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宗室贵族谥号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将皇族按支系远近分为宗室和觉罗,对宗室实行特殊的封爵制度。中国古代,贵族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由朝廷评定一个称号叫做谥号或谥法,清人关后亦继承了这一传统。本即根据清代皇族家谱——“玉牒”的记载,对清代宗室贵族的谥法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金朝对官员赐谥始于太宗,世宗、章宗二朝达到顶峰.对官员赐谥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吸引汉族官员归附金朝,但随着谥号在国内的推广,国内各族官员都以得谥为美,国家对官员的赐谥也最终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金朝对官员赐谥并无民族芥蒂,获谥官员以三品为界,且官员谥号以二字谥和美谥为主,一字谥和平谥、恶谥较少出现.  相似文献   

3.
史可法抗清殉国后,不同政治主体都曾赠予史可法谥号。南明隆武朝赠予其谥号“忠靖”,监国鲁王朝赠其谥号“忠烈”,永历朝赠予谥号“文忠”;乾隆时期,清廷给史可法赐专谥“忠正”;计六奇《明季南略》和史致康《序公遗稿》中又分别有“清惠”“忠襄”二谥。谥号几经改易,客观评价趋向式微,谥法寓意愈亦崇高,逐渐成为引导舆论和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陕西户县满焕溪存有一玉牌 ,色略白 ,长条形 ,残成四节 ,全长 2 8.4、宽2 .9、厚约 2厘米 ,上面阴刻颜体楷书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1 1字。是满焕溪 1 938年服兵役期间 ,在西安甜水井南段南城墙附近挖防空洞时得到的。据满涣溪回忆 ,此玉牌出土于一个一米多宽 ,一人多高 ,由方砖砌成 ,且有石条封盖的洞中 ,这就为此牌的用途提供了佐证。玉牌上所镌刻的“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系唐开国皇帝李渊谥号的全称。据新、旧《唐书》记载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姓李讳渊 ,字叔德 ,陇西成纪人。仕隋封唐王 ,承亡隋之际举兵于晋阳 ,六载…  相似文献   

5.
据地方史记载,汉朝“忠烈将军”纪信是天水的城隍。然而,“忠烈将军”的封号,诸正史均无记载。笔者认为,纪信被后人称为“忠烈将军”、“忠烈侯”是明初朱元璋敕封天下城隍时所追封的,而非刘邦所为。  相似文献   

6.
徐吉军 《民俗研究》2002,(2):137-146
在宋代,人们外出远行是十分常见的事,如商人出外经商、文人举子出外游学、官员外出当官、将士到边关镇戍、僧道外出巡礼等。  相似文献   

7.
刘锴 《文史月刊》2011,(11):80-80
在时下热播的许多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常常出现乱呼帝号、谥号等跨越时空的常识性的错误,误导了亿万观众,也令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义利观念的根本转变,导致婚姻关系中的门第婚让位于财婚,婚姻论财成为一种颇具时代特征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促成遍及社会各个阶层的厚嫁风气,这不仅仅体现出宋代社会对女子的爱护,更为当时妇女在家庭以及社会上提供了一定的经济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9.
燕永成 《史学月刊》2007,13(7):84-91
为配合官方校书活动而展开的北宋汉史学,其著述以校订辩误为主。但自北宋后期开始,尤其到了南宋,考、论结合,专门评议,以及注重研究两汉典制的宋人汉史著述则明显占据主流。宋人的汉史研究实开明清补史派和考史派之先河,又开评论《史记》的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0.
李占才 《文史天地》2013,(11):56-58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最多的一个朝代。案件主要发生在清朝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前后历时一百多年,大小案件逾百件。而这其中最严重的当属乾隆时期,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至四十六年(1781年)的八年中,就制造文字狱近五十起。乾隆帝晚年,可能他觉得政权已万无一失,再文网高扬已没什么意思,文字狱就开始转入低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海南宋代墓葬中出土几方买地券,出土情况及特点、年代及涉及的地名,买地券所反映的民间风俗信仰等方面进行梳理和考证,尽可能地揭示出隐藏在这些文字背后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宋代考据史学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以前 ,历史考据学有一定的发展 ,但并不成熟不系统。随着唐宋之际思想领域里新儒学思潮的兴起 ,史学流派也发生了一些大的变化 ,那就是义理史学和考证史学的发展。其中 ,考证史学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 ,获得很大的发展 ,成为宋代史学一个值得注意的领域。但是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部系统研究这一问题的专著或论文出现。“疑古与考据”、“国史与考据”、“笔记中之考据”三个方面是宋代考证史学的三个有突出成就的方面 ,分析这三个方面 ,对于加深理解宋代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宋官窑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官窑研究是当前古陶瓷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宋官窑中部分窑场的发现经过,对宋官窑所包含的窑场、官窑制度、官窑瓷器的理论研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宋官窑研究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4.
南宋“四蜀”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宋"四蜀",即为北宋时的四川,继有先秦巴、蜀两个方国和秦汉以后巴郡、蜀郡的地域范围。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前蜀、后蜀两个政权的先后存在,"蜀"便成了对四川地区的专称,并为宋代人所继承。此外,"四蜀"有其特定的内涵。行政区划上,是"川峡四路";职官设置上,为四安抚使和四都统制。这充分表现在有关南宋史实的文献记载中。在标点时,"四蜀"应该是一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15.
宋代粮商的粮食投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锡东 《史学月刊》2000,(2):96-103
宋代商人在发挥调剂余缺功能的同时,还存在严重的投机行为。宋代粮商的投机行为,多见于三个领域:一是向官府贩粜军需粮草过程中,利用各种非法手段,诈取官府钱物;二是在、城市粮食贸易中投机取巧,从城市居民和城郊农民身上攫取暴利;三是乡村中的地主家庭,趁粮食短缺之机,残酷地压榨农民。这些投机活动,既暴露了宋代粮商惟利是图、为富不仁的丑恶嘴脸,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代商人的投机性。  相似文献   

16.
陈元锋 《史学月刊》2004,(12):31-38
宋代馆职从职能上可以分为狭义的馆职与贴职两大系列。狭义的馆职是有具体职事的馆阁官,贴职则系由他官兼领的职名。馆阁职事官的员数主要依需要而定,贴职则没有具体规定。专职的馆阁官有校书、修书等“职业”及轮直制度,其他或兼领馆务,或带职外任。元丰五年崇院并入秘书省,原有馆职与贴职作为职事官与寄禄官的关系发生转换,但馆阁的职能并未改变。  相似文献   

17.
吴海升 《安徽史学》2015,(4):149-153
宋代安徽地区曾设立书院30所,其中官办的只有4所;创办于北宋时期5所、南宋时期25所。安徽地区书院呈现创办时段不一、分布不均、规模不齐、创办者身份多样、选址多在山林僻静处、教育效果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宋代功臣配享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臣配享是古代帝王对有功之臣的最高酬劳,也是激励其他臣僚、引导政治舆论的重要方式。宋代在继承前代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配享之制。在配享功臣的选择上,宋代君臣本着尊崇宗庙和激励后继大臣的原则,采取了慎重的态度,并依据了较为严格的标准。功臣配享与宋代政治关系密切,它反映了当朝君臣的政治态度,是当权政治集团利益和要求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中越双边关系的草创期,各种外交制度和模式都处在摸索和调适之中,其中就包涵了安南使节使宋路线的选择。廉州道是北宋前期安南使节优先选择的路线,但钦州道后来居上,取而代之,成为宋代安南使节使宋的主要线路,邕州道凭借其全程陆路的优点,地位亦有日益增重的趋势。路线选择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自然背景,如历史的惯性,交通干线和贸易中心的变迁,接待花费与交通成本,以及气候、地形和路线距离等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宋代国子监既是中央教育机构,也是国家主要刻书机构,并兼有管理各地图书刻印之责。为满足其政治、思想统治,宋廷对国子监刻书之内容及其质量控制、机构设置及其管理、图书刻印发行出售等方面都订有颇为详备之制度,从而对当时各地州县官学大量印行图书,以及后世国子监刻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