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辑佚金代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张棣的《金图经》是一部极为重要的金朝历史文献,在检阅有关金代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此书作一点粗浅的考证,既是我们的工作所需要,也可能对研究金朝历史的专家们有所裨益。关于作者问题《金图经》的作者叫张棣,据南宋学者陈振孙记载,张棣曾做过承奉郎,被称为  相似文献   

2.
《大金国志》四十卷,其中诸帝本纪二十六卷,列传三卷,楚、齐始末及有关文录二卷,各项制度及杂仪四卷,宋金往来誓书一卷,京府州军及女真民俗二卷,许亢宗宣和乙已奉使燕云行程录一卷,旧题淮西归正人宇文懋昭撰,从本书录宋金往来誓书、基本上全录许亢宗奉使行程录看,本书应题作宇文懋昭辑撰较为合适。关于本书,历来有不少疑点,这主要是:①本书经进书表署为端平元年正月十五日,而  相似文献   

3.
关于《大金国志》这部书,一九八二年,我曾写过一篇《〈大金国志〉初探》,载于本刊当年第四期。此后,我几乎集中了全部精力,对这部书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探其史文之出处,察其记载之详确,并考其在编撰上的特点等等,逐渐对这部书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今特写出,就正于同志们。(一)本书的时间下限及其原本面貌我的最主要一个新看法是,现在的《大金国志》,不完全是“端平元年正月十五日”字文懋昭所上奏的原书,宇文氏上奏的原书,应该没有卷一六《世宗皇帝上》到卷二六《义宗》  相似文献   

4.
《大金国志》题为宇文懋昭撰。由于缺乏相关记载,宇文懋昭是否是《大金国志》的作者、其人是否存在等问题,长期以来学界争论不休。本文从确立宇文懋昭与《大金国志》的撰述关系,审视其金朝遗民的文化背景及其作为南宋臣民所具有的写作奈件、动机等入手,推断宇文懋昭为《大金国志》的第一作者。  相似文献   

5.
《大金国志》题为宇文懋昭撰。由于缺乏相关记载,宇文懋昭是否是《大金国志》的作者、其人是否存在等问题,长期以来学界争论不休。本文从确立宇文懋昭与《大金国志》的撰述关系,审视其金朝遗民的文化背景及其作为南宋臣民所具有的写作条件、动机等入手,推断宇文懋昭为《大金国志》的第一作者。  相似文献   

6.
《大金国志》问世不久,便被元代著名学者苏天爵斥之为“往往杜撰,绝不可信”。理由是“叶隆礼、宇文懋昭为辽金国志,皆不及见国史,其说多得之传闻”。(《滋溪文稿》卷二五《三史质疑》)以苏天爵在学术界的声望而对《大金国志》做出如此评价,该书的流传便相当困难了。直到清嘉庆二年(一七九七年)席世臣刊行扫叶山房本《大金国志》之前,  相似文献   

7.
<大金国志>题宋宇文懋昭撰,是除<金史>外,现存惟一一部金代通史.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崔文印先生的<大金国志校证>.刘浦江先生<再论<大金国志>的真伪兼评(大金国志校证>>一文指出了崔先生校证的一些错误,兹再补误校一则.  相似文献   

8.
赵心愚 《上海地方志》2022,(1):38-44+95
《西藏志》在“门目体”清代西藏地方志中最早设置了“附录”目。“附录”目虽只保存了三部分资料,但其设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初西藏地方志的发展及高潮的到来,对之后的清代西藏方志以及清代西藏史地研究著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附录”资料虽然发现于《西域全书》乾隆七年抄本之中,但实为乾隆元年稿本中的资料,最初来源则应为清驻藏大臣衙门档案资料及相关人员雍正年间在拉萨及西藏各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西藏志》编纂者虽主要在《西域全书》抄本基础上调整和增删,但部分内容也参考和借鉴了《西藏志考》的记述方式,并采用了某些资料。即《西藏志》与《西藏志考》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福建史志》2009,(4):13-13
由省方志委组织编纂、省政府台办牵头,福建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承编的《福建省志·闽台关系志》,日前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0.
[乾隆]《泉州府志》、《鼓山志》这两种福建清代方志,笔者据近年来在北京、南京、上海、福州、泉州、厦门等地所见,认为北京天文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对前者的著录,有所遗漏和失确、应予订补;后者不属于该《目录》收录范围,对其散藏于各地的存本略作辨识,当于读者有便.故作本文,并借此就教大方.一、《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对[乾隆]《泉州府志》著录订补该《目录》著录了乾隆二十八年怀荫佈、黄任、郭赓武等修纂《泉州府志》(七十六卷) 的今国内五十一个单位收藏的四种版本六十二部,笔者未能逐一寓目.但仅据经眼所获,以为可作五点订正与补充:(1)《目录》著录上海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藏本之一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刻本”,他在笔者看来,充其量只能称作:“乾隆二十八年序刊本”,(2)上海图书馆和厦门大学图书馆所藏”同治九年(1870),章倬标刻本”,也只能称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以参评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以下简称《北川志》)、《石狮市志(1998—2010)》(以下简称《石狮市志》)和厦门市志(1996—2005)》(以下简称《厦门市志》)三部书稿(统称三部志)的入志资料为切入点,作一简要评述,兼谈两点对志书质量控制的浅陋之见,与方志同仁共同探讨。一、三部志资料特点比较资料是志书的灵魂,入志资料质量是志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三部志入志资料有各自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交口县是1971年由隰县、孝义、灵石三县各划出一部分区域而组建的新县。《交口县志》成为本县历史上的第一部县志。它的出版,也使吕梁地区第一届修志划上圆满的句号。所以《交口县志》的问世,是交口县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收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工艺美术志》为二轮《江苏省志》10本特色专志之一,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承编,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徐艺乙教授主编,2020年8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江苏是全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大省,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第二轮修志中怎样处理好续志与前志的关系,怎样在前志的基础上有所继承、有所发展、并如何突破,是志界同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作理论探讨,学术争论,也可以提出种种设想,但最后结果还是要落实到编修续志的实践上。因此,《商丘地区志》(续卷)的出版,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剖析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有志者志竟成——简评《缙云县志》傅能华缙云县地处浙江省中南部山区,素称穷乡僻壤,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县分。记得90年代初曾在杭州听魏桥同志说:“浙江省绝大部分县市志在本世纪末以前完成任务没有问题,只有丽水地区有一个县(缙云县)是浙江省最穷的县之一,那里修...  相似文献   

16.
邱新立 《中国地方志》2023,(3):4-17+124
志载人物,或专书记载,或作为志书中的一个门类。新编地方志,既有专篇人物记述,也有以事系人,人随事出。志传人物,群体人物传是主流方式。两轮修志,志传人物存在简历化、平面化等问题。深化志书人物记述,克服志传人物空泛化等问题,表现形式、记述方法等的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清前期的《合州志》版本中,国家图书馆所藏清初《合州志》抄本很可能不是康熙十一年成书的正式的《合州志》版本,而《古今图书集成》中所引用的《合州志》才应是康熙年间正式成书的《合州志》。此外,所谓乾隆初年许元基编的《合州志》抄本也是后人层累构建起来的一个并不存在的版本。清代现存最早且无争议的《合州志》版本为乾隆十三年本,该志与万历《合州志》之间存在一定内容上的联系。这种联系却不为乾隆十三年志的编修者群体所自知,体现出明清《合州志》内容的延续与修志记忆断裂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18.
期刊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工具,其兴衰起伏反映了所处时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等发展及变革的情况。北京地区的期刊向以数量大、质量高、影响广泛而著称,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北京期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研究北京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期刊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轨迹,不仅可以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与期刊的相互关系,而且还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国期刊事业的总体情况。1949年后北京地区的期刊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1949~1965年,期刊事业的初步繁荣时期;1967-1976年,期刊事业的萎缩时期;1977-1993年,期刊事业的激增时期。北京期刊事业的发展脉络不但记录相关年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和发展状况,而且在社会动荡和变革时期,党和政府通过期刊宣传各项政策措施、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讲各种科学知识,对社会改革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期刊的功能和重要地位也由此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初,广州市天河区续志开始进入总纂。期间,我们面对的一个大难题是如何处理续志与前志的关系。在省、市志办的指导下,在兄弟区县市的帮助下,在专家顾问的启发下,在修志工作的逐步深入中,我们对此不断有新的认识,并在续志的编写中作了一些新的尝试。目前,在此原则指导下已完成全部志稿编写(初稿)。2004年8月广州市志办验收组进行提前介入审查,对此表示基本肯定,认为体例恰当,较好地处理续志与前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纬毅 《浙江方志》2000,(6):12-13,47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着人。文化是多元复合体,而直接影响人的素质的则是精神文化。经过80年代国内的文化热,人们普遍增强了文化意识,方志界有人提出了“方志文化”新概念,主张从文化学的角度审视和修纂方志。因而近几年出版的一些方志,除了通常说的戏曲、电影、电视、文学、艺术等文化事业外,还注重以学术、思想、信仰为主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