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25日,南通县图书馆的郑国中同志在南通市图书馆参加古籍整理学术交流期间进行编目时,发现市馆所藏的清代《文苑英华律赋选》系清康熙二十五年吹藜阁铜活字本。 郑国中从该书字体大小不一、墨色浓淡不均的版式特征上初步断定影书为活字印本,接着又从该书的自序、目录卷端上分别找到“活板”、“同板”(“同”通“铜”),从而又从文字特征上明确提出这是活字印本,并且是清康熙间的铜活字本。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印刷史、出版史的研究中,学者们对清代内府铜活字印书的问题颇为关注,关于印书的数量、品种及活字的制作方法、插图版画的制作工艺、铜活字套印技术等问题,研究者多有不同看法。本文根据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现存实物,结合著录文献进行考订,核实了现存铜活字本的数量,并对铜活字的铸刻、活字印本的套色诸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春,有文物收藏者从日本购回一批原为罗振玉旧藏的古代铜活字,并邀请国内钱币学、金属学、版本学、文献学和印刷史学科的学者进行鉴定研究,于3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早期青铜活字重大发现学术论证会"。与会学者初步认定,这批活字是中国古代青铜活字,制作年代在宋元时期。这是印刷史研究中第一次发现中国早期铜活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作者较早接触并研究这些铜活字,在论证会上发表了观点。现将有关情况和观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界行",也称"行格界线",是版本学研究的问题之一。一般认为,"界行"是古籍中与文字相随、间隔字行的细黑线条。近代,西洋活字印刷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版刻、活字技术,洋装书取代了线装书,"界行"也随之从书本上消失。过去认为,王祯《造活字印书法》(简称《印书法》)中的"界行",就是明清活字印本上的"行格界线"。近期,笔者重新审视西夏文佛经《本续》,对将其定为木活字印本的主要依据是"隔行竹片印痕"的认识有所领悟:《造活字印书法》中的"界行",与能显示在印本上的明清活字本"行格界线"不同,它是不能显示在印本上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王祯《印书法》"界行"进行了论证:1.它与明清"行格界线"概念不同;2.它与明清"行格界线"性质不同;3.它与金简《程式》"套格"不同。  相似文献   

5.
正在库车老城区,有一座典型的维吾尔风格的建筑群。大、小王府东西相邻,坐南朝北,排列而建;大殿富丽堂皇,蜡像栩栩如生,厢房亭台,雕梁画栋,大门上方匾额书"库车世袭回部亲王府"。清代,我国因称伊斯兰教为回教,所以将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称为"回回",将维吾尔人称为"回人"或"回子",将维吾尔人聚居的新疆天山以南地区称为"回部"或"回疆"(今称南疆)。库车处于南疆东部,为古代龟兹国故地,清人祁韵士《西域释地》称"库车犹言胡同",即指其西通阿克苏、乌什、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的重要地理位置。这里历史  相似文献   

6.
庐剧溯源     
方克逸 《江淮文史》2021,(1):124-130
庐剧是安徽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流行于江淮之间和长江两岸的广大地域,长期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庐剧在民间叫"小倒戏",官方一度称"倒七戏",也有叫"稻季戏".由于这些名称的含义不明确,而庐剧流行的中心地区集中在皖中一带,古时皖中又属庐州府所辖,故于1955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倒七戏"正式更名为"庐剧",而老百姓还是习惯称之...  相似文献   

7.
(一)木活字明代木活字印刷比元代大为流行,尤其万历年间(1573—1619年)印本更多。明胡应麟(1551—1602)云“今世欲急于印行者,有活字;然自宋已兆端,……今无以药泥为之者,惟用木称活字云。”清魏崧云“活板始于宋……明则用木刻。”清龚显曾云“明人用木活字板刷书,风乃大盛。”从以上三人的说法,以及流传的实物来看,明代的木活字确是比较普遍的。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9,(4)
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明代和清代都出现了一种风格特殊的楷书书体。习惯上,明代的这种楷书被称作"台阁体",清代的则被称作"馆阁体"。 "台阁体"本是对那些御用文人专为皇帝服务的官样文章而称的,其后也用来称官样书派。它和"馆阁体"书法的形成,与我国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当时,应进士试的考生必须用工整匀称的楷书答卷,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台阁体"和"馆阁体"书法便在热中功名的书  相似文献   

9.
翟氏泥活字制造工艺研究及泥活字印刷术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毕昇泥活字印刷工艺甚为详细,但有关毕氏泥活字的制造工艺,只有"以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四句话。由于无实物可考,后世对毕氏泥活字的制造工艺研究很难具体,我们推测当时可能是用一个个胶泥字坯直接刻阳文反书字而成。清代安徽泾县翟金生泥活字的制造工艺虽无系统的文献记载,但活字实物及活字印本的发现为研究泥活字印刷工艺提供了可靠依据,这在活字印刷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关于翟氏泥活字制造工艺问题,张秀民先生曾撰文总结,张秉伦先生论述更为精辟。我们在此基础上,对翟氏泥活字制造工艺作了进一步研究,通过实验测试明确了泥活字的矿物组成和烧成温度范围,并就泥活字印刷术进行了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4,(12)
<正>《文物》2010年第2期所刊陈松长教授《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藏宋拓兰亭序跋》一文,称卷末浅黄纸左侧有两方钤印,一为白文"许巽行印",其下为朱文"子顺"。并认为许巽行"或即是清代乾隆年间的文人",但字"密斋",不知与"子顺"是否同一人。其所未断之处,笔者谨补说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京西太平鼓     
《文史月刊》2013,(1):2
京西太平鼓,是受河北太平鼓的直接影响,流行于京西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击打太平鼓象征着"太平安乐",清代宫廷中旧历除夕也要击打太平鼓,取其"太平"之意,所以北京也称太平鼓为"迎年鼓"。太平鼓在每年的腊月和正月最为活跃,在当地的岁时民俗活动中很吸引人。太平鼓具有一套完整的民间肢体语言,如:因过去妇女缠足形成的韵律特征"扭劲"、"颤劲",男性舞者  相似文献   

12.
盛京三陵     
盛京,满语称"谋克敦",汉译为"兴盛之城"。它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肇兴之地。在这里修建有清朝开国之君及其父祖们的陵墓即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此即清代的盛京三陵。  相似文献   

13.
机制铜币也称铜元、铜板、洋板等,它在我国数千年的货币历史长河里虽然是昙花一现,但却是我国货币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机制币的出现,顺应了历史的发展,逐步替代了在我国行用2000多年的圆形方孔制钱,既是我国钱币铸造技术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4.
陈宏谋是清代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乾隆年间,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有"岭表儒宗"、"理学名臣"之称。他以程朱理学为本,敦崇实学;学以致用,居官务实;坚持"学者为己",力求"明道济世";为官清正廉洁,遗惠在人,为雍乾时期社会经济和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十五)蒙古族的居住蒙古族传统的住房是蒙古包,它是一种天穹式建筑,古时汉文文献称其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始于清代"。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蒙古包是蒙  相似文献   

16.
木棉 《风景名胜》2008,(3):92-92
关键词采风采风是一个专用名词。古代称民歌民谣为风,《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歌民谣,采集民歌民谣谓之采风。后人因而称采诗为采风,近人又将民间文学的搜集工作称为采风。现在我们也把文艺工作者下基层体验生活引申为采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各种团体协会空前活跃,"采风"一词曾经极度流行,一大批景区景点,随着文学艺术作品的流行而被人所熟知,比如江南水乡周庄,就是因为陈逸飞先生的一幅画而名震天下,再比如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描写其美景的文章更是被收入了小学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学术研究体系中,对清代考据学的评价一直趋于两个极端,一种观点认为考据学只具有寻究古典文献来源的技术含义,没有什么"思想性",另一种观点则极力论证清代考据学具有不同于宋明儒学的新"义理",并不缺乏"经世"意义。更有甚者,考据学被认为是最具有"准科学"性质的学问,与西方近代学术传统可以构成对话关系。本文拟对以往学界流行的清代考据学评价模式进行反思和梳理,以分析其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8.
戊收抛活(传统的板金工) 制作大型铜象,除了翻铸以外,还有一种方法,是用铜板锤打接焊做成的。从国外传入的课名为"板金工",我国原有的传统方法则叫做"收抛活"(收是收缩,抛是抛出,即延展之意)。"收抛活"和近代工厂的板金工略有不同,板金工兼采用硬制模型在上面捶打或压制,收抛活则是把模型放在旁边用铜板比照着在砧上捶打,技术较板金工难于掌  相似文献   

19.
丁继龙 《文物世界》2013,(4):13-15,8
在安徽省寿县城南四十公里处,有一片湖水,周围有人工修筑的堤坝,这就是著名的天下第一塘——安丰塘(从春秋楚国至唐宋元明时期称芍陂,清代始称安丰塘)。它与我国古代人工修建的都江堰、郑国渠、漳河渠(又名西门渠)并列为古代四大名渠。  相似文献   

20.
汪东林 《百年潮》2004,(3):72-75
程思远与梁漱溟都是广西同乡,论年龄和辈份,梁漱溟与李、白、黄(指桂系代表人物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同辈,比梁年轻15岁的程思远一直自称晚辈,恭称梁漱溟为"梁老"或直称"老前辈",而梁则称程思远为"程公"或"程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