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株潭城市群服务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业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是真正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通过设计一套评价服务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根据这套指标体系来评价长株潭城市群服务业区域竞争力时发现,长沙服务业竞争远高于其他两个地区,株洲次之,湘潭排名虽然最后,但发展潜力很大。因此长沙应继续深化服务业改革,株洲应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加快传统行业改造,大力发展新兴行业;湘潭服务业应合理规划,选择重点行业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1990—2013年的数据,利用区域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测度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并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量化为交通投资水平和交通规模水平,运用计量方法研究城市群一体化水平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1993—2004年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水平较低且增长缓慢,2005年以来一体化水平迅速提高;1990年以来交通投资水平、交通规模水平的增长是不同步的,但他们之间差距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在不断的缩小;城市群一体化水平与交通投资水平、交通规模水平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后者的提升会促进前者的发展,但交通投资水平对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冲击及贡献比交通规模水平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响应关系模型,对2001-2015年间研究区域城镇化发展进程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动态过程进行定量研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变化特征以及两者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处于快速城镇化和规模扩张阶段,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水平高于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区域用水负荷逐年增加,虽然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但水资源自然禀赋和开发利用程度受区域水文条件的影响显著。在2001、2005、2007、2009、2011年,长株潭区域城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资源系统的约束。协调好城镇化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变规模外延扩张模式,以控制水资源总量、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减弱水资源系统对城镇化发展的制约,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区域物流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物流是目前国内外重要的经济发展趋势,区域物流对于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有重要作用。本文在阐述区域物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物流的特征;并从理论上构筑了区域物流体系,包括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区域物流企业、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区域物流管理和中介、区域物流需求等四个子系统;同时阐述了国内外区域物流的发展经验,探讨区域物流的发展规律;最后基于理论构筑和实践分析,提出了我国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部地区崛起的城市群整合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发曾  张伟 《人文地理》2009,24(5):55-60
为协调区域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国家作出了"中部地区崛起"这一重大决策。中部6省分别拥有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和太原城市圈等6个城市群,城市群的整合发展在推动中部崛起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主导作用。在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现实基础与综合实力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部崛起的城市群整合发展的总体意向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整合发展的总体框架为: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增长板块,中原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北、南牵引增长版块,沿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构筑两条南北、东西向城市群发展核心轴带,6个城市群并力互推,形成纵贯中部地区的"倒Y"字形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在新区域主义理论视角下,借鉴城市引力模型、经济网络结构模型和比较集中系数的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水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化过程呈现出“高-低-高”的“V”字型特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0年到1990年区域一体化程度较高的阶段,后计划经济是其发展的时代背景;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到2000年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是区域一体化的低谷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在2000年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城市群进入区域一体化程度更高的阶段。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影响因素逐步由政府力量为主转为市场力量为主,呈现出明显的新区域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曾鹏 《人文地理》2008,23(4):58-63
中国十大城市群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因此,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过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因素分析与分类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科学评估及比较,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四大集团的非均衡区域差异分布。同时分别提出了缩短领先型集团、挑战型集团、追赶型集团、后进型集团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非均衡差异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网络化是城乡之间多种物质的动态流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城市群形成发展过程中理想的城市化模式。本文根据城市流强度值确定长株潭城市群三级网络节点,构建城市网络联系模型来确定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网络联系,从而构建长株潭城市群网络的基本形式。研究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处于单核心集聚的城市群演化初级阶段的特征,与发展成为功能互补、水平联系和交互增长的网络城市差距很大,必须通过调整网络各节点产业结构、加强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发展信息网络化、建立政府合作新机制等措施增强城市网络联系,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申立敬  程广斌 《人文地理》2016,31(5):126-132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暨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的我国境内西北地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隶属度模型及潜力模型等对西北地区城市群空间联系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伴随该区域城市群的迅速发育,城市间最短时间距离缩短,通达性大为改观;城市群城市空间联系强度水平较差,空间分异呈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受最短时间距离影响明显;城市群内城市受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西北地区城市群潜力值整体呈东西两头好、中间凹陷的"哑铃型"状态,各城市群内城市集聚能力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
陈湘 《湖南文史》2008,(9):49-50
长株潭一体化自1982年被张萍提出来后,至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终于获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11.
省域旅游竞争力的空间格局与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系统梳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主要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搭建省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法,以省域为研究单元,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竞争力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规模实效因子、企业活力因子、经营绩效因子和消费支撑因子是影响我国省域旅游竞争力总体水平的主要因子,4项指标对我国省域旅游竞争力的累积贡献值已经超过80%;从空间结构上看,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间旅游竞争力总体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东中西部地区各省份的旅游竞争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梯度递减格局,东部地区省份的旅游竞争力水平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但一些省份也表现出一定的变异特征。从旅游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角度出发,研究认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区域旅游产业的效益更多地来自于全方位和全要素的产业发展,而这些要素既涵盖旅游系统内部的各项要素,又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必须强调各项要素的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一体化自1982年被张萍提出来后,至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终于获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13.
曾鹏  魏旭  胡月  段至诚 《人文地理》2022,37(3):88-98
以中国19个城市群及全国29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2010—2019年中3个年份的相关数据,基于辐射场强模型,在识别城市群发育格局的基础上,将城市群发育情况与政府部门出台的城市群规划进行比较,归纳城市群发育与规划之间适配性的现状及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10—2019年,城市结节性指数具有与行政级别关系密切的梯度特征,少数国家级、区域级城市群在规划期内辐射扩散效果一般;总体来看,城市群发育与规划的适配性呈“东—中—西”依次减弱的空间格局,城市群发育范围虽呈扩张态势,但规划的城市群中仅有9个城市群被识别出来,其余规划的城市群仍不足以成为城市群;具体来看,区域差异明显的问题仍旧突出,识别出的城市群适配性虽逐年增强,但城市群核心城市发展、城市群发育等级、范围内城市数量等方面与城市群规划的适配性较差,具有参差不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董会忠  韩沅刚 《人文地理》2021,36(6):96-107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考察了2010—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呈“下游领先、中游振兴、上游落后”的空间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民生低下是首要制约因素。②高质量发展水平趋于收敛,但区域差异显著,资源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趋同。③高质量发展耦合逐年攀升,协调度下降趋势明显,东西非均衡化特征突出。④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性由多因子共同作用,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完善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强化作为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提出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的构想,其中“南拓”就是要依托南沙地区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大手笔地建设南沙港。以港口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大工业、大物流、大交通发展战略.在新世纪全面提升广州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战略地位,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年多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进行综合评价还在探索之中。本文从理论依据、指标体系建构、具体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并从实证的角度加以论证,既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又为精品课程群建构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杨洋  马学广  王晨 《人文地理》2015,30(5):91-98
基于长时间序列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本研究从国家、八大经济区、省、地等四个尺度综合分析了中国1992-2010年土地城镇化水平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1992-2010年间:中国土地城镇化水平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为8.34%,明显高于同时期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土地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十分显著,东部沿海经济区在八大经济区中土地城镇化水平最高且增长速度最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土地城镇化水平远高于其它省区;土地城镇化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长三角、山东半岛、海峡西岸等11个城市群地区。  相似文献   

18.
长株潭城镇体系的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长株潭地区现有3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177个建制镇及360多个集镇,是湖南省城镇体系发育水平最高的区域,也是全国"十五"期间重点引导和培育的七大城镇密集区之一。本文定性分析了政策机制、乡镇企拥与商贸市场集聚布局机制对长株潭城镇体系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法、关联分析及经济联系强度计量模型定量研究了投资机制、辐射机制在长株潭城镇体系形成中的作用。进入21世纪,长株潭城镇体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发展成效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机制的综合作用。为促进长株潭城镇体系的优化建设,应在进一步完善各单项机制的同时,搞好各机制之间的相互协调,提高各机制综合运作的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19.
芮田生  阎洪 《旅游科学》2011,25(3):14-23
对一个地区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有助于客观地了解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而科学合理的评价依赖于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择。本文提出了合理选择指标的原则,并在所构建的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了"软"指标。由于单一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各不相同,本文引入组合评价模型对西部十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然后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对组合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本文采用的组合评价方法与其它评价方法的一致性最高,说明该方法能比较客观综合地反映旅游竞争力状况。最后,通过聚类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杨金华 《人文地理》2014,29(2):108-112
引入可达性的概念,以现阶段与预期2030年的湖南城市群综合铁路网数据为基础,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和日常可达性3个度量指标,比较分析了高速铁路的发展对湖南城市群城际间8城市可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大大缩短了城际之间的时空距离,将全面提升湖南区域可达性水平,促进区域均衡化空间结构的形成;另一方面,尽管高速铁路将推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但对湖南城市可达性水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可分为两个层级,各城市在新的交通格局下应抓住机遇,探寻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