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长寿  闻广 《文物》2012,(4):46-49
毛公鼎传清道光末年陕西岐山出土,鼎内有铭文497字[1],为铜器长铭之冠,国之重宝。鼎于咸丰二年(1852年)由估人苏亿年载之入都,陈介祺以重资购藏,秘不示人[2]。此后,鼎先后为端方(1910年)、叶恭绰(1930年)、陈咏仁(1941年)收藏。1946年,陈氏献诸政府,器归中央博物院[3]。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2.
1986年秋,周至县文管所入藏一副叶恭绰楷书对联(封四)。藏前经有关专家审定,确系叶氏遗作。此联纸本绫装,各长172、宽38厘米,绫料为淡蓝无图案直布纹,画心为安徽净白四尺单纸,纸质用料精良,做工考究,纸上正书“惟有荣名寿金石,敢将法物诂球刀”。上联款“希祖先生雅属”,下联款“叶恭绰”,绰字下钤“恭绰长寿”粗白文印,再下为“玉父”细朱文印。通篇精力充沛,结构浑成,神采飞扬。可惜整幅作品因保管不  相似文献   

3.
“遣策”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古籍中并无“遣策”一词。《辞源》和《辞海》中也没有这个词条。1954年,长沙仰天湖25号墓所出竹简在北京展出期间,叶恭绰先生经过初步研究认为“策中所书名物,大抵皆金属、丝属,其为赠赠遣送之物,无可疑者,因断此项竹简,当即仪礼中之遣策,以覆湘友,皆以为然。”发掘报告中遂称之为“遣策”。此后多沿袭这一名称,把这种记载随葬品的竹木简称为“遣策”。  相似文献   

4.
仰止亭与叶恭绰文图/刘维才,叶崇德东郊景点仰止亭仰止亭,位於中山陵东首二道沟北之梅岭,系孙中山先生纪念性建筑物。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后,全国各地捐建纪念性建筑物较多。仰止亭是叶恭绰先生捐建的,始建於1931年,落成於1932年...  相似文献   

5.
在编写《襄樊市文物志》的过程中,收集到一部分古印章资料,现介绍几方,以供爱好者研究和鉴赏。一、“王”字画印此为镌刻文字和图画的小型铜质印章,正方形,台座人钮。通高2、边长1.2厘米。宜城县楚皇城内东南角出土。印面的文字和图画皆阴刻,画面正中豊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21,(10)
正近代史学界的泰山北斗陈垣先生(1880—1971),一生著述等身,桃李满天下,道德文章为后人钦敬。不过,也许很少有人知道,陈垣先生在文物的鉴赏、保护和收藏方面也寝馈恒久,一生倾注了极大的心力。本世纪初,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引起国内外人士注意。1902年曾有日本人伊东忠太一行专程来华进行考察研究,但对其开凿年代与开凿者不甚清楚。1918年,陈垣与叶恭绰等人同游云冈,回来后即著文提出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为453年(北魏兴安二年),始凿者为沙门昙曜,得到学术界的首肯。  相似文献   

7.
渭南市博物馆馆藏七枚印章(见左忠诚:《渭南市博物馆收藏的七枚秦汉铜印章》,本刊一九八七年第二期),都具备汉印的典型风格,但左忠诚同志在识篆中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在此一一指出。第一印是一方“昌平家丞”印,被误释为“昌平冢承”。查《历代职官表》及台北版三十六卷本《中华大字典》皆无冢丞之解。左文将冢丞与周时方卿之首的大冢宰联  相似文献   

8.
青海乐都县文化局文物管理股收藏两方明朝廷赐给乐都喇嘛教寺院——瞿昙寺的印章。一方是宣德二年(1427年)特赐主持修寺喇嘛绰失吉象牙印。印文为"真修无碍"四字篆书。印正方形,边长4、通高8.6厘  相似文献   

9.
靳侯 《收藏家》2004,(11):15-17
在北京东琉璃厂翰海拍卖公司本部, 记者有幸预先目睹11月底翰海公司2004 年秋拍暨十周年庆重点推广拍品徐扬的《南巡纪道图》卷。这件画心高28厘米,长达1915厘米纸本水墨淡设色长卷,描绘北京至苏州之间的山川景色。画幅包首上为楷书题签: “南巡纪道图,臣徐扬恭绘”。画卷本幅最后左下角作者用隶书题写“王道荡平图”, 名款“臣徐扬恭绘”用楷书写成。款下加盖印章两方:“臣徐扬”和“笔沾春雨”。长卷本幅的前后两端分别钤盖了“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庄御览之宝”、“嘉庆鉴赏”、“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共九方,证明它原是清宫的旧藏。  相似文献   

10.
《贞松永茂册》,纸本,本纸尺寸为29.3 ×39.4厘米,装裱尺寸为48.5×41厘米。该册页为集册,荟萃了186位书画创作者的190幅作品,依次编为“寿”、“禄”、“喜”、“福”四个分册。册前有民国名流、大书家叶恭绰所题“贞松永茂”四字楷书。其后为撒金大红笺纸,上为民国三十三年甲申(1944年)正月十七日海陵朱雨香小楷恭录宋育德所撰《赵母项太夫人六十寿序》。《贞松永茂册》是赵厚甫为赵母项太  相似文献   

11.
叶公超其人     
一、学源中西 叶公超(1904-1981)原 名崇智,公超系笔铝、表字,从 政后始以字行。 叶公超4岁丧母,父亦早 逝。自幼依叔父叶恭绰膝下。 叶恭绰(1881-1968),号誉 虎。民初交通界政要。嗜收藏 古物,能诗擅画,饮誉一时。叔 父视公超如同己出,精心抚育 教诲。 叶公超5岁时,家人为他 延聘教习,习画写字,修读经 史,间学英文。13岁时以同等 学力资格考入天津南开中 学。"五四运动"时,天津南开 中学率先响应,16岁的叶公 超参加著名的"南开救国十人  相似文献   

12.
《关于几方汉印的考释》(以下简称《考释》),载《文博》杂志1984年创刊号。文中对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几方铜印作了介绍,结合印文对汉代一部分官职及其设置沿革作了考证。在考证中有一些还有补充和讨论的必要,本文拟对其中的部分考证提出几点浅陋之见。既为汉印,故只论及汉代官职。一、“都尉之印章”《考释》认为此印属西汉时,这一点是正确的。此印印文为五字,且印章二字并用,更有时代特点。按《汉书·武帝纪》:太初元年“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颜师古注:“张晏曰:汉据土德,上数五,故用五谓印文也,若丞相曰丞相之印章,诸卿及守相之印文不足五  相似文献   

13.
笔者制砚有年,于古砚多有亲近,近年客居京华,往来于晋、陕、豫、鲁、冀诸省,于诸地之古虢州、绛州、泽州、鲁柘各品之澄泥更得“近水楼台”之便利,过[无数出土物、传世品;箧中也得收不少佳品,稍有心得,深感当世藏家惟端歙老坑是求之风之偏颇。偶于坊间见《中国澄泥古砚鉴赏》一书(以下简称《鉴赏》),期以是书必多可资鉴赏、有益于我辈之精品。顷购览,大为惊讶:书中众多“澄泥古砚”从工艺、泥质、包浆观之皆如我乡徽州俗语所说“一个窑里出来的货”。更有甚者,所收“名人砚”之铭辞多文不对题,且颇感[熟。质证后,发现诸多“名砚”皆为“对的…  相似文献   

14.
高翔 《收藏家》2004,(9):43-46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讲的是聚会的“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印章收藏亦有四美:名手治印,篆刻精妙,石料珍贵,大家收藏。四美齐具,难之又难,“此事古难全”!可是,旅美书法家张充和先生就有这样一批四美具的印章收藏。张充和的生平,已经多次见诸报刊,此处仅简要介绍一下。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安徽合肥。曾祖张树声曾任两广总督。父亲张冀牖是教育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图书馆藏《花间集》二十二种,皆为李一氓先生捐赠。其中"明末雪艳亭活字印本"属稀见,《花间类编》(清康熙抄本)亦未查见相关著录。书中所附李一氓、王立中、张尔田、叶恭绰等跋文十数则,各有见解、相互印证,梳理、勾勒出《花间集》传世主要版本清晰的源流图,实为系统研究《花间集》之宝贵资料。其中李一氓跋文有数则为《一氓题跋》未收,湮没于故纸堆中,为工作中的新发现。本文汇辑跋文,并详加整理考释,以彰显其文献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朴君述鼎国别、年代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纳(N、Benard)与张光裕先生合编之《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彙编》356号为朴君述鼎铭文拓本,器、盖同铭,皆钤有“书道博物馆”印,据其下附记“巴纳(1954)拓本,未见著录”,收藏处仅记为“Shoda?”,即日文“书道”拼写,然后附?号亦未见实物,仅拓本二纸得自“书道”,书道博物馆原以中村不折氏所藏物为基础,中村氏久在中国各地奔走,搜去中国铜器与古物甚多,此鼎拓本既皆钤有该馆印,当为中村氏自中国搜去铜器之一,惜  相似文献   

17.
段炼 《钱币博览》2000,(2):12-13
最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征集到一批名人信札,其中有一封丁福保致叶恭绰的亲笔信,附有实寄信封。信函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8.
鄙庐藏有由赵秉冲 ① 小篆题签的《乾隆六十一年内翰春帖子词草稿》9人臣字款诗翰合璧册页 ,共 9开 ,每开纵 2 7 4、横 2 9 2厘米。嘉庆初年装池 ,迄今已逾 2 0 0年。是册前扉、首开、末开钤“福山王氏书画印记之章”、“琅槐杜氏稚筠收藏书画记”、“二世三公祖孙父子兄弟伯侄翰林”、“太傅曾孙太师之孙司农之子”、“琅邪郡图书印”、“菊君暂有”、“沤道人鉴赏”② 、“夫子迂哉”、“懿荣”、“莲生”等收藏印记 ,原为晚清著名学者大收藏家王懿荣 ③ 故物。《丙辰春帖子词草稿》 (以下简称《草稿》) ,即嘉庆元年 (1796年 )进的春帖 ④…  相似文献   

19.
沉沙 《北京文史》2007,(2):17-20
2008年,时值赵不仁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故作此文,以示纪念。 前不久,展现北京面院百余位画家作品、历史文献、艺术历程和心语的“大匠之门——北京画院作品展”在北京展出。走进大匠之门,不仅可以一览中国现代画的杰出代表、艺术大师齐白石《天道酬勤》特展的大匠之作,就是对传统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有着特殊贡献的老中青艺术家叶恭绰、陈半丁、夏风、尹瘦石、  相似文献   

20.
杨春晓 《收藏家》2020,(2):95-104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茂林远岫图》(图1)是从宋代流传下来的一幅山水长卷,从上面的印章和题跋也大致可以看出这幅画的流传过程,可辨识的印章有南宋理宗时期丞相贾似道的“秋壑珍赏”和“封”字印、元代鲜于枢的“困学斋”印以及明代项元汴、清代梁清标和清代宫廷的收藏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