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菊梅 《环球人物》2013,(19):57-59
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程中,在品牌品质全球化的道路上,中国汽车人还需努力中国第一个拥有汽车的人是谁?是慈禧太后,时间是1900年。但直到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破土动工,中国的汽车工业才正式扬帆起航。到2013年,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风雨雨,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汽车也从百姓眼中的奢侈品变成了今天的代步工具。现在,我国汽车年产量1900万辆左右,保有量达到1.25亿辆,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备受各界关注。潜力巨大的中国汽车业,正不断提供科技进步的动力,不仅改变着中国的产业结构,也改变着中国人的  相似文献   

2.
张震 《文史天地》2014,(5):38-41
正近代封闭的中国是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的,古老中国在饱受西方侵略的同时,一些先进的现代文明也开始进入。汽车在发明后不久也进入中国。在外国汽车满街跑的时代,拥有国产汽车是许多中国人的梦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终于诞生了。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了内燃机汽车,并获得了世界上第一项汽车专利,这标志着汽车的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3.
现代汽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2010年的总销量已经超越福特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在这超越的背后,是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继续位居世界第的新闻。顺理成章地,现代汽车也把比索纳塔更高等级的全新雅尊引入了中国。至此,现代汽车已经把旗下所有主力车型悉数带给中国消费者。第代雅尊诞生在1986年,而这车型推出至今,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25万辆。即将来到中国的第五代雅尊,正是现代汽车在高速发展阶段,历史3年半并花费27亿人民币塑造的款  相似文献   

4.
陈美杉 《神州》2013,(20):260-260
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着来自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国民经济,成为了大局谋划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不容小觑。根据统计,中国汽车工业出口呈现良好态势,世界总体汽车行业同样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中国汽车工业的出口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自主品牌汽车在整车出口中占有较高比重,一方面表明“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世界并得到认可,另一方面督促中国汽车制造业注重自主研发和所有权掌控。  相似文献   

5.
1月13日,在展示世界汽车工业最高水平的北美车展上,眼尖的欧美媒体很快发现了一个变化:中国的吉利、长丰、中兴等5家汽车厂商一齐亮相,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参展数量创下了历年之最。就在很多汽车人为此欢欣鼓舞时,中国汽车界却传出一个声音——"走出  相似文献   

6.
这一代中国汽车人要完成造车而不是生产汽车的理想,要不然中国就只是一个生产工厂对于中国汽车人来说,合资生产与自主品牌似乎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情结:一方面,主流的汽车制造商全部打上了"合资"的印记。同时,自主品牌又成为每个企业"政治正确"的旗帜。  相似文献   

7.
《环球人物》2012,(33):93
初识双龙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圣来先生,给笔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周到热情但略带拘谨。也许是因为双龙汽车早年在中国市场的不如意,以及2011年二次进入中国后,所面对的复杂市场形势和经营指标,给这位双龙汽车中国区的最高负责人的身上增加了太多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sarah 《世界》2014,(11):152-155
由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和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主办,ams车评《汽车博览》承办,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赞助的2014年首届“中国国际名城经典汽车巡礼”北京站于2014年9月12日正式拉开帷幕。大众汽车集团旗下7大品牌及经典车发烧友携多部惊艳绝世的经典车出征巡礼活动。伴随着经典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首届“中国国际名城经典汽车巡礼”启动仪式拉开帷幕。赛事采取恒时赛制,由北京与上海两城赛段组成。第一个赛段为北京至张家口,全长550公里。第二个赛段为上海至干岛湖地区,全长508公里。两站全程包括市区路段、高速公路、国道、山区等多种行驶路况,不仅是国内外经典汽车的一次集中展示,更能展现这些名贵老车跑起来的英姿。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着来自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国民经济,成为了大局谋划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不容小觑。根据统计,中国汽车工业出口呈现良好态势,世界总体汽车行业同样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中国汽车工业的出口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自主品牌汽车在整车出口中占有较高比重,一方面表明“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世界并得到认可,另一方面督促中国汽车制造业注重自主研发和所有权掌控。  相似文献   

10.
全方位记录中国汽车营销发展历程的“大史记”。作者向寒松,资深汽车记者。他以宏观的视野,认真梳理了中国汽车营销二十年间的重大事件,特别是对2000年中国车市“井喷”以来的汽车界的大重组、大兼并、大动荡、大调整进行了完整的记录,对汽车厂家所策划的营销事件、营销创新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汽车营销大史记。  相似文献   

11.
梅林  崔庠  刘继生 《人文地理》2005,20(4):78-81
汽车工业旅游资源具有融求知与审美于一身,集观光与购物于一体的多功能性。国外汽车工业旅游早已兴起并且发展迅速,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汽车工业旅游资源。本文论述了汽车工业旅游资源的内涵、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原则,并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一汽"汽车旅游资源特点,提出"五大项目、四区、二线"的开发利用构想。本文认为我国汽车工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只要开发得当,其旅游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值得旅游部门和汽车企业深化挖掘。  相似文献   

12.
《世界》2013,(8):178-179
斯巴鲁作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汽车生产厂商,在致力追求汽车技术发展和生产节能环保的高性能汽车产品的同时,一直积极关注和支持中国的自然生态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13.
购车狂潮     
《华夏地理》2008,(5):208-209
中国民众仍然处于对私车的早期“热恋”阶段,小汽车的人均占有率只相当于美国1915年的水平,但正在飞速增长。最近,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而美国的汽车文化已然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比如人气颇旺的汽车俱乐部,“自驾游”和免下车快餐店,更不要说交通拥堵和熏眼睛的尾气烟雾了。  相似文献   

14.
Travel&Events     
《世界》2014,(12):163-166
劳斯莱斯汽车古思特系列Ⅱ中国首试近日,劳斯莱斯汽车在京启动为期一周的古思特系列Ⅱ“宁谧商旅品鉴非凡”品鉴之旅活动。这是古思特系列Ⅱ车型继8月底在成都车展首秀之后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劳斯莱斯汽车有限公司新任中国区总监李龙出席活动并致辞。  相似文献   

15.
1921年11月26日至12月7日在上海法租界凡尔登花园举行了一次为期12天的汽车陈列观览大会,“不独为我中国所未有,亦为远东空前之盛举也。”从此,中国正式开始与世界范围之内的“汽车潮”谐振,这不啻为中国实业发展注进了新的因素。 中国出现汽车始于何时没有准确的资料显示,若以开埠最早的上海、广州为例大致可为参照。上海输入汽车最早可追溯到1901年,当时匈牙利人李思驾驶汽车进入上海,这是在上海出现的第一辆汽车,时输入两辆,均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产品,车身外形类似当年的敞篷马车。“汽车首次发现于广州市…  相似文献   

16.
自双龙汽车2005年成立中国总代理以来,扎根上海开始了中国市场的高歌之旅。在2年多的时间里,双龙汽车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市场,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市场腾飞。至今年7月,双龙汽车中国市场整车销售较去年同比增长300%以上;到7月份,07年销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销量,增幅达到160%,在国内众多SUV品牌中增长率第一。  相似文献   

17.
《世界》2012,(7):191-191
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截至2012年4月,斯巴鲁汽车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20万台。作为一个纯进口汽车品牌,斯巴鲁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以迅速递增态势实现了销量的不断翻番,如今达成20万台的市场保有量,显示了斯巴鲁在中国大陆市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8.
《世界》2014,(6):161-161
4月20日,第十三届北京国际汽车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正式拉开帷幕。起亚汽车(中国)携虎啸家族全系车型,以其全球品质和不凡品位,演绎本次展会主题“汽车让未来更美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这个昔日的奢侈品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国内汽车需求增长迅猛。望眼全球汽车市场,中国的轿车工业一枝独秀。全球知名厂商纷纷到中国合资建厂,导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新车型如雨后春笋般的让人目不暇接,车型的更新换代也更加频繁。一款新车往往不到两年就已过时,这让把汽车视为奢侈品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实在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20.
他曾是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日产公司的高级副总裁,为了全力投入与中国的合作,他离开了原岗位,在中国的山沟里度过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领衔打造一个中国最大汽车合资企业,为中外合资企业摸索了一条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