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史前时期曾存在着捐弃房屋的风俗.捐弃房屋的方式有烧毁、捣毁、废弃等几种方式.这种风俗存在的原因,主要应是与死者有关,是与安葬死者相关的一种仪式.它反映了远古先民的灵魂观念、禁忌习俗、尊卑观念和财产意识.  相似文献   

2.
刘妍 《大众考古》2023,(9):30-36
<正>死亡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哀伤话题,处理死者遗骸的方式往往反映出一个社会对死亡的态度。考古学家最熟悉的场景是先民通过丧葬仪式将“生者”转化为“死者”,然后将其安葬在墓葬中,直到考古学家的“造访”。近年来,随着考古学家对古代人群生前创伤、疾病和身体改造方面研究的深入,这些遗骸成为我们了解古代人群生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傈僳族有许多古老的风俗习惯。今年冬月,我凑巧参加了一次他们的祭奠仪式——脱孝(又称烧孝。) 脱孝——就是在死者安葬一百二十天以后,由主孝人择定一天,将所有服孝的人请到一起来烧孝布,以示服孝期满。这一天,也请本村的邻居及远方的亲朋参加,杀猪宰羊,饮酒对歌,祈祷死者平安升天。这一天,所有孝子都披麻戴孝。主孝人(死者的儿子、姑娘)身戴重孝,并以翻穿衣服表示其身份。其他服孝者所着孝布  相似文献   

4.
马的来历     
纳西族在人死后,要举行两次仪式,一次是人死后的出葬仪式,火化尸体或埋葬尸体,处理人的肉体。第三年的阴历十一月份,举行超度仪式,把死者灵魂超度到祖先居住的地方,超度人灵魂。在这  相似文献   

5.
在甘肃省永昌县折来寨,一群操着本地口音、自称是汉族的村民,竟然长着淡黄色的头发,有些还是蓝眼珠或绿眼珠,鼻子则又高又挺。当地的葬俗也与众不同,他们在安葬死者时,不论地形如  相似文献   

6.
<正>买地券(地券文碑),是中国古人安葬亡人时使用的一种明器。作为随葬品,它以地契形式置于墓中,是生者为死者在阴间买下的一块栖身之所的证明。它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唐宋以后传布于大江南北。它系由买地契约演变而来,一般还包含镇压鬼神的文字符箓等内容,其主要功能是给死者买地作宅,使死者得到安居及活动之所,同时还带有保佑生者  相似文献   

7.
兰坪县普米族“给羊子”的丧葬仪式,带有远古游牧部族的浓郁风格。“给羊子”仪式,通常是经过“给羊”、“指路”、“下葬”三个程序进行的。每当普米族人家里死了老、中年人,人们就马上派人到远近的亲戚家里报丧,并请本族的一位男祭司给死者举行“给羊子”的丧葬仪式。本村和附近村寨的每家每户都要派人带祭品来参加。在远处的亲戚还未到达之前,祭司叫人给死者剃头洗澡,按男女各别,给他(她)们穿戴上早已备好的衣服、帽帕、鞋袜、首饰等,脸面上盖张白洁纸入棺,并把棺材置放在家门前的两条板凳上,前面摆  相似文献   

8.
丧葬是人们对死者遗体的处理方法,也是人生礼仪中最后一件大事。门巴人除信仰藏传佛教(红教)外,还浓厚地崇拜原始笨教,他们囿于灵魂不死的观念,祈望亡故的亲属在极乐世界里得到幸福,并尽快转世投生。因此,他们格外重视为死者安葬,借以安慰亡灵,并表达对其哀悼情念之情。墨脱地区门巴族的复合葬,即对一具尸体先进行土葬,后火葬,最后水葬等程式的一种葬法。  相似文献   

9.
姜明辉 《黑龙江史志》2013,(15):266-266
葬礼出于对死者的敬畏和仪式的繁琐,使整个过程充满了神秘感,参与者和旁观者对葬礼的理解也不同。仪式背后也体现着包括生者对逝者敬畏、生者表达仁孝的意义。通过个案调查,对东北农村一位七旬老者的葬礼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并对该仪式进行分析,从人类学的视角对该葬礼重新解读,从而发掘出仪式背后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志宏 《中华遗产》2007,(12):84-93
"敬祀祖先,慎终追远"的中国人,历来重视对死者的安葬和祭祀,不仅是为缅怀和纪念,更借此祈求祖先对后世的荫护。历代帝王则将陵墓的营建视作关乎国祚盛衰、帝运长短的重典。到了清代,更把这种理念推向高峰,皇陵成为皇权物化的不朽载体。  相似文献   

11.
刘敦仁 《纵横》2012,(11):37-39
2012年3月29日上午10时30分,在广州市繁华的东风东路和先烈中路三岔路口,举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基督教安葬仪式,这是在家属的要求下,为1913年被袁世凯暗杀的第一届国会议员伍汉持所作出的特别安排。  相似文献   

12.
1993年8月20日西安市雁塔区王家村村民在村旁挖土时,发现了赵次庭的墓志和坟墓。开棺后,赵先生遗体衣着完整,仪容安详,肉体尚有弹性。亲属将其火化后,由西安地质学院主持,延长油矿等单位参与,于当年11月5日为其举行了迁葬仪式,将骨灰安葬在长安县枣园山公墓。在迁葬仪式上,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牟玲生发表了书面悼词,原省政协副主席胡景通及有关单位负责人一百多人参加了迁葬仪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作祟的畏惧,排斥死者亡魂的表述在东汉买地券、镇墓文中比比皆是。买地券、镇墓文强调死生有别,通过直接的、委婉的、决绝的或含蓄中带决绝的语句,要求死者不得返回阳间与生者交往。日本学者池田温认为买地券、镇墓文中畏惧与排斥死者的内容"五、六世纪以后逐渐消失"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虽然排斥死者的文字在隋唐以后确实减少了,但并没有消失,而是长期存在于丧葬仪式和随葬文书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古发现,可以洞悉高句丽墓葬形制和陪葬习俗,但是对于高句丽葬俗却必须配合文献材料,方能做以全面了解。在《三国史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到,高句丽人有着将死者就地安葬于死亡之处的独特习俗,尽管不能确定这种习俗是否延续于整个高句丽历史,但在其前期是的确存在的。此时,高句丽人虽有嫁娶之时"便稍作送终之衣"的"厚葬"传统,但并不代表其人在世之际便开始营建自己的墓冢。高句丽人有停丧传统,实则是在等待自己墓冢的修造,盖因其人是在死亡之地修墓安葬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专家解读,美国在中东围堵和打压伊朗,一是因为核问题,二是认为伊朗在进行对外扩张2020年1月7日,伊朗高级军事指挥官苏莱曼尼的家乡克尔曼市为其举行葬礼,其间发生了踩踏事件,造成50多人死亡,213人受伤,苏莱曼尼安葬仪式被无限期推迟。造成踩踏事件是因为赶来哀悼的民众太多,现场人山人海,甚至和此前一天在德黑兰参加葬礼的人数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6.
本刊追踪     
《环球人物》2013,(34):14
中央明确禁止干部大办丧事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意见》要求,党员、干部应带头文明治丧,简办丧事。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党员、干部去世后一般不成立治丧机构,不召开追悼会,举行遗体送别仪式的,要严格控制规模,力求节约简朴,严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丧事活动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严禁借机收敛钱财。党员、干部应带头火葬和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并鼓励党员、干部去世  相似文献   

17.
送丧歌     
纳西族老人去世后的当天晚上,死者的亲人和村里的乡亲都来到灵堂向死者告别、举行隆重的葬礼仪式,并请达巴吟诵传统的《送丧歌》。这里选发其中的三首歌。一、安慰死者穿氆氇的藏族是大儿子,住的是帐篷,种的是青稞;收获的青稞哟,做送鬼祭神的贡品,祭神送鬼是为了治你的病;我们做贡品本希望把你的病治好,谁知贡品却成了催你回家  相似文献   

18.
正土墩墓是我国南方地区一种特殊的墓葬类型。这类墓葬在上世纪50年代即有发现,70年代后随着资料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土墩墓形成了一些基本认识,如土墩墓主要分布于苏南、皖南、浙江、上海等长江下游一带,利用丘陵地带的山岗或平原上的高地在地面上安葬死者,墓葬有坟丘而无墓穴,每个墩内有一墓或多墓,随葬品多为陶器、几何印纹陶器和原始瓷器,部分墓有青铜器,墓葬时代相当于商到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9.
李汝宾 《民俗研究》2015,(3):127-134
围绕着丧葬信仰与仪式展开的人际互助关系,搭建了孝子孝女、围观者与当事人以及生者与亡人之间的隐秘关联,并调整、重塑和涵化着相互之间的关系。丧葬仪式在沟通家庭、宗族、村落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一种本质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与核心联结起来,并借力邻里互助习俗进一步整合地缘联系的互馈机制。通过人情交流,丧葬仪式及其有关信仰有助于抚慰死者亲属,并使其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客家人是一崇拜祖宗,尊敬祖先之民系,在亲人亡故之后不仅要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让亡者入土为安;而且往往要寻觅吉地,将亡者或祖先之骨骸安葬妥当,一方面表现对祖先之崇拜精神,另一方面亦有向祖先祈求庇佑之义。早年客家人在中原遇难南迁逃难时,常常不辞艰难,要背负祖先骨坛逃难,不忍祖先遗骸沦落异族之手。无论客家人迁居何处,在安居之地,客家人也会用心营建祖先坟墓,缅怀祖宗功德。客家人注重先人坟墓之营建,坟墓是客家人祖先骨骸收葬之地,有各种不同之式样,客家人之坟墓祭祀文化,蕴藏着深厚之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