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宫藏成扇鉴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丽 《收藏家》2013,(12):53-58
扇子,古有"箑"、"翣"及"便面"等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漫长的岁月,扇子历经了不断演变、创新与完善,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扇子有不同的分类法,按形制来分,可分为折叠的折扇及不可折叠的平扇;按材质来分,可分为纨扇(团扇)、竹扇、羽扇、蒲扇、麦秆扇、象牙扇等;按地区来分,可分为川扇、杭扇、潮州扇等。故宫博物院现收藏有成扇类文物近万件,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清宫旧藏。清宫成扇品类繁多,囊括了其时成扇的主要品种,这些成扇以折扇和团扇(纨扇)为主,质地有纸、绢、绸、缎、纱、缂丝等,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2.
扇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商周之时形制已备,汉代普遍流行。从形制上看,扇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柄扇,一类为折扇。柄扇上有固定的扇面,下加一柄,以便执拿。柄扇又有竹、羽、蒲扇以及以素绢和罗绫等物制成的纨扇之分。纨扇即用细绢制成的团扇,因...  相似文献   

3.
每当盛夏酷暑,人们轻摇折扇纳凉的时候,又怎能想到,这小小纸扇也是中日友好交流的一个历史见证呢。 我国原有的扇子本是团扇,但据宋人江少虞《皇朝类苑》称,“熙宁末,余游相国寺,见卖日本国扇者”。他细详描述日本扇系“琴漆柄,以鸦青纸,如饼揲为旋风扇”。扇面上“淡粉画平远山水,薄傅以  相似文献   

4.
折扇起自宋元,兴于明清,扇面绘画也在明清时期达到了极盛。明清书画家上承元代山水画的巨大变革,师法前贤,使折扇的扇面成为山水画艺术创作的又一载体。本文考述折扇的由来,将其与“便面”团扇作区分,对折扇及扇面在明清的演变作了阐述,并以一些典型作品为例,列举、赏析了明清两代较为常见的一江一岸式、一江两岸式和山石林立式三种扇面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扇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代的扇子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早在原始社会时,人们就已经使用扇子避尘障日,接着,更以之引风致凉。后来,扇子的制作也逐渐多样化,小型的羽扇、竹扇、团扇纷纷出现。随着扇子作用的多样化,扇文化亦日趋丰富。汉魏时期,文学作品中咏扇的诗赋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促进了扇文化的发展。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扇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仪仗用扇、婚礼用扇、戏曲歌舞用扇、题诗画扇等,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6.
扇子本是人们用作祛暑气的纳凉工具.后来经过文人士大夫于其上施以墨趣.或经艺匠的巧雕细琢.遂成为人们置于手上把玩的艺术品。扇子也曾是文人的名片,当年文人雅士出人社交场合,折扇为必带之物,聚会时大家先从玩赏扇子开始,通过扇面的精美、扇骨的精妙、扇套的精巧,来表明各自的身份,从这个意义上说,扇子近乎面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具有艺术特质的扇子,渐渐上升为“古董”,除了有保值审美、祛暑之功能外,又添加了投资增值的功用,人们对扇子也就越发爱之不可释手。  相似文献   

7.
从考古资料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如古籍《古今注》中提到过“舜作五明扇”。古代扇子,称为“箑”,或“翣”,由此可见,早期的扇子用竹子或鸟禽的羽毛制成的。用绢、罗制成的团扇(纨扇)大约出现在汉代,  相似文献   

8.
李莉 《神州》2012,(25):70-70
本文为解决传统身段教学中存在的"教与学"问题,采取"行当分类组合"的方式,即手绢组合、团扇、折扇组合和水袖组合进行身段训练,冠以一定的故事情境,在节奏控制上使用流行音乐或古典经典音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国在明朝以前有关降温消暑技术的对外输出和引进进行了研究。引进的外国技术与工艺有唐朝时期拜占庭皇宫中含有机械原理的制冷空调技术,北宋时期经由朝鲜传入的日本折扇。对外输出的有唐朝时传入日本的团扇,以及元朝时被马可·波罗带回意大利的冰镇冷饮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0.
明代大折扇     
《文物》1979,(8)
这里我们看到的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把大折扇,可能是传世的折扇中形体最大的工艺美术佳作。这把折扇长期藏在明、清皇宫里,一直到解放之初才被发现。它共十五骨,即两边各有一大骨,中间十三小骨。扇骨长82厘米,两边的大骨上宽0.8、下宽1.4厘米,即上头略小,方顶,下头稍大,圆底。扇子合起来好像一根竹竿劈为两半,两边各扣着一半。轴心部分如不计算骨子,即成圆球状,直径4.8厘米。这些特点与我们后来常见的折扇是不大一样的。凡露在外面的骨子,它全以湘妃竹皮包镶,连竹节的细部都一一作了仿效(包括中间十三骨的两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16,(9)
正一、古扇的渊源考古发现有扇子的图像是从四川成都出土的银错铜壶上奴隶手持的长柄扇。当时的作用不是用来引风取凉,而是遮阳避沙。古扇,真正成为生活用具则从战国晚期开始,多在贵族中使用。到东汉时期,扇子才逐步走入民间。市场上出现了竹扇和蒲扇。隋唐时期,以作为骨架的折扇开始流行,生产出海棠形、梅花形、葵花形等多种多样的款式。  相似文献   

12.
扇源·善缘     
尤佳 《收藏家》2014,(5):91-91
<正>5月24日鼎天国际将举行的拍卖会中,101件名家成扇精品以专场形式在天津亮相。这批精致的成扇大部分为十年未见的生货名家成扇成为收藏新宠董桥说:扇子有情。这一把中国扇,扇了3000多年,却是慢慢的被折拢了。这3000年,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招风取凉到成为风流雅士的必备之物。背后,有多少故事,多少人,多少不同的生活。入夜,终于静下来,沐手,慢慢打开这一把折扇,清风徐来。那山水云天,那亭台楼阁,那高人仕女,那花鸟虫鱼,就这样开启了。  相似文献   

13.
扇子,在中国的历史是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商周时代。据晋朝崔豹的《古今注》记载,在殷高宗时代,就有扇子了。那时的扇子,多用雉羽或尾编织而成的,故称之为羽扇。当时的用途,不是用来纳凉,而是作为仪卫的一种装饰品。又据《周礼》记载,王和王后的车子上,有长柄大面的“扇”,据说是用以遮蔽风尘的,因此又叫:“障扇”。后来各代皇帝宝座两旁,或者是高官出行的仪仗中,都有大障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显示威风。汉代以后,扇子便普遍用作于纳凉。这时的扇子,不仅形式增多,而且取材也十分广泛。相继有鸟羽做的羽扇,绫绢做的纨扇和竹…  相似文献   

14.
正伴随着2016新年的钟声,"水墨汤湖——湖北当代中国画扇面邀请展"拉开了汤湖美术馆新年展览的序幕。50位中国画画家,以精心绘制的厚礼——百幅扇面迎接新年的到来,展览在突显扇面画艺术笔墨菁华的同时,表达了艺术家对新的一年美好愿景的祝福。扇面画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国绘画艺术形式,有圆形团扇和折式折扇等多种形式,集艺术鉴赏与生活实用为一体的独特形式深为历代民众所喜爱。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刘士刚 《收藏家》2005,(8):31-37
折扇原称折叠扇,又称聚头扇。文献记载宋时由朝鲜传入我国,当时就有在折扇上作画的记载了。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中说到:“马远竹鹤,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扇两面,与今折叠扇式无异”,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折扇实物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件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所画的大型折扇。据徐邦达先生考证,目前所见出于书画家之手的折扇实物也在明代,  相似文献   

16.
1975年7月,金坛南宋周瑀墓出土了两把团扇;差不多同时,福州南宋黄昇墓也出土了一把团扇。这几把团扇都是实用物,保存尚好。如此比较完整的宋代团扇出土颇为罕见,是考古工作中一项可喜的收获。三把团扇都是长圆形,以细木杆为扇轴,以竹篾丝为扇骨。扇轴上半部两边有许多微孔,细如鬃毛的竹篾丝即穿插于轴孔中。中部左右装有两牙,似起护扇作用。下部就是扇柄。周瑀墓出土的一把扇上有镂空雕漆  相似文献   

17.
试论江南明墓出土折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寒 《中原文物》2008,(2):75-81
针对明代江南地区浇浆墓时常出土折扇的现象,本文结合墓葬考古发现和相关文献,将出土折扇和传世折扇以及同时期日本的折扇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指出明人仿制的折扇既继承了日本折扇的一些传统,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墓葬随葬折扇的现象与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士绅们艺术化生活的风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一扇风情     
提及折扇,很多人不屑一顾:空调早已普及,电扇都淘汰了,折扇还用得着吗?轻扇掩红妆,折扇不仅是用来扇风的器物,更是种东方审美和情感表达.“当我们设计出这把折扇时,没想到会被米兰达·可儿看中,更没想到她能把它演绎成这个样子.” 王后荣就是米兰达·可儿手持折扇的制造者,而他和折扇的故事还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18岁那年,王后荣是个篾匠.那时他的人生理想是自己做的竹篓让村民们交口称赞,垄断全镇竹篓市场,但他的理想很快就破灭了:那一年过完元宵节,三个娶不上老婆的哥哥合计去北京闯一闯,懵懂的王后荣和哥哥们一起做起了北漂,住地下室,骑车收破烂,换了无数个行业,篾匠活从此就荒废了.  相似文献   

19.
扇子为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一种器物。我国的扇子起源甚早,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说:“五明扇,舜作也。”相传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而作五明扇。其所以称“五明”,《史记·项羽本纪》称舜为重瞳,是有四明,得贤如得目,“五明”之意大概取于此。其说虽不足信,但可知早在传说时代扇子已经出现了。商周之世,扇子形制已备。西周时已有天子用的“仪仗扇”,并且已有“画扇画”的艺术创作。魏晋以后,当时的著名书画家多喜为扇泼墨挥毫,使扇子成了一种艺术品。《晋书·王羲之传》有羲之为卖扇老妪题字于扇,遂竞卖一空的故事。唐代以后在制扇子扇面的质地方面重视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17,(8)
<正>扇子在东西方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最初都是身份、地位、礼仪的象征。中世纪以来,扇子被欧洲女性视为服装必不可少的点缀品,是优雅时尚的体现,也是社交礼仪中的必需品。因价格昂贵,欧洲宫廷贵妇往往以拥有一柄奢华精美的扇子作为炫耀攀比的资本。18世纪是全球贸易的黄金时代,也是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广东工匠凭借自身精湛的技艺,生产制作出了大量中西艺术风格共融的广作外销扇,它们材质名贵,奇巧华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