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扶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简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门寺是我国境内的著名古刹之一。至迟在北魏肘,寺内当已有珍藏释迦牟尼佛真身玉骨的宝塔。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以北约10公里的法门镇。寺内原有明代建造、民国年间修葺的十三层八角砖塔一座(图一),1981年8月该塔因霪雨等原因倒塌。为重建此塔,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市文化局及扶风县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在拆除原塔残余部分后,对塔基及其外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清理。发掘工作从1987年2月28日开始,至11月30日暂告一段落。其间,大体可分作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宿白 《文物》1988,(10)
1988年3、4月,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地宫出土文物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期间,本刊编辑部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约请在京部分文物考古专家以笔谈形式评述这批唐代文物珍品。现按所论问题略加编次,刊布如下。  相似文献   

3.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了大批唐代珍贵文物,曾引起国内外关注。有人认为法门寺地宫构成一个完整的蔓荼罗。罗炤仔细分析地宫的形制、陈设,对照密宗教理,认为此地宫不是曼荼罗,而是以帝陵墓室规格构建的佛塔地宫;地宫后室秘龛出土的金刚界大曼荼罗成身会造像宝函所示曼荼罗像,是严格按照唐高僧不空所译《略述金刚顶瑜珈分别圣位修证法门》真传本的顺序和方位安排的。  相似文献   

4.
1988年3、4月,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地宫出土文物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期间,本刊编辑部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约请在京部分文物考古专家以笔谈形式评述这批唐代文物珍品。现按所论问题略加编次,刊布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遗物中,金银器的发现与其它质料的器物相比要少得多。金银器本身质地珍贵、造型精美,纹样华丽,是少有的艺术品,有极大的收藏和观赏价值。因此,即使发现不多,却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法门寺出土的121件(组)金银器,数量、种类多,有一定的组合关系,绝大多数年代、产地明确,在过去考古发现中未曾有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中国关于唐代金银器研究与其它方面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相比开展较晚,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6.
一、引 言 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有三大谜案长期得不到解决,即探求柴窑、邢窑、秘色瓷的真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陶瓷考古事业的迅速发展,这些迷案终于有了破解。八十年代初在河北临城县找到唐宋邢窑遗址。一九八七年四月,法门寺塔地宫的发掘,出土十四件秘色瓷又揭开了一项千古之迷。我们相信,随着中国陶瓷考古的不断深入,柴窑之谜最终解决也为期不远了。  相似文献   

7.
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出土丝织品的灭菌剂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门寺地宫的丝织物出土时所面临的问题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轰动了世界,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规格之高确属罕见。据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记物帐记载,仅唐代皇室供奉该寺的各类纺织物共计七百余件。金银器一百二十余件,此外还有大量的漆器、竹  相似文献   

8.
刘宁 《文博》2003,(1):57-58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法门寺地宫文物时,发现有熏香品9件。据地宫内《物帐碑》记载,唐懿宗奉佛的香炉3件,唐僖宗供养的“香囊两枚,重十五两三分”。这是唐代皇帝在宫廷使用熏香器的明证。 熏香,在中国起源很早,《周礼·秋宫·翦  相似文献   

9.
任新来 《文博》2011,(1):68-72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玻璃器,是世界伊斯兰玻璃考古的重大发现。本文通过对法门寺玻璃器的研究,结合国外伊斯兰玻璃器的考古发现与器物特特征,探讨法门寺玻璃器的制造时间、生产地点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法门寺唐塔地宫及中国舍利瘗埋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宫”,顾名思义,就是地下宫殿,亦即人死后在冥界所居之宫室。我国历代统治者们,生前住着豪华的宫殿,乘坐高大的车辆,衣着玉帛丝绸,饮食精馔美味,过着特权生活;死后仍不甘心,妄图把人间的一切都随他阴间去,在冥冥间继续维持其极端腐化、奢侈的生活,其地下陵墓布局和设置俨然是一座地下王宫,所以叫地宫。佛教传入我国后,为了发展生存的需要,也逐渐地接受了中国的传统习惯,按照中国传统的埋葬方式瘗埋舍利,并将在塔  相似文献   

11.
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发现法门寺地宫原是唐密曼荼罗法门寺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陕西省法门寺博物馆馆长韩金科日前向记者披露:以出土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等稀世珍宝而震惊世界的法门寺地宫之谜,经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教授等专家潜心研究已经破译——法门寺地宫...  相似文献   

12.
建于东汉桓、灵时期的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因寺内宝塔裂崩,一九八一年以来曾两次清理出所藏珍本经卷和佛教造像(见本刊一九八五年第六期、一九八七年第三期)。一九八七年四月二日,文物管理部门在塔基地宫内发现了佛指舍利和唐代为迎送舍利而奉献的大批金银器、珠玉法器、丝织品等珍贵文物,引起了考古学界、宗教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3.
吴天才  宋俊荣 《文博》2003,(3):73-76
一、出土丝绸的状况 1986年在重修陕西扶凤法门寺塔时发现了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金银器、瓷器、漆木器与纺织品。据物帐记载,丝织品数量达700余件,且全部是宫廷供奉,数量之大等级之高都是前所未有,如武后裙金袈沙等都是武则天供奉。从丝绸的组织结构来看,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绸几乎包括古代出土丝绸的所有品种,初步取样分析有7个系列48个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五年二月,笔者在曲江乡三兆村工作时,发现大唐甘露寺尼真如塔铭一方,石为方形,高66厘米,宽72厘米,上刻九行九十四字,塔铭全文如下: 大唐甘露寺故尼真如之柩曾祖伯雅高昌献文王祖文泰高昌光武王父智湛皇朝左骁卫大将军西州都督上柱国天山郡开国公尼真如总章二年为亡父出家,即其年三月廿二日亡,上元三年三月十七日起塔于明堂樊川之原,礼也。高昌,即今新疆吐鲁番王都交河城,公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7,(2)
<正>一问题的提出法门寺真身宝塔地宫中出土了极其丰富的物品,其种类与地宫中一通名为《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帐》(以下简称《衣物帐碑》)的石碑内容可以相互印证~([1])。在此碑文记载的众多名物当中,有“随求六枚共重二十五两”的记述~([2]),长期以来,有关这六枚“随求”的记载,引起了众多学者关注。有研究者认为它是指地宫中出土的两颗水晶珠,其象征意义为古代的“随侯之球”,并  相似文献   

16.
张晓娟 《文博》2006,(2):60-64
唐懿宗咸通年间迎送佛骨,盛况空前,糜资无算,宪宗元和之时虽远不及前,参予其事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高僧大德人数之多,仅《物账》、《志文》碑结衔题名者仍达五十人之多,地宫壁面题名者不下六十人。本文想就《物账》、《志文》两碑上结衔题名的这些皇亲、官宦、僧官、大德进行简略考证。  相似文献   

17.
浅谈法门寺地宫出土部分金银器的定名及用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批金银供养器及佛教法器,为我们研究唐代金银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出的还有一通《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帐碑(以下简称《物帐碑》),为我们深入研究法门寺文物提供了最为可靠的依据。本文根据《物帐碑》提供的材料,结合文献资料,对已发表的法门寺的部分金银器的定名及用途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因安置释迦牟尼佛骨舍利而成为我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唐朝每三十年开塔供养,终唐共有八位皇帝七迎佛骨,极盛一时。唐时全寺共设二十四院,各宗兼备,诸门总设,是我国唐代长安佛教会聚之地。一九八七年四月,在法门寺真身宝塔下,发现了掩埋一千一百余年的唐代地宫,随之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轰动于世。在这批器物中,与佛教有密切联系的供养器、法器、生活用具为其主要特征,而这些供养器、法器和生活用具中,密宗气氛十分浓厚,为研究晚唐密宗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法门寺唐代丝绸捻金线是大批量出土的早期中国丝绸装饰金属线。本文以法门寺捻金线的形貌观察和材质科学分析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捻金线制作工艺调查线索,分析"捻"金线的相关历史文献,排除利用其他捻金线技术制作法门寺捻金线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室模拟验证,得出法门寺捻金线是通过对芯线加捻,在芯线旋转过程中将金箔条自动捻绕在芯线外而制成的技术结论。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雷峰塔地宫出土的纯银阿育王塔,塔身内用金棺盛装佛螺髻发舍利,是当年吴越国王钱俶建造皇妃塔(后称雷峰塔)的核心所在,专为雷峰塔打造,是钱俶毕生崇佛的体现。银塔直接仿自延寿造夹纻育王塔(温州白象塔出土的漆塔),间接仿自鄮县阿育王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