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发展有许多出人意料的结局,直皖战争中皖系的惨败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事件。虽然后来人们分析了直胜皖败的众多原因,如人心的向背不同、战略战术的优劣不同等等,但笔者认为,考察皖系失败的原因,最重要的应从战前徐树铮活动的角度着手,本文试图就徐树铮与皖奉联盟这个层面进行分析,以对皖系失败作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安福俱乐部(成立于1918年3月,位于北京安福胡同,是依附于皖系军阀的政客集团活动场所)在民国史上,声名狼藉。多半是因为跟这个俱乐部有关的国会,在选举方面有太多的污点。1917年的夏天,在打败复辟的张勋,三造共和之后,段祺瑞如愿以偿地控制了北京政府。临时接任总统的冯国璋斗不过段祺瑞。各个省  相似文献   

3.
从1918年8月到1920年8月的两年间,吴佩孚实现了从"北洋师长"到"政治领袖"的身份转型,而这一转型,除了吴氏拥有的军力因素之外,还与其借助大众媒介的宣传造势有关。也就是说,吴佩孚是通过"公电"媒介来传播他的"民治主义"、"民族主义"、"和平主张"而获得社会舆论的支持。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语境下,吴佩孚应时而动,通过大众传媒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反对"军阀主义"和重视民意的爱国军人形象,而将段祺瑞、徐树铮为首的皖系军阀作为对抗五四新潮流的"反面对象",予以尖锐批判。在与皖系军阀的政治较量中,吴佩孚高举反日爱国的民族主义旗帜,获得了政治斗争的话语权,并最终通过1920年的直皖战争打败皖系军阀,实现了他的政治优势与军事优势的双结合,完成中国政治权势从皖系到直系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1919年南北议和,是北洋军阀同南方军阀勾心斗角、争权夺势的重大举动。此举始终牵掣于北南双方各派系之争。就北方来说,尤其牵掣于直皖之争。直系力借议和排斥皖系,皖系则对议和力图抵制。最后,在南北双方都缺少诚意的情况下,议和破裂。徐树铮是当时纵横捭阖的人物。本文专门研究他与议和的关系,研究他对议和的认识、破  相似文献   

5.
徐树铮(1880——1925),字又铮,江苏肖县(今属安徽)人。1905年赴日本学习军事。1910年回国后,随段祺瑞参助军事。1914年至1925年,历任北京政府陆军部次长,国务院秘书长,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考察欧美日本政治专使等职。这样一位皖系军阀中的中坚人物,曾与伟大的民主圭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有过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1920年7月皖系军阀在与直系军阀的战争中遭到惨败,段祺瑞被迫下野,徐树铮匿居驻华日本使馆并于不久出逃,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然而,他是如何从日使馆逃出的?出逃后前往何处?又干了些什么?人们就不那么清楚了解了。  相似文献   

7.
边业银行有旧边业银行和新边业银行之别。边业银行最早是由西北筹边使、皖系军阀徐树铮以"开发边疆,巩固国防"为名呈请北洋政府立案,于民国七年(1918年)设立的。边业银行成立后即享有发行纸  相似文献   

8.
随着直皖矛盾激化,段祺瑞为了维持在北京政府中的地位及完成南北统一,以中国对德宣战参加一战为契机,在日本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下,编练了参战军(一战结束后改称边防军)。约同一时期,皖系干将徐树铮编练了西北边防军。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边防军和西北边防军均不同程度卷入。皖系战败后,两军除少数阵亡,部分被遣散外,余部被直奉瓜分,最终归于消亡。  相似文献   

9.
兰池 《民国档案》2017,(2):111-117
1919年6月13日,北京政府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7月12日,安福系占据多数议席的国会参、众两院议决通过了《西北筹边使官制案》,它作为北洋政府的一大"官制案",备受当时各种政治力量及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西北筹边使权力甚大,被指"因人设官"。尽管面临多方利益冲突,国会仍力排他议,"从速通过"了这一官制案,使之名正言顺。这既是皖系军阀意志的渗透,也是各方利益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奉系政治舞台的支柱——边业银行及其钞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学源 《中国钱币》2005,9(2):62-67
奉系军阀是民国初年到“九·一八”事变前,中国社会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它从奉天起家到统治整个东北,进而将势力扩展到华北地区,纵横半个中国。作为这支强大政治势力的经济支柱———边业银行及其钞票,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一、边业银行历史沿革研究边业银行的学者,习惯把边业银行划分为旧边业银行与新边业银行(或称东北边业银行)。旧边业银行是由西北筹边使、皖系军阀徐树铮“以开发边疆,巩固国防为名,呈准当时的北京政府立案”①而设立。旧边业银行成立于民国七年(1918),总行设在库伦,不久迁至北京。它以发展边疆实业为宗旨,列入徐氏…  相似文献   

11.
一、皖系军阀控制中央政权的主客观原因(一)皖系集团是包括了各种人材的势力网络清末民初,在段祺瑞政治地位日益重要的同时,他的周围逐渐积聚了一批军人、官僚、政客,形成皖系集团。这个集团以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乡关系、亲属关系等为纽带,形成了一个包括各方面人材的势力网络。这些人是皖系能够控制中央政权的骨  相似文献   

12.
直皖战争与日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皖系军阀是日本一手扶植的亲日势力,在皖系控制下的北京政府(1916年6月—1920年7月),其对内对外政策,完全服从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需要。日本以金钱、军械武器支持段祺瑞在北洋派中扩充皖系的军事实力,从而在北方形成了皖系军阀的反动统治政权。在直皖两派的矛盾和斗争中,日本始终是压制直系扶植皖系。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各种形式出卖国家主权利益,使日本在华攫取了大量政治上、经济上的侵略特权。故而支  相似文献   

13.
本卷叙述的内容,是以北洋军阀皖系统治为中心的中国政治斗争与变化过程。时间从1916年6月袁世凯败亡后,段祺瑞上台,皖系军阀开始控制北京中央政权,到1920年7月直皖战争,直胜皖败为止,前后正好四年。  相似文献   

14.
“武夫当国”的北洋时期,军阀政客、官僚名流你方唱罢我登场,潮起潮落,上演了一幕幕悲剧、喜剧、丑剧、闹剧。这些军阀政客为了各自的利益,常常结成联盟,明争暗斗,相互厮杀,弄得硝烟不断、国穷民怨。两度出任国务总理的靳云鹏算得上是个特殊人物:身为皖系骨干,段祺瑞手下的“四大金刚”(另三人为徐树铮、曲同丰、傅良佐)之首,却同时和直系、奉系政要关系密切;一手把持军政大权,另一手伸向经济领域;善打“政治麻将”,玩弄权术,但在外敌面前尚能保持民族气节。其复杂多变的人生经历,彰显了民国乱世的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15.
徐树铮与张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二五年,徐树铮以段祺瑞执政特派的“考察欧美日本各国政治专使”名义,组织并率领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德国、苏联、波兰、捷克、比利时、荷兰、美国、日本等十二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十二月十一日回到上海。为了维护段祺瑞为首的中央政府,他准备去南京联络孙传芳。孙传芳时称苏皖赣浙闽五省联军总司令,企图捧张謇作北京政府临时总统,而由自己操纵中央实权,得知徐树铮考察归来并有联络之意,亦想利用徐树铮,于是复约徐到南通访问张謇。  相似文献   

16.
吴光新是北洋时期皖系军事政治集团中的重要成员。他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归国后先后充任北洋第三镇炮兵管带、奉天混成协标统、第十三混成协标统、第一军参议官等军职。民初深受袁世凯器重,1914年4月被擢升为陆军第二十师师长,是皖系成员中最早担任师长职...  相似文献   

17.
徐树铮与外蒙古撤治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9年。在外蒙古撤消自治已具备相当有利的客观条件的前提下,徐树铮抓住有利契机,经过深思熟虑的准备,运用正确的策略方针。把握和推动时局,迅速和平地完成了撤治使命,使外蒙古最终于1919年11月17日正式呈请政府“情愿撤消自治”。徐树铮在撤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外蒙古回归,不仅在外交上打击了一切侵略、分裂势力,政治上实现了民国以来的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与统一,而且撤治本身对外蒙古社会的政治稳定、经济化的恢复和发展均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徐树铮(1880—1925年),安徽萧县人。少时徐树铮机敏过人,却顽劣不堪,一次乡中小儿分作两队交战取乐,徐树铮领一队游戏,对方某小儿年长,虽机智不及徐树铮,但勇猛过之。徐树铮不能抵挡,遂暗中削竹签藏在身上,待两队小儿再游戏时,以竹签将其刺伤。徐树铮自知惹出大祸,径自逃出,躲在神龛下3天才敢回家。  相似文献   

19.
1920年7月,直皖两派军阀争战,直系吴佩孚率部攻占了北京的琉璃河、长辛店。皖系段祺瑞眼看大势已去,政权不保,又让王士珍出来帮忙,说:“老聘哥,你不能不帮忙呀,请你去长辛店一趟,跟他们说一说,我把国事都交出来,让他们干好啦!”王向以和事佬自居,便约江朝宗、王怀庆等北洋元老到长辛店作说客。吴在长辛店车站布置了盛大欢迎会。王对吴说:“战争是你们胜利了,但要适可而止。这都怪徐树铮不好,不怨芝泉(段祺瑞的字),现在他已后悔了。子玉(吴的字)听我的话,我不会让你们吃亏,一定让你们出这口气。你们不要前进啦,一切都好商量。”吴事先已和部…  相似文献   

20.
莫建来 《安徽史学》2006,17(1):82-87
皖系军阀是北洋军阀集团中与直系军阀、奉系军阀鼎足而立的三个重要派系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占据重要地位并产生过相当大影响的军阀派系.关于这一派系的形成问题,学术界尚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从近代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最、段祺瑞的个人因素以及清末民初各种势力之间的矛盾争斗三个方面,对皖系军阀的形成问题作了专门而较有深度的论述,揭示了皖系军阀的形成原因及其由胚胎而胎儿而脱胎成为军阀派系势力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