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徽州府建置沿革、徽州方志编修源流和佚文提供的时间线索可知,《永乐大典》收录的《徽州府新安志》应该是明代洪武初年朱同编修的《新安志》。朱同的《新安志》在《永乐大典》中有三个书名,《永乐大典》存在着著录文献不严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何庆善 《古籍研究》2002,(2):69-73,105
徽州文化,源远流长,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其有关文献资料,除地方志(如《新安志》、《徽州府志》及有关县志等)有所整理记述外,前人还编撰了一些资料专书,如以记述徽州名门巨族为内容的《新安名族志》,以记述程朱理学源流发展历史的《新安阙里志》,以及分门别类辑录徽州有关重要文献的《新安文献志》,都是研究徽州文化的重要典籍;其中以综述见长的《新安文献志》,规模尤其弘大,所辑材料尤其丰富,故尤受世人重视。  相似文献   

3.
蒲霞 《东南文化》2006,(1):59-61
以淳熙《新安志》、弘治《徽州府志》、道光《徽州府志》为主要参考,广征其他文献资料,对《永乐大典》所收《新安志》的七条记载中的错误作了订正。  相似文献   

4.
《新安志》、《徽州府志》都是徽州以及历史上的重要方志,而明代的《新安志补》作者方信说:补弘治壬戌旧志之阙及拾罗鄂州《新安志》之遗,正讹辨疑,准李肇《国史补》之例。①显然,这是对名志的补充和修正,它的资料性、学术性应是毫无疑问的。遗憾的是,方信在《明史》上无传,几无相关信息,而《新安志补》  相似文献   

5.
清康熙《徽州府志》以图、建制沿革、大事记、疆域、城池、自然、形胜、风俗、名宦、兵防、食货、营建、恤政、选举、人物、杂志等方面反映徽州社会的方方面面。一部《徽州府志》是一部古代徽州史、一幅古代徽州的社会画面、一部古代徽州人物志、一部人民生产生活志。  相似文献   

6.
《永乐大典》收录的《新安志》是明代洪武初年朱同编修的《新安志》。此志久已亡佚,《永乐大典方志辑佚》收录该志的部分佚文。本文从现存徽州方志中摘录了几条朱同《新安志》的佚文,以为辑补。  相似文献   

7.
《新安志》续修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南宋罗愿《新安志》纂成之后,宋元明时期不断续修和补充,有史记载的就有近十次,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这在我国方志的纂修历史上有典型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除《徽州府志》、《新安志补》等传世外,其它续修之作佚失,续修情况不明,相关记载屡有舛误,也就有了钩沉补阙的必要。这对深入研究《新安志》、徽州文化及方志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方信是明代徽州人,太学生,生活于弘治到嘉靖年间,他编纂的《新安志补》,主要是对《新安志》和《徽州府志》这两部方志进行补正,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一直以来,对于方信的生平知之甚少,甚至无法考证。本文将据有限的资料,对方信的家世、生卒年代及友人进行逐一考证。  相似文献   

9.
市、区同城,很多内容重叠,在修志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市志与区志的关系,曾引起方志编纂者和方志学者的探讨。同样,古代志书也存在府县同城的情况,明清时期的徽州府和歙县同城,其修志过程中是怎么处理的呢?本文以清道光《徽州府志》和道光《歙县志》为例进行探讨,以期对当代修志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淳熙《新安志》和弘治《徽州府志》为主要参考,广征其他文献资料,对《永乐大典》所收《新安志》的两则记载中的错误作了订正.  相似文献   

11.
蒲霞 《史学月刊》2006,(6):119-121
《永乐大典》所收之《新安志》佚被辑录在《永乐大典方志辑佚》(200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下称《辑佚》)一书中,因此书为辑佚之作,故未对《新安志》作过多的探究,目前也未有其他学对此志加以分析和研究.现存徽州府志中,宋代仅存淳熙二年(1175年)罗愿所修之《新安志》,明存三志,最早的一部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编修的《徽州府志》.在这320年间虽几经修志,但原志均已亡佚,无法了解到原志的真实面貌,实为憾事.根据《永乐大典》成书时间,这部《新安志》应修于永乐六年之前,故对此志加以研究,发掘其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能够起到补阙的作用.鉴于此,笔对这部《新安志》作一初步探讨,并对有关问题作一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徽州方志是徽州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是徽州修志的鼎盛期,考察这一时期徽州修志的实践是徽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徽学深入研究的需要。本文试图对清代徽州府县乡镇志、专志的发展概况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艳红 《收藏家》2014,(4):24-26
<正>"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它将古徽州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魂牵梦绕、遐想无限。徽州汉时称为新安郡,唐代称歙州,直至宋徽宗宣和三年始改名"徽州"。至于缘何改名,清弘历《徽州府志》记载:"或云:徽,美也,故以为名。"古徽州一府六县所辖区域大体包括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县、休宁县、绩溪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县。明清时期徽商势力逐渐兴起,他们返乡后为煊赫地位、光宗耀祖,大兴土木,《歙县志》载:"商人致富后,重返故里,修祠堂、建  相似文献   

14.
徽州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徽州方志在全国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域文化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5.
笔、墨、紙、砚合称“文房四宝”,这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但“文房四宝”这一名詞的起源,却很少有人注意,原来它是起源于徽州,徽州宋时就兴建了四宝堂。《徽州府志》和《歙县志》都在古蹟門里列有四宝堂的名字,說是“在府治,宋建,以郡出文房四宝为义”。其实要說徽州具备这四者而且都超过别处的产品,那是有些夸大的。宋朝叶梦得《避暑录話》就說过:“世言歙州有文房四宝,謂笔、墨、紙、硯也。其实三耳,歙本不出笔。”那么歙州具有“文房四宝”的說法是怎样来的呢?现在把这四者在徽州的情况約略地分别談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谱牒编撰,先有官修地方名门总谱,后有私撰各姓族志家乘。明刊程尚宽《新安名族志》,虽辑录的是徽州一府六县各世族源流及聚落分布,但其编撰却是由私人自发完成的,因其成书方式较有特点,故在中国谱牒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自然也是研究徽州宗族社会历史的珍贵文献。然而,按国内藏书著录和已有成说,仅是出于徽州地区,且专以网罗一府或一县之世  相似文献   

17.
南宋徽州县人罗愿所撰《新安志》是中国历史上较为著名的一部方志著作。安徽师范大学萧建新、杨国宜二位先生,从文献学角度对《新安志》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其最终成果《(新安志)整理与研究》于2008年1月由黄山书社正式出版面世。这是近年来方志、宋史和徽学研究领域中一部较有代表性的学术力作。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新安志》的编纂历程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宋孝宗时期,《新安志》的编纂历经罗愿复得《祥符图经》之前、之后及赵不悔知徽州三个阶段。而罗愿的修志准备,最迟从乾道五年(1169年)作《附汪王庙考实》开始,至乾道九年(1173年)赵不悔知徽州后全面展开,并于淳熙二年(1175年)修成。因此,《新安志》的编纂历时数年,甚至更长一些,淳熙二年只是修成的年代,而不是开始编撰的时间,更不是在这一年内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有一首五绝: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历史记载告诉我们,徽州不仅是明代人梦寐以求的游览胜地,也是清代人无限向往的地方.明清时代徽州这个地方为什么令人如痴如醉地羡慕呢?除了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有令人心醉神迷的“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天下名山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个时期徽州社会一片繁荣.万历《歙志》说徽州“人文郁起,为海内之望,郁郁乎盛矣.”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繁荣重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20.
“程朱阙里”即安徽省歙县篁墩村。《程朱阙里志》是一部关于篁墩的村志,但它却有着不亚于甚至是超过县志和府志的地位,其阐述的内容主要是考证了朱熹、程颢、程颐出自徽州的情况,它所要表达的意义,在徽州人的心目中,没有任何一部志书和作可与之相比,因此,它也被称为“新安第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