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雨归舟图》轴,纸本墨笔,纵178厘米,横93厘米,为清代著名画家黄慎所作,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馆。黄慎(1681—1768),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福建宁化人,少时家贫,坚志学画。有《蛟湖诗集》存世。一生布衣,寓居扬州卖画为生,是清乾隆年间名盛一时的“扬州八家”中的全才画家之一。早年师法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瘿瓢画册》和仕女画轴,共存黄慎画十二幅,其中人物画四、山水四、花卉四,都是精妙的艺术珍品。黄慎,字恭懋、躬懋、恭寿、菊庆;号瘿瓢子,亦号瘿瓢山人,自称“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黄慎的卒年有不同说法、依陈寿祺《福建通志》,他卒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终年八十岁。黄慎在人物、山水、花鸟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清代在绘画、诗文、书法艺术方面具有辉煌成就的“扬州八怪”艺术家之一,尤以人物画著称  相似文献   

3.
黄慎(1687-1770年),字恭寿,一字恭懋,号瘿瓢。福建宁化人。自幼家贫,一生布衣,久寓扬州,鬻画为生。与郑燮、李鱼单等友善,为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书法以草书擅名,师二王,宗怀素,融黄庭坚笔意,其字“如疏影横斜,苍藤盘结。”①其画以草书入之,笔姿放纵,气象雄伟,取境古逸,得荒率之致,“尺纸零缣,世争宝贵。”②亦能诗,著有《蛟湖诗钞》行于世。河北省庋藏黄慎的书画不多,以我们所见仅5件,其中绘画3件,河北省博物馆藏1件,石家庄市博物馆藏2件;草书墨迹2件,均为河北省博物馆藏。黄慎的草书枯劲狂…  相似文献   

4.
纵横挥毫写真情──读黄慎三幅人物画张献哲黄慎(1687-1770年),字恭懋、恭寿、恭绶,号瘦瓢,福建宁化人,出身贫寒,一生布衣。幼年喜绘画,师法上官周,多绘工笔画,青年时以卖画为生,中年学怀素,井以狂草入画,变为粗笔写意,从而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5.
黄慎,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卒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福建宁化人。他少时家贫,一生布衣,为谋生计,以卖画为业。自述“某幼年孤,母苦节,辛勤万状,抚某成人,念无以存活,命某学画。又念唯写真易谐俗,遂专为之。已旁及诸家,差解古人法外意。”早年,黄慎曾师从同乡上官周,习工笔人物。后离乡远游近十年,对当时江南各地的社会生活有深入了解,也对他后来的人物画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雍正初年,  相似文献   

6.
黄慎,字恭懋,又字恭寿、恭绶,号瘿瓢子、瘿瓢山人等,福建宁化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687—1766年)。出身贫苦,一生没有做过官,自称"东海布衣"。善人物、山水,兼工花卉、虫鱼,又长于草书,工诗,有"三绝"之誉。是"扬州八怪"中艺术造诣较高的一家。  相似文献   

7.
黄慎,字恭寿,恭绶,号瘿瓢子等。福建宁化人。(1687年~1770年后,)出身贫寒,一生未仕,自称东海布衣。他是扬州画派代表画家之一,画初学上官周,中年以后将狂草笔法引入绘画,自成一格,其画用笔酣畅,纵横驰骋,极尽变化之妙,凡山水、花鸟、鱼虫、人物无一不工。书法怀素,长于狂草。能诗,刊刻有《蛟湖诗钞》行于世。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黄慎杂画册》,为  相似文献   

8.
<正>黄慎,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卒年不详,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清代著名画家,福建宁化人。他曾先后三次到扬州,居留生活时间较长,与郑板桥、李鱓等往来友善,为"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生活在清朝最鼎盛的康、雍、乾时期,社会经济的稳定繁荣为像他这样的民间职业画家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他的书画作品在雍正年间就已名扬于世,他曾"出游豫章,历吴、越、维  相似文献   

9.
在“扬州八怪”中,黄慎的情况是颇为独特的。他出身贫苦,以画为业,布衣终身。由于自己不懈的努力,黄慎由一个职业画工成为一名文人画家,诗文、书法、绘画,无所不精,时称“三绝”,在艺术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黄慎 (16 87— 1770年尚在 ) ,字恭懋 ,号瘿瓢子 ,福建宁化人。自幼家贫 ,一生布衣。从小就作画谋生 ,雍正元年移居扬州 ,是“扬州八怪”中最为杰出的人物肖像画家 ,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擅草书 ,自辟蹊径 ,风格独特。《炼丹图》是一幅集诗书画为一体的优秀作品。纸本 ,纵 14 3 2、横 113 1厘米。画面绘三位人物 ,神态各异 ,表情生动。两位老者双目炯然 ,长髯飘飘 ,仙风道骨之形跃然纸上。一人专注炼丹炉 ,似在追忆多年的炼丹生涯。一人仰望苍穹 ,其思绪已随袅袅长烟升上九天仙境。后跪一捧花仙姑 ,朱砂点唇 ,面容娇好 ,柔美之姿…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16,(11)
正黄慎(1687~?年),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等,号瘿瓢,福建宁化人。清代画家,擅人物、花鸟,工草书,并以草书笔法入画,笔姿放纵、气象雄伟,为"扬州八怪"之一。黄慎虽以人物画最为擅长,但间作花卉,亦生动而有韵味,后者评为"得荒率之致",颇可与人物媲美,或谓其花卉因没有"笔过伤韵"之病而更胜一筹。其大幅花卉多为莲荷鹭鸶、芦雁、瓶菊等,用笔纵逸;一些小品花卉则清新脱俗,颇有可观之处。吉林省博物院藏黄慎《花卉册》,为20世纪60年代在北京宝古斋所购,笔墨精良,品相极佳,堪称黄慎花卉小品中的精彩之作。  相似文献   

12.
清代末年,曾涌现一批新兴市民阶层的艺术家,其中有一位叫苏六朋(约1798~1860年),广东顺德南水乡人,字抚琴,号怎道人,别署罗浮布衣、罗浮道人。他少年时曾向德坤和尚学画,师承黄慎等。工山水、花卉,更擅长画人物,而且以写社会现实生活为多。他出身贫寒...  相似文献   

13.
黄慎,清代康乾间人,后世称誉为“扬州八怪”画派重要人物。擅长人物,山水、花卉、禽兽,并擅长狂草书法,一直以卓越的绘画艺术名扬海内,自古至今无人目为书法家,长期被画名所掩。鉴此,笔在研读黄慎绘画时,注重搜集其遗书墨迹,考察先生之书法源流、美学观点,辨别草书结体、用笔方法,庶几有助于认识中国草书发展规律,获益良多。 黄慎出为布衣职业画家,诗、书、画三绝、但在清代绘画史论中很少提及,同时代人述评也是平平之谈,与白衣名士相比多有距离,显然在人价值取向上不公平。今天当用艺术尺度实事求是加以论述,以利发扬光大祖国传统化。本着重就黄慎草书艺术作一探讨,倘有谬误和不妥之处,祈望不吝嘉惠赐正。  相似文献   

14.
一、龚贤的生平龚贤在“金陵八家”之中,无论从作品质量、诗文著作以至后人对他的品评研究,都推他为最重要的一位画家.龚贤,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又称钟山野老,柴文、扫落叶僧、半亩居人,半山人、清凉山下人、客隐,又有“布衣”、“大布衣”、“江东布衣”、“安节”,“蓬高人”等印章.这些名号相继出现在他不同的生活年代,能够间接反映出他生命中的思想意识.对于一位爱国而具正直品德的读书人来说,生逢战乱时代,  相似文献   

15.
陈恭尹(1631~1700年),字元孝,号半峰、独漉、罗浮布衣等。广东顺德人。清初诗人、书法家。性聪敏端重,幼承庭训,知忠孝大节。十二岁丧母。十五岁补明诸生。甲申明亡,其父陈邦彦力主抗清,“以书生戮力行间,崎岖百战,……。”(冯奉初《陈元孝先生传》)事败,陈邦彦及其一妾二子均被杀。长子恭尹时年十七,易服出逃。父执湛粹将其隐匿家中复壁。明桂王朱由榔都肇庆,两粤粗定。陈恭尹赴肇庆面谒桂王,疏陈其父殉难情状,得赠兵部尚书;桂王授恭尹锦衣卫指挥佥事。陈恭尹《祭室人湛氏文》回忆往事云:“……予十七而  相似文献   

16.
笔忝为黄慎的同里后学,研究黄慎及其创作十多年,已出版《黄慎年谱》(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蛟湖诗钞校注》(附录新辑佚诗佚句160余首,福建海峡艺出版社1989年版)及《瘿瓢山人黄慎书画册》(合编,福建美术出版社1988年8月版),至今仍继续搜集有关黄慎的资料。从《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一册获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有署名“黄盛”的《东坡事迹图册》,经与该院联系,承该院图书馆武元子先生提供图册内容梗概,及其中《严光钓隐》、《伯乐相马》两图彩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慎是一位具有较高化素养的职业画家,兼有人画家和民间画家之长。他从十四岁学画,画龄长达七十余年。他又是画史上为数不多的全能画家之一,于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笔墨所及,形神飞动。他又具有很强的开创精神,率先突破传统描法、皴法的局限,以草书笔法入画,别开生面,自创新格。他的精湛画艺和革新精神,迥迈时流,超轶前古,对后世画苑影响巨大而深远。他在清代雍乾间名满天下,备受推崇。他集画艺之大成,在画史上的地位恰如诗史上的杜甫。一九八七年纪念黄慎诞辰三百周年时,陈大羽教授在宁化县新建黄慎塑像的基座碑上题词称颂黄慎为“一代画圣”,可谓知言。黄慎对此赞词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8.
1990年冬,浙江平阳县文物馆在该县万全区宋桥镇金垟村征集到一件崇祯二年诰命,原件藏周家后裔处,今归平阳县文物馆收藏。该诰命质地为特制丝织彩绢,饰有雷云纹,黄色,纵30、横290厘米。绢首镶有72厘米蓝色绢,织印有“奉天诰命”篆书四字,字旁双龙盘缠,夹缝处写有“××号”草书字样,前二字已模糊不清。诰命全文恭楷书写,字迹匀整。绢尾又有长64厘米黄色绢,织印“泰昌元年月日诰”篆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七年秋,在拆除法门寺塔基地宫时,于地宫中室右壁顶部发现了惠恭“支提之塔”残碑,碑铭曰:大唐岐州岐阳县法门寺检校佛塔大德禅师惠恭支提之塔”。同时又发现了唐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所树《惠恭大德之碑》。出土时,该碑已断为数段,其中较大的两块,一块为碑首,另一块为碑身。经拼对,此碑残高约1.66米,残宽0.64米,厚0.23米。碑文部分文字已破损,但还可以读。碑阳篆额,两行,上部字已残损,每行现有三字:“□门(?)惠恭(首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孔子对仁的表述有很多,在《论语》中“仁”字一共出现了109次。但是到底什么是“仁”?孔子却没有给世人留下一个唯一的解释。这导致几千年来世人对孔子的“仁”的解释有很多种:有人认为“克己复礼为仁”譹訛;有人认为“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譺訛;有人认为“仁者,爱人”譻訛……大家各执己见,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