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编完这篇稿件之后,心情非常激动。张霖同志身残志坚,做人宽厚无私,说话朴实无华,工作兢兢业业,所创业绩斐然。可贵之处是,他22年如一日,对待工作全心意,对待荣誉无受意,对待名利无半意。他把人生最美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方志事业,他用人生最艰难的攀登精神,获得了方志的硕果。正如他的同事们对他的赞誉,是一位轮椅上的优秀共产党员。张霖同志是我省方志人的骄傲,也是方志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论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方志文化是社会公共文化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对方志文化的作用、功能认识上的偏差以及经济建设为主导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发展方志文化事业责任主体的政府,在管理和推动方志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职能“错位”和“缺位”现象。此外,方志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分配不平衡,方志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不平衡也是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在当前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下,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繁荣的精神出发,从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和特点,方志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主体、与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设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义四个方面探讨了建设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2001年7月.经贺继宏同志反复请求,组织上考虑到能让他从繁杂的事务圈子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从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志》的编写及地方历史、文化、民族研究,自治州党委决定,贺继宏不再担任史志办公室主任一职。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贺继宏以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和对方志工作执著的追求,更加勤奋地工作着。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编纂的连续性。连续编纂地方志使得我国方志文化蔚为大观。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讲话说:“普遍地延续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历史传统,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新方志承继这一优良文化传统,肯定是要持续不断地编纂下去的”。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李铁映同志讲话强调说:“修志事业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不尽竭的光荣事业。志书是中华民族世代奋斗、兴衰荣辱的史诗画卷。伴民族、随历史,代代相济,永不断章。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他还把方志编修事业比喻为“常青树”。  相似文献   

5.
方志期刊应以为修志事业服务为主体任务。续修方志阶段,这一主体任务不能削弱,要保持方志期刊的指导性、学术性、资料性特色,在此基础上增加可读性与服务性。方志期刊的读定位不可能是“广大读”,应以广大方志工作为主,兼顾其他有关读,同时作还指出了兼顾其他相关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方志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多年来,我们只重视对它的投入,而忽视了对它效益的研究。作为从事公益事业的方志部门.是否存在着效益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方志部门的效益问题比较复杂.比较模糊,又因为方志部门编修“官书”是一种政府行为,效益问题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在此.笔者就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特别重视对方志理论、方志学以及志书的体例和规范的研究,形成深入研究志书理论的局面。”他还说:“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不讲科学性和学术性,志书的质量就没有保证。”随着新中国第一届修志任务的基本完成,我国的方志理论探讨也日趋深化,各种理论研究日臻繁荣,已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势,足见在我们这个有独特方志事业的国土上已形成了较浓厚的方志学术氛围。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8.
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典籍。其发展如从两汉之地记正式发端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对方志进行理论研究却起步较晚。一般认为.清乾嘉时期的章学诚是中国方志学的奠基人.因为他创立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方志理论。此后。方志理论在方志学家的努力下一直发展,特别是到了民国,方志理论家对章学诚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继承。黎锦熙即是其中之一.他对章学诚方志理论进行了继承、发展与创新。给方志理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9.
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指出:“修志事业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生生息息永不尽竭的光荣事业.方志事业要连绵不断,代代相济.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为了浇灌好方志事业这棵常青树,发展这项文化、学术事业,必须保持修志机构、修志队伍的稳定,这就一定要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要落实好李铁映同志的讲话精神,保证方志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地方志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再论方志功能的历史演变及其新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功能,是方志这一客观事物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体现,是方志这项独特的传统文化事业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之所在。研讨方志功能的历史演变,科学地赋予方志功能新的内涵,是新方志编纂实践的自身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方志事业的迫切需要。方志的功能,取决于志书的价值取向。只有客观地界定方志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地把握新方志的功能,才能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的方志文化,科学地展示方志事业的发展前景,才能高质量高品位地编纂出经世致用的佳作良志,  相似文献   

11.
方志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方志这一文化形态的发展水平,不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给方志提供了广阔的反映平台。回解历史,盛世修志已成为一种历史现象。同时方志作为服务于现实的阵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面对新的形式,方志应与时俱进,围绕发展生产力多做文章,促进史志事业步入发展新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当前,盛世修志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所接受。方志硕果迭出的背后既凝聚着方志人的心血,同时,也凝聚了社会各界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倾注的心血。应该看到,目前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形式以及运作模式正在发生着诸多新的变化,我们应该用继承与创新的理念认真研究这些新变化,因势利导,推动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一、“要我修志”正逐渐向“我要修志”转变。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我国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是在上级号召要求下,通过近20年的“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形式完成的,是“要我修志”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方志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方志工作的十个“定论”作了新颖的探讨:盛世修志,灾乱之世也要修志;方志的功能是为党立言,为政存绩,为民立传,为史留鉴;方志五大缺点不容忽视;史志难分,志属史支;方志资源有限,要备加珍惜;方志文化亟待在百姓中普及;方志工作应该以产业养事业;专家修志应为专家参与;方志事业规划指导,宜因地制宜;续修进度宜各地有别。  相似文献   

14.
“双语”教授吴可勤的方志情结是在修志中用志,在用志中修志,把地方志事业与自己的工作与自己的进步发展紧紧地结合起来。这种与方志难割舍的情结,已经融入吴可勤教授的生命之中。他献身事业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方志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陈桥驿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作为“方志的大用户”,他既善于利用方志,也深入研究方志,几十年来在方志学说和修志实践两个方面,成就卓著,独具特色,不仅对我国的地方志事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影响远及国外,促进了中国地方志的国际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赖福东 《福建史志》2001,(5):3-4,46
处在世纪之交千年更迭时期,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的心声,是中国共产党人迎接各种挑战的思想武器,也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的创新。实践“三个代表”对于每一位方志工作者来说,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在实际的行动中去体现。面对滚滚而来的知识经济的浪潮,使自己编纂的出版物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他们应尽的职责。总之,只有创新方志事业,才能体现出这一代方志工作者为实践“三个代表”进行了不懈的努了。  相似文献   

17.
清代康乾盛世时期,我国学术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方志学,更是蓬勃发展,这与康乾盛世提供的强大的物质基础及良好的治学环境分不开。章学诚就是这样一位身处盛世的学者,他为我国方志的纂修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形成自己独有的方志思想,为我国方志事业作出了贡献,至今仍有借鉴意义。那种紧紧抓住文字狱不放,一叶障目,否认康乾盛世文化繁荣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刘纬毅 《浙江方志》2000,(6):12-13,47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着人。文化是多元复合体,而直接影响人的素质的则是精神文化。经过80年代国内的文化热,人们普遍增强了文化意识,方志界有人提出了“方志文化”新概念,主张从文化学的角度审视和修纂方志。因而近几年出版的一些方志,除了通常说的戏曲、电影、电视、文学、艺术等文化事业外,还注重以学术、思想、信仰为主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9.
明代正德年间,我国方志开始在卷内设置“修志姓氏”,这标志着方志版权意识的觉醒。万历时期,“修志姓氏”逐渐规范,我国的方志版权开始走向成熟。清代道光时期的方志开始在每卷内细述该卷的负责人员,征示着现代方志署名的先声。方志版权意识的兴起,是在方志学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伴随着士人对方志认识的加深,以及朝廷上下对修志的重视,署名越来越成为参修人员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20.
对新编方志工作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编方志工作已进行20年了,第一届全国三级方志大部分已经修完或接近修完。在已出版的数千种方志中有不少精品,有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学术著作。绝大部分新编方志对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甩,在海内外受到广泛重视,这是十万修志大军对时代的贡献.功不可没。这项“功在当代,利泽后世”的事业在中国文化史上将占据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