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他们指出,在古代中国,伦理道德不但是制定法律的依据,而且与法律具有同等甚至更广泛的效力,法禁于已然之后,德施于未然之前,前治标,后治本;上自皇帝,下至小民,无入可以违背以儒家的“仁”和“孝”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否则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乃至刑律的惩处。通过长的言传身教和各种教育手段,道德融于习俗之中,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百姓以德齐家,君主用道德治理国家,国家因而得以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传统伦理思想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它是北宋廉政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它为北宋家庭廉德教育和学校廉德教育提供了一系列道德规范,北宋家庭廉德教育中的廉俭教育思想便是来自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同时在北宋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其教育思想皆以儒家伦理道德教育思想为中心,因此,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又是北宋廉政道德教育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3.
教化方法是指用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理论灌输活动并使教育对象接受这些思想的一种教育方法。中国传统儒家学说中的教化方法有正面灌输、言传身教、化民成俗、礼乐结合等,对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4.
郝凤姣 《沧桑》2010,(1):164-165
教化方法是指用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理论灌输活动并使教育对象接受这些思想的一种教育方法。中国传统儒家学说中的教化方法有正面灌输、言传身教、化民成俗、礼乐结合等,对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音乐在古代社会中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其言志、娱情、教化社会功用受到了传统儒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乐经》也成为六经之一。后世《乐经》虽亡,但在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为主导的古代社会文化体系中,音乐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音乐类书籍在目录著作中常常具有超越一般文艺作品的特殊地位。通过考察目录著作中音乐类的分类沿革,我们可从一个侧面了解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经学思想影响下音乐著作社会学术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许筱言 《神州》2011,(2):56-61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也称楹贴,俗称对联、对子、联语等。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艺术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宝贵的明珠。它讲究对称平衡、音韵和谐,充分地展示出了汉语的对称美和韵律美。楹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规律,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得到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春联是楹联中的一种,贴春联是春节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习俗。一年又一年,本文值此新春佳节之际,重温楹联习俗,以供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7.
孝道是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独有之宝贵文化。《诗经.小雅.蓼莪》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先民“孝”的真情实感,读之即引发对中华几千年孝道观念的思考,并与西方孝道思想进行对比,以此探索儒家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8.
黄兴国 《沧桑》2012,(4):88-90
作为儒家教育文化圈中重要一员,韩国的伦理道德教育在保留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理念的基础上,重视东西方文化交融,注重道德实践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公民的国民意识,成效巨大。韩国公民教育现状对我国道德教育有颇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契丹统治者不仅重视、提倡皇族子弟研读儒家经史,而且还设定了完备的运行机制。契丹皇族子弟研习儒家经史以及由此形成的儒家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倡导和引领了契丹社会儒家文化的传播,同时也影响了契丹治国安邦的政治理念,使儒家"大一统"思想观念以及中原社会的典章制度开始植根于契丹社会的机体之中,这不但有利于契丹族与汉族的融合,亦为中国北部疆域保持长期稳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自从孔子开辟儒家教育事业,到孟子便有了"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自觉与基本定位.由此之后,历代儒者可以不作官、不造论,但却不能不以教育作为自己的立身之基.到了王阳明,其对儒家的教育思想更是大用发皇,虽然人们往往从理论学理的角度称其为心学,但其心学理论却主要是通过教育与教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其教育思想则主要表现为"寓教于乐",并通过"各适其性"与"随材成就"的途径,从而生动地凸显了儒家"成己成人"的关怀.王阳明的教育与教化实践,也向当代的儒学研究提出了一个究竟应当如何认领儒学传统价值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地方性法规源远流长,清代省例是其集大成阶段。关于清代省例的立法基础,首先是"因地立法、制与事宜"的基本原则。亦有研究指出,清代省例并非各地社风民俗的集中反映,更多体现了官员个人及其群体的利益和经验。基于儒家元典角度,通过对《福建省例》的文本细读,发现督抚、两司等省级司法主体对闽省民风习俗很是重视,相关告示禁约基于儒家伦理往往具有浓郁的教化色彩,在申饬教化的同时甚或存有某种同情之理解(其情可恶,其愚可矜)。本地风俗人情和官僚集团的利益经验,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共同构成以省例为代表的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基础。研究方法上,当在尽可能广泛搜求史料基础上,多依据元典进行文本细读,以求更多与历史当事人的精神世界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2.
晋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河文明孕育了这一带淳朴的民风。晋南农村生生不息的传统土葬习俗,构成一种独特的法律文化形态。在内容、形式等方面,晋南农村土葬习俗呈现出典型的北方丧葬礼俗特征。这种习俗有其儒家孝道文化的根源,发挥着人心维系、社会调控、价值塑造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对当今的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有所助益;同时,也存在用地问题、浪费问题等弊端,应加以法律规制和改造。  相似文献   

13.
<正>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家学说明确地提出了孝道理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了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于是儒家的孝道思想也就随之成为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思想之一。汉代统治者通过尊高年、举孝廉、"使天下诵《孝经》"[1]等多项措施大力倡导孝道,使两汉时期重  相似文献   

14.
严钊周 《南方文物》2000,(2):117-117
西汉初年政局渐趋稳定,社会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到西汉中期已有所发展。当时汉武帝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罢黜百家而独尊儒学。先秦时期儒家的“君子贵玉”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还提倡孝道等伦理道德,厚葬的习俗大为流行。汉代的皇室贵族等上层阶层的人们生前佩玉,死后也用大量的玉器随葬。这时期的玉器制作因此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汉代用玉不仅数量多,种类也颇多。前朝的礼仪用玉逐渐减少,而开创了新的玉器类型,如玉剑饰、韘形佩、“翘袖折腰”的玉舞人等装饰用玉开始盛行。特别是丧葬用玉显著增多。当时的丧葬用玉主要有:玉衣、玉九窍塞、玲玉、握玉及玉面饰等。  相似文献   

15.
正民间文学中讲究平仄的诗词被称为"旧体诗词",作者很少被列为作家。当代群众性的诗社雅集活动两头不被重视,文学研究者不屑关注它,研究群众文化者却视之为文学现象也忽略它。在民间文化审美娱乐方面,缺乏对民间诗词雅集俗成、楹联凝聚民俗、诗钟寓意恢弘、灯谜竞猜成乐、书法艺术奇趣等深入性研究。诗词雅集活动是广府民间文化娱乐习俗,当代民间诗词是民俗艺术。题刻于壁上的楹联,又称联语、联句,是古代文人的必修课。但楹联很少记入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型而著称。伦理纲常深透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家庭等等各个领域,亲属之间的相互称谓也有充分的体现。潮汕是中国的潮汕。潮汕先民的主体是古代中原移民。潮汕人在继承、保留中原汉民族民间亲属称谓习俗的同时,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又创造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亲属称谓习俗。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潮汕民间亲属称谓习俗不可避免地与其他习俗一样发生了流变。本文试在考察潮汕民间亲属称谓习俗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张彦 《沧桑》2010,(4):156-157
先秦儒家伦理文化与伊斯兰伦理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思想基础和文化渊源,从而形成不同的伦理文化类型。然而先秦儒家与伊斯兰伦理道德都是在社会过渡、矛盾尖锐、道德滑坡的情况下形成的,都有寻求改良社会的愿望和主张,也都提出了政治统一的要求。因而先秦儒家和伊斯兰伦理文化具有相同点以及重要的现代道德价值。在两种不同的伦理文化传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中,挖掘不同传统的现代价值所在,有助于文化的本源建设,文化互补有助于文化重建和新的伦理道德建设,有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的纵欲风气,是人类自然属性的表达,表明理学教化在实践上的松动,士人们对欲望的态度已不再完全受制于理学的价值判断.在与纵欲风气的互动中,无论是笃行"天理"还是溺于"人欲",士人们都承认欲望难以消灭但必须消灭,因为其蕴含着对儒家理想世界秩序的反动因素.在政府层面法律规训几近失效的背景下,恐吓、隔离与惩戒取代儒家的道德礼乐教化,成为了家庭层面规训"人欲"的主要手段,显示出理学家对儒家学说本身的教化能力已经不再自信.  相似文献   

19.
程崇仁 《安徽史学》2008,(3):116-119
影响中国两千年治国指导思想的不是正统的孔孟之道,而是霸王间杂的苟学.春秋战国以降的历代帝王,鲜不以武力豪夺或诈谋巧取而攫取国家权力,与儒家向往和提倡的"内圣外王"的王道仁政精神,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中西方文化在行为规范上的重大差异在于:西方强调外在强制,重法治;中国文化提倡内在自觉,重教化.二者具有不同的作用和价值.相比之下,儒家的主张更符合现代人性化管理的诉求,也是更先进的文化.以西方的法冶传统否定儒家的教化主张,是狭隘的、短视的,是典型的"欧洲中心论".  相似文献   

20.
儒家管理文化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本文试着从孟子"仁政"教化"两个侧面来阐述儒家管理思想,指出在价值内核上承认追求合法利益的正当性,把经济利益作为追求目标是儒家管理文化适应现代管理需要,为现代管理所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