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科学救国”这一贯穿整个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潮为出发点,以国民政府及各界仁人志士为抗击日本侵略和发展我国科技事业而作出的种种努力和尝试为考察的客观依据和坐标,以考察抗战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状况和探讨国民政府科技发展战略及其政策法规的利弊得失为目的,以期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教训。全阐述了“科学救国”思潮在抗战时期新的表现形式、国民政府的科技发展战略及其主要科技政策法规,揭示了国民政府科技政策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对坑战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仰湘 《安徽史学》2006,3(5):75-80
蒋百里很早就把日本视作中国国防的首要敌人,预料日本会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拟出持久抵抗、攻守结合的国防战略,并从军事布置、物质准备、工业布局和实施国家总动员等方面,积极筹划抵御日本侵略的国防建设.他的"机动作战"论和组建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开展运动战抗击日军的建议,为中国抗战军事理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抗战必胜"论,更激励了士心民气,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下一份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资源委员会战时重工业建设的资金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委员会战时重工业建设的资金来源王卫星资源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于抗战爆发前创办的主管国防重工业建设的经济机构。早在抗战前,它就开始有目的地筹办国防重工业厂矿。抗战爆发后,为适应战时的需要,资源委员会在大后方兴办了众多的国防重工业厂矿。在战时财政十分...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国民政府最高国防会议决定设立“大本营”,为战时最高统帅机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大元帅,“统率海陆空军”,并“指导全民”,进行抗战。抗战期间,军委会一直是最高统率部,蒋介石始终是最高统帅。第五战区是最大战区之一,战略防御阶段曾进行或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仗打得相当艰苦和顽强,并取得台儿庄大捷等一些胜仗。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军委会设立委员长桂林行营(又称西南行  相似文献   

5.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在没有充分物质与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接受的一场现代战争 ,也促使新中国领导人对国防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并逐步明确了“积极防御 ,防敌突袭”的国防战略方针。 ( 1 )国家发展战略对国防战略的新要求是战略出台的内在动力。通过抗美援朝战争 ,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也使美帝国主义以武力要挟的狂妄气焰有所收敛 ,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在中国历史发生转折的重要时期 ,我国政府适时制定了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成为新中国国防战略诞生的强大动力。 ( 2 )美国敌视中国政策的升级是国防…  相似文献   

6.
杨岁虎 《丝绸之路》2012,(15):55-56
历史上。甘谷是北宋和西夏交战的前沿地带,宋朝廷“步步为营”,每夺一地,便筑城扎寨。安远古城就是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由杨文广部将杨满堂在征战时所筑成的攻防两用的工事,取名“安远寨”,即安定远方之意。它曾是宋朝名将杨文广的屯兵积谷之地,是宋王朝抗击西夏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联苏抗美"的国防战略是"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延伸,但不能将两者混淆。"一边倒"外交战略着眼点在于社会制度的一致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联苏抗美"的国防战略着眼于国家安全和国防巩固,它的提出既有历史经验的因素,更取决于新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它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证明是一个符合当时新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正确的决策,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新年祝词     
《巴蜀史志》2010,(6):1-1
全省方志界的同志们: 又是一年春来到。我们即将告别2010年的辉煌,迎来崭新的2011年。 2010年,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成功抗击青海玉树地震灾害、西南五省市旱灾以及江南、华南洪涝灾害。这一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规划、布局“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之年;  相似文献   

9.
全面抗战爆发后,西北地区的国防地位日显突出,国民政府为了保证抗战的顺利进行,开始推行战时西北卫生计划。为此,国民政府设立了西北卫生专员办事处,统筹西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协助各省建立地方卫生行政体系。在此基础上,西北各省开展了一系列的医疗卫生建设,以满足发展地方卫生、应对战时需求和服务国家抗战的需要。但由于中央和地...  相似文献   

10.
许金生 《民国档案》2004,18(4):100-104
日本侵占海南岛时期曾进行过各种所谓经济“开发”活动,石碌铁矿的“开发”便是其中之一。由于战时日本铁矿石紧缺,藏量大、品质优的石碌铁矿成为日本军部和“国策会社”不惜财力物力“开发”的对象,是其在南方地域最大规模的国家性“开发”事业。透过日本对石碌铁矿的“开发”,可以看到日占海南时期的“开放”重点正是矿山,其“开发”目的则在于掠夺铁矿石这一重要战略资源,为其侵略战争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七七事变前国民政府的经济备战--以翁文灏为核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先后任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秘书长和军委会资源委员会秘书长的翁文灏为中心,考察1932年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至1938年初战时经济体制建立期间,国民政府以工矿业为重点的抗战经济准备工作。作者认为国防设计委员会的成立,标志国民政府抗战准备工作的开始。1935年4月国防设计委员会改组为资源委员会,成为国民政府经济备战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所做工作在抗战初期确发挥了一定作用:一,开展调查设计工作,为制订政策、战时动员及后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二,主办特矿贸易,换取了重要且希缺的外国贷款,进口了大量武器和工业设备。三,经济备战工作吸引和组织了国内一大批学者和技术专家投入到对日抗战工作中,同时也为抗战时期的后方经济建设储备了人才。四,主持厂矿内迁运动,改变了中国工业的不合理布局,推动了内地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战时后方经济开发建设。国民政府经济备战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客观效果亦有限,不应盲目夸大,以偏盖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档案馆藏蒋介石日记、台湾"国史馆"藏蒋介石档案和外交部档案、广东省档案馆藏财政厅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重庆档案馆编四联总处史料集、民国报刊杂志等原始史料为依据,考察了国民政府管控侨汇的机构、政策、流向变迁历程及其成效。认为战时侨汇是外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金融抗战和军事国防联动布局的关键物资,国民政府对侨汇管控有其金融抗战和国防战略部署的双重需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侨汇管控存在着复杂的政策调整和隶属机构的变迁,这些措施增加了海外侨汇流入祖国。四联总处、财政部、中国银行和中央银行对战时侨汇管控做出重要贡献。文中1940—1945年度中国银行经收美元和英镑外币侨汇数额的统计图,填补了战时侨汇本币和外币统计数据欠缺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资源委员会与战时国防重工业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委员会与战时国防重工业建设王卫星抗战爆发后,中国不仅进行了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同时也进行了全国经济的总动员,使中国的经济迅速转入战时轨道。资源委员会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最重要的筹办、主管、经营国防重工业的经济部门,其自身及所属重工业厂矿的发展与否,直...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民众在战区和后方掀起了抗日高潮,相继出现了各种抗日团体和广大热血青年纷纷奔赴抗日前线的热烈场面。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妇女们也不甘示弱,她们联合成立了“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及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中国战时儿童救济协会”、“中华慈幼协会”等以中国各界妇女为主的抢救和教育战争灾难儿童  相似文献   

15.
1941年美国同时冻结中、日两国资产,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远东政策的转折,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局势的演变。在该案酝酿、决策和实施过程中,中国因素均产生独特影响,彰显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中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面对中国战时外汇危机,美国总统特使居里提议冻结中国在美资产以实现“外部外汇管制”,中方进而要求美国政府将冻结中、日资产两案捆绑进行。为促使美国政府内部统一意见,国民政府积极配合罗斯福总统的特使外交,并与美国财政部合作开展对华经济调查,经过长达半年的反复磋商,就中国外汇管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与美方达成重要共识。在美日谈判之际,国民政府竭力敦促美国坚守冻结日资的底线,有力推进了战时中美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开辟了中、美、英等国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丁锦松 《神州》2012,(30):11-11
明治维新后,以“开国进取”为国是,日本逐步建立了近代化的陆军和海军,并制定了立足于本土防御的“北守南进”战略。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日俄战争。战后,日本的国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日本吞并了台湾和库页岛南部,确立了在朝鲜的特殊地位,中国东北也成为其势力范围,如何保护及扩张海外权益就成了日本国防政策的最重要课题。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传统的“北守南进”战略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变革。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帝国国防方针也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7.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俄国初期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作为一个特定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一项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不是一项事先制定好的政策,加之在执行过程中,又受到“战时共产主义”思想的严重干扰。使它从一系列特殊措施发展并几乎完善成了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独特方式。因此,我们对“战时共产主义”的研究和分析,必须首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思想作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外敌压境的情形下,如何整合党政军各机构,建构国民党的战时顶层设计,以应对战争考验,是困扰蒋介石的一道难题。1937年8月成立的国防最高会议和1939年2月建立的国防最高委员会成为蒋解决这一难题的"答案"。事实上,由于国防最高会议与身负战时指挥职责的大本营同时创设,作为国防最高会议后继者的国防最高委员会,只继承了其前身战时决策机构的身份,并不负责军事指挥,且始终未能摆脱烦冗的日常政务。蒋介石通过组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重整各专门委员会,继续壮大自己的智囊团队和幕僚组织。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创设,客观上加强了蒋介石的个人集权。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二战期间中美战略关系及中国抗战地位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美战略关系的研究 ,是考察中国与美国战时战略关系和中国抗日战争世界性地位的重要方面。但是 ,从研究的起源看 ,学术界 ,特别是国外及中国台湾学者较多地集中在解释“丢失中国”的责任方面 ,这对于战时中美战略关系和中国实际战略地位的研究起到了某种导向作用。2 0世纪 50年代 ,美国对战时中美关系的研究 ,与中国革命胜利这一东方最伟大和最成功的历史实践联系在一起。从美国政府1 94 9年发表《美中关系白皮书》 ,到 1 953年至1 959年美国陆军部历史学家查尔斯·罗曼纳斯和赖利·森德兰编撰的 3卷本《中缅印战区史》…  相似文献   

20.
论冷战期间美国的“隐蔽行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建才 《世界历史》2005,8(5):56-66
“隐蔽行动”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主要战略之一,是服务于遏制大战略的一个重要子战略。冷战爆发后,面对苏联的激烈反击,杜鲁门政府很快制订了这一战略予以抗击。之后美国历届政府都继承实施了这一战略。随着冷战格局的变化,美国隐蔽行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作为美国冷战战略库中的一件重要武器和遏制大战略体系中的一根重要支柱,隐蔽行动战略的实施对促使苏东裂变、美国赢得冷战起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