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文化经济的新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言 《世界》2006,(8):18-21
文化生产力肯定了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揭示了文化生产力物的特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关系,勾列出文化生产力运行方式和发展规律,回答了实现文化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手段,凸显了人的文化权利与文化生产力必不可分的关系,明确了国家管理文化的职能定位,指明了国家文化转型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撩开了中国文化经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绩效评估和管理的内容、本质和特征;分析了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员工绩效评估和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高校学籍档案的涵义和内容,研究了学籍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探讨了学籍档案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等实体管理的方法,提出了学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价值和途径,以期促进和加强高校学籍档案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张丽娜 《神州》2013,(1):50-50
多年来,公安机关十分重视行风和软环境建设工作,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认可,满意率和公信力不断提高和增强。2012年笔者随建平县公安局纪检监察部门的同志对组织行风和软环境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西藏解放以后,藏族妇女没有沉静在传统社会中。在她们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支持下,藏族妇女树立了自尊、自强的价值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走出了一直禁锢她们思想的围墙。她们走出了家庭,走向了社会,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她们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她们同男性一样,获得了相应的权利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杜莉玫 《旅游》2015,(5):153
2015年3月13日,北京市旅游委召开了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于德斌同志传达了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和市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精神,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传达了中纪委王岐山书记的讲话,传达了北京市委郭金龙书记和市纪委叶青纯书记在市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讲话要点。纪检组长李艳萍同志主持会议。李艳萍同志总结了2014年度北京市旅游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旅游委党组和上级机关的坚强领导和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旅游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始终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都得到了较好的履行,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崛起促进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既促进了中国版图的巩固和扩大,又促进了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和普及,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和融合.  相似文献   

8.
浅谈龟兹文化中的中原文化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与龟兹在西汉时期,由于频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手工业产品进入了龟兹,促进了龟兹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原文化的渗透与融入,丰富了龟兹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促进了龟兹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8年和2009年,山西省考古所等对山西右玉汉中陵故城进行了考古钻探、调查和发掘,了解了城墙、马面、瓮城、护城河的概况。在西城内探出一条南北向道路和部分夯土建筑基址,并发现了十几座窑址和部分灰坑。东城内也发现少量夯土建筑基址、窑址和灰坑。城内采集到了瓦当、砖、瓦等建筑材料和陶片。  相似文献   

10.
郭旃 《世界遗产》2013,(4):18-18
中国1985年签署《世界遗产公约》,1987年成功申报了第一批世界遗产,截至目前已拥有世界遗产45处,列世界第二位。世界遗产在中国社会产生的冲击力和巨大作用,引发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重视和支持,改善和促进了遗产保护面貌,提升了全社会的文明意识和保护共识,解决了多少令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实现了多少传统机制下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这是有目共睹的生动事实。  相似文献   

11.
12.
英国的环境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的环境史研究的起源与美国不同,它是英国深厚的环境研究基础和英帝国多元学术文化交流相结合的产物。在英国的环境史研究发展进程中表现出了三个突出的特点:农业生态史与城市环境史研究并重;强烈的南方环境史研究取向;优秀的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另外,对西蒙斯教授和娃岑博士的访谈也会有助于我们弄清楚英美环境史研究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打破美国在国际环境史研究领域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13.
清代承袭历代修史制度,开设各类史馆颇多,纂修史著亦丰,为后世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史学遗产。国史纂修,是清代官方史学编纂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乾隆朝纂修的"五朝国史"较康熙朝"三朝国史"、雍正朝"四朝国史",体例更加完备、内容更加丰富,开创了国史纂修的新局面,促进了清代国史纂修制度的完善,成为清代官方史学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地方史研究与国史研究同为历史研究的组成部分 ,是局部与整体、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地方史的研究是开展国史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现在在国史、地方史的研究质量、深度、范围上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何把国史、地方史研究向纵深方向推进 ,是国史、地方史研究人员同样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The rise of oral history is a new trend in historical studies in China that bega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This promising tendency has so far achieved important results in two areas: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oral interviews.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theory of oral history’s four realities and three curtains and by so doing preliminarily clarifies the relations among historical memories, historical narratives, and the authenticity of oral history. These theories represent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ciplin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in regard to the core questions of oral history. Oral history in China has currently reached a new phase of self-conscious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and has the following tentative plans: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oral history; to intensify the training of talented scholars and to establish a professional group of oral historians; to promote the general implementation of oral history projects; to create new oral history websites and academic journals, and to prepar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oral history archiv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This essay sketches an expanded theoretical conception of the roles of nature and technology in history, one that is based on a social ontology that does not separate nature and society. History has long been viewed as the realm of past human action. On this conception, nature is treated largely as an Other of history, and technology is construed chiefly as a means for human fulfillment. There is no history of nature, and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becomes the history of useful products. The essay discusses the changes wrought in these understandings by a social ontology that depicts social existence as inherently transpiring in nexuses of practices and material arrangements. The first implication is that the domain of history should be expanded from the realm and course of past human activity to the realm and course of past practice‐arrangement nexuses. In turn, this wider conception transforms the significance of nature and technology in history. Until recently, most accoun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ety/history and nature have presumed that society and history are separate from nature. On my account, by contrast, nature is part of society: a component of the practice—arrangement nexuses through which social life progresses. Human history, consequently, is a social—natural history that encompasses the varying presence and roles of nature in human coexistence. Technology, meanwhile, is not just useful products, and not just a mediator of society/history and nature. It also is (1) something through which humans manage social life and the nature that is part of it, largely by drawing nature into this site and thereby conjointly transforming society, technology, and nature in history; and (2) something that, over time, plays an increasingly central role in the nexuses where social life transpires. Through technology, in short, social—natural history takes form and advances.  相似文献   

17.
“文革史学”是指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史学”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它既是中国史学史、也是“文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革史学”是动乱年代政治运动的特殊产物,是中国史学史上极为黑暗的一页,给中国史学蒙上了极大耻辱。它截断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并离群索居,与不断前进的世界史学背道而驰;中国史学成了政治史学、影射史学的代名词,失去了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性与尊严。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口述史学透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的建立 ,正式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经过 50多年的发展 ,口述史学成为历史学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分支学科。但是 ,到底中国有没有口述史学 ?这个问题很少被人问及 ,也很少有人做出明确的回答。口述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和普遍流行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甚至在随后的几年内会有一个发展高潮。那么未来中国口述史学将如何发展 ,以一个怎样的高度作为起点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觉得应该了解中国口述史学的渊源和现状。本文集中探讨当代中国口述史学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来,社会史研究已经成为中国近现代史领域中最令人瞩目的方向。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经历了学科复兴、体系建构和稳步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为:区域社会史成果突出,其理论研究也日趋深化;近代乡村史研究方兴未艾,走向深入;新理念下的社会性别史引人关注。对于传统的中国近代史学科而言,社会史研究的学术贡献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突破教条,重构体系;汲取新知,更新方法;三大转向,完成转型。跨学科的交叉渗透、多学科理论方法的汲取,为社会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深广的学理基础和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森林史研究:以菲律宾森林滥伐史研究为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国际森林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解释菲律宾森林滥伐史的主要观点。就国际森林史研究来看, 经历了一个从重点研究温带森林史向热带森林史转变的过程。就菲律宾森林滥伐史研究来看, 提出了诸如人口增长压力说、木材生产和贸易说、林业政策鼓励说、行政不力和政治腐败说等重要解释框架。森林史研究需要超越从单因素出发进行解释的现状, 需要向综合研究转变。国别和专题的森林史研究需要从全球森林史和环境史的整体视野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