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代是新疆历史上经济开发规模最大、开发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也是新疆城市发展最快、城市地理变化最明显的时期,因而,从总体上研究这一时期该地区城市人口及城市规模,对西北历史地理的研究应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薄弱。本文首先分析了清后期新疆城市人口的统计原则,从清前期天山南北主要城市的人口数量及城市规模、清后期新疆主要城市的人口数量及城市规模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述论,初步探讨了形成这种人口规模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衡宗亮 《清史研究》2020,120(4):101-111
乾隆年间,清朝在统一新疆进程中,试种豌豆成功后推广种植。清代新疆前期豌豆的种植区域在天山北路有哈密、巴里坤、乌鲁木齐、伊犁以及塔尔巴哈台;天山南路主要有喀喇沙尔、叶尔羌、和阗等地。豌豆在新疆的种植对于清代西北边疆治理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军需、节省帑币、促进农业生产和丰富民众饮食生活。  相似文献   

4.
屯垦是我国历代政府开发边疆、巩固国防的重要国策之一。历代屯垦以清朝在新疆屯垦时间最长、范围最广、人数最多,取得的成效最为显著。屯垦不仅为戍边的军队提供了物质保障,维护了边疆的稳定,巩固了祖国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屯垦文化。屯垦文化对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进步、维护祖国统一,特别在增进新疆多民族文化融入中华文明方面,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鄂对家族与清代新疆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对家族是清代新疆重要政治势力之一,本将该家族放到清代新疆政治中进行考察,分析了该家族投清之背景和影响、家族成员担任阿奇木伯克的状况、对清代新疆政局稳定的影响等几方面,认为该家族是清朝统治新疆的重要依赖对象,为维护边疆的安定和国家的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冰岭道"作为天山南北之间的重要交通道路,其在清代新疆历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却相当缺乏,缘此,本文在对诸多史料梳理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该道的命名;道路的台站、住宿与交通工具等建设;道路的里程;道路在军事、屯田与贸易等方面的使用;以及道路在清代新疆历史中的地位问题。并考证出冰岭道在道光年间那彦成的新疆善后处理中并未封禁的史实。  相似文献   

8.
新疆在清朝统治下政治局面和社会秩序都比较稳定,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清代根据新疆的历史与现状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伊斯兰教政策,恩威并用,政教分离,包括宽待与优抚和管理与限制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10.
关于新疆维吾尔族伊斯兰教教派性质问题 ,学术界有人认为 ,清代前期是苏非派居主流地位 ,而晚近以来的逊尼派是由苏非派转变而来的。本文不赞成此种观点 ,认为有清一代新疆维吾尔社会如同今日一样 ,都是传统逊尼派性质 ,不存在苏非派曾居主流之势 ;清前期的和卓家族虽出自苏菲神秘主义教团 ,但并未改变当地伊斯兰教的传统逊尼派属性 ,进而认为现代新疆那种在宗教礼仪等方面与传统逊尼派有明显差别的苏非派(狭义依禅派 )是清末民初出现于南疆的 ,此前没有此类教派存在的明显迹象。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一片被尘封了两百余年的"后龙"风水禁地,这是一片距离北京城区仅1.5小时车程的绝色风光,这里遍地涌泉,草木丛生,古树参天,野兽成群,这里便是"京东绿色宝库"——河北兴隆。为皇家陵寝选择修建之地是历代君主为巩固皇权、延续统治的重要事宜。1661年,经过多方探寻,清代顺治皇帝在遵化选定了一块风水宝地。自此,清东陵开始修建。2000年,以清东陵为代表的明清皇家陵寝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  相似文献   

12.
清代鄂尔多斯地区的垦殖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农牧业交错带上。当它被游牧民族占据时,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中原王朝国力强盛,占居该地时,便转而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秦、汉、唐、清等朝代便是如此。清代随着国家的安定与清后期财政支出的增加,对鄂尔多斯的垦殖从禁止到弛禁直至规模持续上升,超过以前任何朝代。本文以垦殖力度的差异将其垦殖活动分为两个时期加以考察,前一个时期自清初至光绪二十年,这一时期经历了从禁垦到驰禁的过程,开垦规模逐渐扩大,一些水利工程也开始兴修;后一个时期则是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放垦阶段,各旗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垦。  相似文献   

13.
基于原始契约与刑科题本,本文揭示了清代地权交易的三大类型,一是债权型融通,二是产权转让,三是股权交易出现.借助于土地但不发生产权最终转移的融通性债权交易的各种形式常被混淆,本文加以考辨与厘清:"押",以土地为担保并以地租或利租来还本付息;"典",约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转移与收益占有来偿还借债;"当",以地权为中介的各种借贷形式;"抵",发生地权分割,并以此抵还欠债.清代出现的这些交易手段使农户在保有地权的同时实现其融通性需求,它们与现代金融工具相似,其名称与方式延续并沿用至今.地权转让与收益补偿等交易形式则包括活卖、绝卖、佃权顶退、找价、回赎等,其规则取向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地权所有者的权益.土地经营的合伙制与股权交易亦开始出现.凡此多样化的交易形式,不仅在金融工具缺失的时代充当了资金融通工具的替代,农户赖以济危解园,更促进了土地流转,使生产要素组合与资源配置通过地权市场得以活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清代北京旗人舍地现象研究——根据碑刻进行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萌 《清史研究》2003,14(1):36-47
本文依据碑刻拓片 ,对清代北京旗人将土地施舍给寺庙宫观的现象进行了研究 ,主要考察施舍地的来源、施主的身份 ,施舍地的对象、施舍地的影响 ,认为旗人舍地产生了两方面的后果 :促进了寺观大土地的发展 ,又造成旗地的流失。  相似文献   

15.
东北边疆地区的科举家族,由于史料的缺少,向来无人研究。本依据近年来台湾出版的《清代朱卷集成》中的11份东北籍进士会试履历表中的资料,将9个进士家族分为世代官宦、军功、力田三种类型。透过不同类型进士家族的发迹史和珍贵的史实证明。经济基础是东北士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先决条件,化传统是考取进士的重要因素。并且论证了进士家族对边疆地区教育发展、化建设、公益事业和中央对地方政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冰岭道作为乾隆平回之后为屯田伊犁而设的首条官方台路,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较为缺乏.近年来,虽有学者对冰岭道做了专门探讨,但对于此路最为重要且变化最为剧烈的建置初期的情形,却由于汉文史料的匮乏而论述简略,考证失实.有鉴于此,本文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满汉文史料,对冰岭道的建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