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詹亚园 《文献》2006,(4):176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至四川学政.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16,(3)
正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又作猨叟,斋号有东洲草堂、惜道味斋等。湖南道州人,故世称何道州。晚清著名学者、书法家、诗人,其家族四代均有书名。他幼承家学,年少成名;他博学多才,勤奋刻苦;宦游之余,亦醉心金石书画收藏,他在诗文、考据、鉴藏等方面均有成就,且名噪一时。何绍基一生中以书法最为人称道,楷、行、隶、篆四种书体皆擅长,并在晚年打破四体限制,熔铸古今,形成独特的风格,书法修养如此之全面、精深,被誉为"有清二百年以来一人",曾国藩更是评价  相似文献   

3.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生于清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清穆宗同治十二年(1873年),享年74岁。为清代学者、诗人、大书法家。清中晚期,书法艺术进入一个求变时期,在何绍基等一大批书法家的极力倡导下,碑学盛极一时,一改当时书画、篆刻艺术衰微状况  相似文献   

4.
正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蝯叟。湖南道州人(今道县)。为清朝一品大员、户部尚书何凌汉的长子。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授翰林院编修,十九年福建乡试正考官,二十四年年贵州乡试副考官,二十九年广东乡试正考官。咸丰二年(1852)四川学政,成绩斐然。五年因上时务十二意见书不当被免官职。先后主讲济南之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其后赴扬州指导《十三注疏校刊》事宜,晚年移寓苏州病殁,葬于  相似文献   

5.
杜恒伟 《收藏家》2014,(5):53-56
<正>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蝯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授编修,历任国史馆编修、总纂、提调,典试福建、广东乡试。咸丰二年(1852年)任四川学政,其间为官廉正,也因此得罪了很多当时的权贵,三年后遭诬陷而被革职。此后即游历各地,先后任教于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晚年应曾国藩邀请,赴扬州书局主持校刊《十三经注疏》。何绍基作为清代晚期的知名学者、书家,其复杂的经历和广泛的交游,都足以使他成为研究清代晚期学  相似文献   

6.
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虫爰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7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国史馆提调、四川学政等职,晚年主讲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其于学无所不窥,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著述,尤精说文...  相似文献   

7.
正清道光十五年(1835)初秋,一位年近37岁的中年男子,从京城出发南下,渡黄河,过长江,蹈洞庭风涛之险,历时近一个半月,行程3000多里,赶赴长沙,参加湖南省于是年夏末举行的乙未科乡试。这位行色匆匆的中年男子,就是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山人,今湖南道县人。清末著名书法家,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曾任四川学政,主持山东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他还是  相似文献   

8.
正何绍基:书冠清代三百年何绍基(1800-1873),字子贞,号东洲、猩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他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乡试第一,次年再中进士,然后授翰林院编修,后又任福建、广东、贵州乡试考官及四川学政等职。还在济南、长沙等地讲学,主持过苏州书局和扬州书局。他擅写各种书体,楷、行、草、隶、篆无所不能,书法成就很高,对各种书体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无论对周秦古籀篆、两汉隶书、魏晋书风,抑或北朝碑刻、唐人楷书等等,无所不习,无所不关注。尤其对汉代诸碑临习更勤,  相似文献   

9.
<正>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生于1799年,卒于1873年。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官至四川学政。其博学多才,著述颇丰,是一位在中国书法史上取得非凡成就的一代宗师。他出生名门,洁身自律,一生勤奋,博学多才。他将毕生的聪明才智献给了书法艺术事业,从而在书法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极其卓越。他由帖学入门,从北碑中获取养分及创作灵感;他最具特色的行草书,多参有篆意,完全得益于帖碑结合;他那创意性的篆书和隶书,为碑学书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最终将草书、隶书、篆书、行书融为一体,字体浑厚雄重,独创一格,颇具成就,在晚清书坛上,光  相似文献   

10.
邓春玉 《南方文物》2007,(3):137-138
胡铨(1102~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南宋政治家。庐陵县纯化乡值夏(今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以第五名中进士进入宦  相似文献   

11.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术丰富多采的时代。它对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清代书法大致可分为帖学和碑学两个阶段,即清初至乾隆晚期为帖学时期,乾隆晚期至嘉庆以后为碑学时期。碑学的兴起显示出了它优于帖学的特点,加之大书法家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极力鼓吹,清代后期便形成了师碑的热潮。特别是道光以后碑学名家辈出,其中以何绍基、赵之廉成就最高,何绍基自然成了当时碑派书家的杰出代表。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又号媛臾,道光进士,官至编修。他博学多才.喜欢读书,于经、史、子学皆…  相似文献   

12.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老人,山东胶州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67岁。雍正五年(1727年),以诸生举贤良,得安徽歙县县丞、绩溪县令等职,后为泰州巡盐分司。乾隆二年(1737年)曾因卢见曾案被诬入狱。又右臂病残,致以左手书画,以至病殁。高风翰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诗、书、画、印俱佳,尤以书画为精。善山水,  相似文献   

13.
崇安汉城北岗二号建筑遗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岗二号建筑遗址位于福建崇安县兴田乡城村汉故城东门外北侧名为北岗的高丘上。该遗址东邻北岗一号建筑遗址,相距仅9米,西侧即为汉城城墙和壕沟(图一)。二号遗址的东廊庑与一号遗址的西围墙平行,方向为15度。一号遗址西围墙的前后3个门道都通向二号建筑遗址,二号遗址东廊北端的廊墙也与一号遗址北围墙相连接(图二)。1988年9月初至11月上旬,福建省博物馆崇  相似文献   

14.
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青铜立人像试释黄家祥1986年7、8月在四川厂汉三星堆遗址先后发现两个土坑,一号坑与二号坑相距约30米。一号坑出土玉石礼器较多,同时也出土有青铜器;二号坑是以出土大型青铜器为主,同时出有象牙、玉石器等遗物。两坑内所出金、铜、玉、石...  相似文献   

15.
张锋 《收藏家》2005,(10):21-24
张瑞图,字无画、号二水、长公、果亭山人、芥子居士、白毫庵主、白毫庵道者。生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二月,卒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辛巳)三月。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张瑞图应乡试考中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三十八岁的张瑞图赴北京参加会试,以殿试第三名(探花)获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后累官少詹事,  相似文献   

16.
左文 《纵横》2012,(10):50-52
饶宗颐先生学贯中西,学艺双馨,一生所获荣誉和头衔,不计其数。世人多以“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等尊号称之。但在饶老心中,最有分量的也许莫过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一身份了。  相似文献   

17.
翁树培及其泉学遗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翁树培(1765—1809年),是清大兴(今北京市)人,是乾、嘉间著名泉币学家,以嗜泉成癖见称。尝截取古泉范背文“宜泉吉利”中“宜泉”二字以自号,在泉币学界因以号行。关于取号之事,翁氏在所著《五铢钱范歌》夹注中略及之,谓“潘毅堂藏大泉五十钱范,底有文曰宜泉吉利”。粤人潘有为在京师,以精鉴赏金石书画孚盛名,毅堂是其号,  相似文献   

18.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器物图一、一号坑出土的玉戈 图二、图四、A型玉戈 (盥Z:142附j)二号坑出土的玉撕(尼@:314阱4)图版一图三、二号坑出土的玉戈 (艘@:15乃图五=:,=三号坑出砉巴玉瑗 图六、一号坑出土的牙璋(脚:146附2)图七、二号坑出土的玉管穿图八、二号坑出土的边璋 (K2@:201附4)图九、二号坑出土的玉环 (脚:88附5)三星堆祭祀坑出土器物图一、一号坑出土的牙璋雉图二、图四、二号坑出土的A型牙璋 (K20:324)一号坑出土的鱼形牙璋(K1:146)图五、二号坑出土的B型牙璋 (J凹④:322附3)图七、,主羔坑出土三登 图八、二号坑出土的金树叶 (艘④…  相似文献   

19.
楊泓 《文物》1959,(12)
河北望都(現并于唐县)所药村汉墓足1955年由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清理的,发掘报告在1959年6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望都二号汉墓不但形制宏偉、遺物丰富,并且有"囗和五年"的磚券,根据推証,应为东汉灵帝光和五年(公元182年)。这座有具体年代的墓葬,极为重要。以这座墓中的出土物作典型标本,可以对河北以至河南、山东、內蒙托克托等地东汉末期墓葬有一些新的认識,也可以找出一些自魏晋时流行的器物的淵源。望都二号墓的位置与1954年发掘的望都一号墓相毗邻,两墓的平面布置、墓室結构、壁画風格和遺物形制种类等,都完全一致,因此年代决不会相差过远,一号墓的年代也应属东汉末叶。  相似文献   

20.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仲和,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省)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均以文学著名,被称为“三苏”。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弟同登进士,遂名震京师。官至端明殿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