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河南博物院藏汉代时期的封泥、印章加以略考,概述了它们的特点,并讨论了印章涉及的古代官职制度、历史地理等.  相似文献   

2.
韩建武 《文博》2007,(1):18-21
印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凭信,它虽小,却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历代印章、封泥300多方,其中大部分已有专家考释。现将部分未作著录、考释的印章及近年散见的印章集中考辨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印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古代印章,曾倍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视为珍贵的文物古玩,具有很高的鉴赏与研究价值。印章最初始于“封泥”,古人在封存和传递物件时,为防止被人打开或拆动,先用绳子扎住物件,绳子用泥块封住,然后在泥块上盖上印记,这印记就是最初的印章。至干我国第一方印章究竟产生于什么时候,目前尚说不清楚。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青铜印章,说明殷商已有玺印。春秋战国时期,印章已大量使用,如《战国策》记载,苏秦合纵六国共同抗秦,曾佩六国相印。先秦印章,大都用金属制作,因此称为“”,又因使用时主要是印在封泥上的,又写作“”。卫宏《…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的公私简牍大多书写在竹简和木札上,封发时先用绳捆缚,然后在绳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以粘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这种钤有印章的土块就称为“封泥”。封泥之制主要流行於秦汉魏晋时期,其后因纸帛等书写材料的广泛使用,这种制度也随之成为了历史的陈迹。  相似文献   

5.
巴蜀铜印章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铜印章探微胡昌健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产物,始于先秦,古人刻铸文字于金铜之上,并设计有钮,是便于随身佩挂。佩挂于身,并非饰物,而是信物,其功用是针盖封泥。以后,逐渐产生肖形印、吉语印等,但一般不作铃盖封泥用。封泥,亦称泥封。秦汉时期,公私信函皆...  相似文献   

6.
《华夏人文地理》2001,(1):98-99
可以说,凡是用中国传统的方法所制造的纸,都可称之为“古纸”。在中国的古代,纸张的用途已经十分广泛,比如在纸上写毛笔字、绘画、印刷书籍;到宋代开始印钞票。不过那时的纸币是用树皮为原料的皮纸印制的。而早在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便出现了手绘的壁纸;后来印刷术发展了,便出现了印刷图案的壁纸。在过去漫长的岁月,因为还没有发明玻璃,所以纸张又被贴在门窗上,以隔风、  相似文献   

7.
徐州狮子山汉墓建筑规模宏大,其墓葬形制与金缕玉衣、印章封泥等随葬品表明这是一座西汉时期的楚国王陵墓。  相似文献   

8.
王辉 《文物世界》2002,(2):26-28
古代书囊笥多加绳捆扎,在绳结处以胶泥加封,上盖玺印,谓之封泥。19世纪末,即有大量齐鲁封泥出土于山东。此后,在全国各地又出土了大量汉封泥。秦封泥出土数量极少。前人作如吴式芬、陈介祺《封泥考略》仅怀疑“参(三)川尉印”、“赵郡左田”、  相似文献   

9.
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徐州狮子山楚王墓,是西汉楚国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楚王的陵墓,所跨越时间为公元前175~前154年,适值文景时期,是西汉经济发达、社会前进的重要时期之一。该墓凿山为葬,气势恢宏,结构独特。该墓虽早年被盗掘,仍出土了1500余件(套)各式文物,墓内出土的银、铜印章和封泥,为研究西汉诸侯方国的制度、疆域、军队建制有重要意义。该墓所出之近200枚印章,皆为官印,绝大部分在盗洞和扰乱土中清出,少部分散布于W4等室中,个别出于陪葬墓。显然,这些官印原来是放置在木(漆)质箱内置于W4,箱朽而无存,印章被盗墓者盗出,散弃于盗洞扰土中。80多枚封泥,分别出于内墓道两侧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的上访     
正如果从"三代"算起,中国古代政治堪称早熟,很早就设有各种"直诉"制度。也就是说,有案情重大、冤抑莫伸者,可越过一般受诉官司和申诉程序,直接向最高统治者陈诉。作为一种让底层民众伸冤诉苦的司法救济制度,直诉制度源于周朝,隋唐时代臻于完善,明清时代发展到巅峰,最后终结于清朝"京控"。清朝将上访分为上控、京控和叩阍。凡审级,直省以州县正印官为初审。不服,控府、控道、控司、控院,越诉者笞。上控是对地方衙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篆刻起源于春秋时期,兴起于战国时期。秦汉篆刻极盛。从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是篆刻的发展期。其中隋唐大大拓展了印章的功能,宋元则有文人书画家参与印章创作,促使印章功用由凭信为主向艺术欣赏为主过渡。明以后,篆刻艺术进入高潮期。清代篆刻艺术大为兴盛。  相似文献   

12.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的发掘,是近年来我国汉代考古的重要收获之一。所出印章200余枚,封泥80余枚,均属楚国官印,极为珍贵。截至目前,此批印章封泥发表的品种(字面不重复者)达41个,其中22个是群卿属官印,19个为地方立印。经学者初步研究,已经取得不少共识。本文拟在此基础上,继续作一点探索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梁华京 《收藏家》2006,(6):51-51
印章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艺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中,发现棺椁两厢整齐地堆放着一排排竹笥,每个竹笥都用绳索包装捆扎,在捆扎接结的地方都用青泥团包裹着,青泥团上有很清晰的凸起印文—侯家丞,这便是古代使用印章的遗迹。中国使用印章的历史,从考古所得的遗存看,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河南安阳商代墓葬遗址中曾出土过印章,印面是四角内收的方形,称为ㄈ字形,印文是小鸟的图像。这种印章在春秋战国时也很普遍,称为肖形印。中国的文字经历了甲骨、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个书体演进阶段,印章肇…  相似文献   

14.
高蓊生 《丝绸之路》2012,(24):46-47
封泥是近代最重要的文字遗物考古发现之一,封泥文字有着其他出土资料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古代对封泥的使用充分说明了它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孟耀虎 《收藏家》2008,(7):38-40
我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考古发现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使用印章,及于秦汉时代,玺印已经盛行,汉印的成熟引领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的篆刻艺术。魏晋六朝的印章,还保持着汉印的风格,以实用为主。隋唐至宋代,印章艺术却并没有得到发展。相反,由于以往佩印习惯的消失,私印很不发达。官印较多,印文篆写得屈曲盘旋,篆文也时见谬误,  相似文献   

16.
王研 《沧桑》2010,(4):236-237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尤其是隋唐音乐以其繁盛、独特的一面在音乐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篇章。文章对隋唐音乐的创作风格作以简单概述,并以具体的音乐体裁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研究的力作——评《隋唐民族关系探索》唐华唐澜朴民隋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民族关系丰富而复杂。研究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更是显而易见。崔明德先生自8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十余年来,为学...  相似文献   

18.
李理  杨洋 《收藏家》2011,(7):29-36
印章,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书画中,诗、书、画、印这四种元素既可各自独立,又能互补共存,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传统书画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书画上的印章,主要包含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在书画创作时,  相似文献   

19.
孙兵 《收藏家》2022,(5):91-96
<正>中国印章起源于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印章以铜质为主,因此印章的产生与灿烂的华夏青铜文化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并结合出土实物看,中国的青铜时代有可能是印章产生的年代。文献中最早对“印”字加以解释者,是东汉学者许慎,他在《说文解字》中称,“印”是执政者所持有的信物,凡是和印有关的东西都有“卩”这个偏旁。  相似文献   

20.
合同印章是隋唐以来新兴的古玺印门类,本文通过古玺印南北两系的发展序列和中国货币经济在纸币诞生初期的发展态势,对比宋金两朝官印,确定北库合同为金代交钞印章,指出两系官印通过合同印章趋于整合,并论证了宋金两朝左藏机构的承袭关系及该印与金临潢路界壕边堡修筑工程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