内是完全可能的,字数在50万字左右是恰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志书的繁简决定了志书的篇幅大小。繁,指列目过多,记述繁杂;简,指目约言简。新方志过简不好,繁滥也不宜。就目前已出版的一些二轮志书和已纂成的志稿看,大多存在着篇幅过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分类设目臃肿,主次轻重失当;  相似文献   

6.
在志书的初稿中,大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即所记述内容过多、过细、过繁,志稿的篇幅大大超出了预期。为了使志稿达到“精”、“新”、“特”的标准,我们有必要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其它未完成的志稿起到引领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省方志委在推进二轮修志的过程中提出要处理好“五大关系”,其中需要处理好的一大关系,就是“进度与质量”的关系。指出“没有进度出不了‘活’,也就谈不上质量,而没有质量上的保证,再快的进度也没有意义。”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当前志书质量不高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篇幅过大、水分不少。因此,新一轮修志我们提出了“提炼文字、压缩篇幅,全面提高志书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前.方志编修有一种越编越长的趋向.其中固然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多数不一定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感此,提倡简练修志,重谈篇幅文字缩略问题.确实很有必要。本文从志书编修具体操作者的角度.谈谈对于这个问题的做法和体会,请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9.
"精品志书",既是对一部志书的评价,也是对编纂工作的质量要求。"精品方志",则是对包括志书在内的方志产品及方志编纂工作和地方志事业的高点定位和专业要求。二轮修志树立新的理念,提出打造精品志书的目标任务,总结以往的基本经验,研究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探讨打造精品佳作的方法途径,组织实施精品志书工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应该将"精品志书"的着眼视角,扩大到"方志精品"的领域范畴,进而提升到"精品方志"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志书的深度,是指志书内容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从首轮修志到当前二轮修志所出版的一些志书看,很多志书从观点上、体例上挑不出大的毛病,文字也不错,资料也算翔实,但阅读之后给人留  相似文献   

11.
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化传统,是华夏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对世界化宝库的贡献之一。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的关心下,国务院成立了地方志小组,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工作,被列入《1956—1957年哲学社会科学规  相似文献   

12.
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志书篇幅冗长。造成志书冗长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对入志资料筛选不严格,资料重复过多,该删减的未删减。受利益驱使,认为志书编得越厚,越能体现出自己的成绩,同时还能多得报酬。志书篇幅冗长,造成出版周期过长,同时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二轮修志全面启动之时,每一个修志者都应认真思考志书篇幅问题,力戒首轮志书冗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任何社会都有社会问题.不同社会有不同的社会问题.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社会问题。首轮新方志对社会问题的记述比较薄弱.那么.二轮志书还要不要记述社会问题.如要记述.又如何记述?  相似文献   

14.
<正>竖写是地方志理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撰写志稿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竖写即是在横分门类的最后一个档次上,依时纵述事物在志书断限内发展变化、兴衰起伏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15.
学者喜欢用“方志”一词作为所有志书的统称,然而,是否准确值得研究。传统地方志都是记述地方(地域)或地方(地域)之上事物的,或者如梁启超所说地方志是主流。用方志一词反映了这种状况。当代地方志的记述对象已超出了记述地方(地域)范围,就不应再用“方志”一词。再说,“地方”是与国家(中央)相对应的概念,并无超出地方甚至广及地球的所谓“广义”。在方志出现之前已有分类记载名言警句的志书,应以“志书”作为所有志书的统称,地方志书只是志书大家族之一支。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第二轮新编方志工作的日趋深入和读志用志工作的蓬勃开展,方志索引的编制工作呼声日急,时有文章载诸有关刊物。对此,笔者认为还有必要进一步展开深入的探讨,提高认识,以期有更高质量的志书索引编制问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各地社会主义新方志的陆续出版,第一轮修志已基本完成,新一轮志书的编纂工作在不少地方也随之渐次展开,有的已经完成.拜读之余,深感获益非浅,也偶有所思.今仅就新一轮志书人物志的编写略述浅见,以就教于方志同仁.  相似文献   

18.
修志为用志,用志要先读志,所以志书就必须有可读性.一部志书有没有可读性,直接关系到读者用志,关系到志书价值的实现.因此,方志界历来对志书可读性问题十分重视.那么,志书怎样才算有可读性呢?当前我们在续志中怎样才能增强志书的可读性呢?我认为,一部可读性比较强的志书,应该具备四大优点,概括起来就是新、实、活、深.下面予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林浩 《福建史志》2007,(1):23-25
志书篇目是方志体例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运用。篇目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体现特色,直接影响到志书的质量.因此篇目设置历来被方志学家和方志编纂者所重视。民国时期的方志学家李泰橥(《方志学》作者)认为:“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瞿宣颖(《志例丛话》作者)也提出.一部志书的优劣.“但阅其门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各地社会主义新方志的陆续出版,第一轮修志已基本完成,第二轮志书的编纂工作也随之渐次展开,有的已经完成。拜读之余,深感获益匪浅,也偶有所思。今仅就新一轮志书人物志的编写略述浅见,以就教于方志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