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欣 《东南文化》2003,(12):86-91
一般来说,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的认识与把握是在与其他作品的比较过程中产生的。平常看惯了在中原汉文化地区产生的青铜艺术,似乎世界上只有这一种青铜艺术的形式是伟大的。当我带着这种观念偶然翻阅《中国青铜器全集·滇·昆明》卷时,一股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吸引了我,那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黄河流域创造的青铜文明的另一种形式,特别是青铜扣饰所张扬的那种生命的激情更使我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2.
李家山位于云南省江川县城北16公里,西北距离名的晋宁石寨山约50公里,北距昆明市80公里,山势为南北走向,面向江川坝子和星云湖。1972年以来,云南物考古工作相继在李家山发掘了一批滇国时期的古墓葬,出土了一批随葬物品,进一步揭开了滇化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3.
目次一发现与类型四设计意匠与制作工艺二年代与族属五起源及相关问题三功能与使用在云贵高原青铜文化遗存中常见一种青铜扣饰,其具体形状以圆形、长方形及各种人物和动物形象居多,一般正面有纹饰或镶嵌玉石,背面则为素面。这些扣饰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背面均有一个弯折的钩,一般为横向,且多位于扣饰背面偏左或左上部的位置。钩的弯折处呈直角  相似文献   

4.
樊海涛 《收藏家》2007,(2):69-72
一动物搏斗扣饰的分布与来源扣饰,顾名思义就是用青铜铸造的背面有矩形齿扣可供系戴、悬挂的一种装饰品。它主要流行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滇池区域,是滇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云南出土的青铜扣饰已逾500件。扣饰的分布范围极广,甚至在四川、贵州的一些地方也曾发现过,但最集中地区仍数滇池区域,尤其是江川县李家山、晋宁县石寨山、昆明市官渡区羊甫头等地。扣饰多出土于大中型墓葬中,小墓中少见,它属于一种高级装饰品,主要被当时的滇国王侯贵族所拥有。  相似文献   

5.
滇青铜文化是在本地新石器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原青铜文化的因素而发展起来的青铜文化,特别是在汉赐滇王王印,设置益州郡后,滇青铜文化大量接受汉文化,并最后融于汉文化中。  相似文献   

6.
和奇 《南方文物》2022,(3):164-178
近20年来,缅甸揭露了一批公元前一千纪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为深入讨论缅甸青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文章梳理了缅甸钦敦江、穆河、萨蒙河流域及掸邦高原已发现的青铜文化遗存,并尝试对中国云南与缅甸青铜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展开讨论。研究表明,上述缅甸地区的青铜文化受到云南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7.
范男 《四川文物》2007,(2):64-73
云南青铜文化是一个具有独特特性的地域文化,它是构成中华灿烂青铜文明的一部份。其依区域而呈现各具特色的文化面貌:以环滇池地区的青铜文化构成滇类型;以洱海周遭地区的青铜文化构成洱海类型;以滇西边地的青铜文化构成滇边类型;以滇南红河流域的青铜文化构成的红河类型。云南青铜文化的区系类型表明,其青铜文明渊源有自,是在本地独立发展起来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周邻四川、广西等地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并对越南北部青铜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范勇 《四川文物》2007,(4):60-69
云南青铜文化时代,从商末周初以迄西汉,历时约千年。由于边疆地理位置的限制,云南青铜文化的发展较之中原青铜文化,相对滞后。其间,也经历了初创期、繁荣期、鼎盛期,形成了年代早晚渊源有序,区系类型自成一体的体系。其多姿多彩的青铜器类,独特的青铜文化面貌,既充分展现了其青铜文化的地域性,又折射出其文化来源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至公元1世纪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古“滇”化,以其别具一格及鲜明民族特色的青铜器和精湛的铸造工艺称于世。滇化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兵器、扣饰、贮贝器…,其中大量青铜农具的存在是其青铜化中一大地方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青铜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周志清 《文博》2003,(2):45-48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至公元1世纪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古“滇”文化,以其别具一格及鲜明民族特色的青铜器和精湛的铸造工艺著称于世。滇文化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兵器、扣饰、贮贝器等,其中大量青铜农具的存在是其青铜文化中一大特色,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多元的青铜文化体系,对于我们认识古滇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丽明 《收藏家》2013,(6):47-54
云南是“有色金属王国”,是我国著名的金属产地,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资源,特别是铜锡资源丰富,采冶历史悠久。著名的“铜都”东川和“锡都”个旧很早就开始了铜、锡、铅等金属的开采利用。《汉书·地理志·孟州郡》云:“俞元怀山出铜……来唯出铜……律高西石空山出锡”;俞元即今澄江、江川。来唯大约在今天的南涧县。  相似文献   

12.
叠鼓形贮贝器是古代滇人创造的石寨山青铜文化中的一种极富特征的典型器物。由上下两鼓叠置后焊接成一体,有盖有底。器身饰以繁缛的阴刻花纹,盖顶以写实的人物和动物雕像表现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场景。迄今为止共发现4件。它流行于西汉中晚期的滇池周围区域,是滇文化发展到晚期阶段的产物。叠鼓形贮贝器出土于石寨山文化晚期的极少量贵族大墓中,是墓主人拥有最高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它既是祭器又是十分重要的礼器。4件叠鼓形贮贝器的形制、花纹和雕像内容各异,独具特色。整体造型与线刻图案和盖顶雕像有机结合,制作工艺极为精湛,充分表现了古代滇人的装饰与艺术风格,成为滇国青铜文化园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13.
南方青铜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颖 《东南文化》2004,(4):51-62
两周时期,江淮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徐舒蔡楚吴越邗等南方各国流行鼎形盂、缶形盉、鬲形盉、甗瓯形盉、提梁鐎盉、方盂、双耳兽流盉等,既受中原影响,又承袭土著文化,既具时代特征、又有地域风格。特别是源于江淮地区北部,流行于楚吴徐等国的鐎盉,代表了东周时期南方系统青铜文化特色,并对中原及百越地区的青铜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两周时期,江淮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徐舒蔡楚吴越邗等南方各国流行鼎形繹、缶形繹、鬲形繹、飌形繹、提梁?繹、方繹、双耳兽流繹等,既受中原影响,又承袭土著文化,既具时代特征、又有地域风格。特别是源于江淮地区北部,流行于楚吴徐等国的?繹,代表了东周时期南方系统青铜文化特色,并对中原及百越地区的青铜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西南云贵高原滇池及附近地区的石寨山文化(即"滇文化",约公元前七世纪~公元一世纪)墓葬中出土了一类造型精美、形制多样、表现内容丰富且背面都有一矩形齿扣的器物。部分考古学者称其为扣饰,也有学者称为饰牌,因此类器物皆由青铜铸造而成,故被统称为青铜扣饰或青铜饰牌。目前被定名为青铜扣饰或饰牌的器物,器形差异甚大,可划分为圆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三类。  相似文献   

16.
王春元  曾小俊 《中华遗产》2007,(11):146-147
魏晋南北朝,对于史学家来说是一段尴尬的历史。在长达369年的持续分裂中,有六个王朝在南京建都,后人习惯地称之为"六朝"。这多少有一种排斥北方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越南青铜文化艺术的起源、发展,青铜艺术品的类别、铸造技术、造型、纹饰纹样、风格、民俗文化等方面研究入手,以其出土实物资料为依据,论证越南青铜文化深受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和外来文化之影响,并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越南的青铜文化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出土的遗存较为丰富,类别也较齐全,而且,所铸造的青铜艺术品璀璨绚烂,并且,许多器物蕴藏着浓厚的越南文化而独具特色,令人喜爱!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器物之造型、纹饰、技术工致殊绝、独树一帜,特征鲜明而成为越南青铜文化艺术的瑰宝。自古以来,中越两国一衣带水,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绵延2000多年,这是中国、越南经济交通和文化艺术交流水乳交融的结果,是中越人民世代友谊的见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滇青铜器中众多的“斗牛扣饰”、“缚牛扣饰”的研究,认为古滇国存在斗牛活动。古滇人是世界上最早举行斗牛活动的民族之一。从斗牛、缚牛再到祭祀是一个重要宗教活动的主流程。  相似文献   

19.
2500多年前,一个英勇善战的少数民族部落,在云南的滇池—带迅速崛起。经过若干年的持续征战,他们兼并了周围许多小的部落,实力不断壮大,先后占领了今天的昆明、曲靖、玉溪、红河、楚雄和山的一部分地方,建立了一个以滇池为中心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这就是后来盛极—时的古代滇国。  相似文献   

20.
冀北周代青铜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北部是中国北方文化带的一个重要地区,其中属于周代的青铜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根据出土的青铜器可以将其分为五群,分别以昌平白浮墓、延庆西拨子窖藏、平泉东南沟遗存、延庆军都山东周墓地和张家口白庙四、五类遗存为代表。前四群属北方文化,最后一群属中原燕文化。第四群最为复杂,它应属狄人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