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识青年书法家郑轩老师,其实十分偶然。那一天,我应朋友之邀,去位于和平门的两湖轩酒楼吃湖北菜。湖北菜素来是我最爱,取川菜湘菜之长而道中和,所以欣然前往。但令我颇感意外的  相似文献   

2.
百变绚丽的天下美味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起源地的成都,历来就是五方杂处,原著民与各地客商军旅文仕在美食文化上相互交融,海纳百川,成就席卷全国的川菜旋风。川菜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著称于世,是中国最大的菜系。丰富多彩的原辅材料的组合,成就了百变无穷尽的川菜体系,任何一个人穷一生之力也不可能一一品鉴。原料不同做法不同,季节不同又有所变化,一切源于丰富的物产,自然与人工的各类菜品的主料如山珍、河鲜、牲畜、蔬菜,辅料如辣椒、花椒、八角、三奈等丰富异常,为美食的诞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宋旭 《旅游》2014,(1):74-79
人们对川菜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毫无疑问一定是川菜的麻辣。麻辣真是奇妙!很多川菜一入口,就会舌头发麻,张嘴丝丝吸气。再吃几口后,浑身大汗淋漓,血脉通畅,意气飞扬。有了麻辣的刺激后,让你突然感到生活原来如此丰富多彩,哪怕是一向自卑的人,因为能吃凶猛暴烈的麻辣,也能找到自信的满足和征服的快感。吃是一种艺术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快步进入了精致时代,衣食住行中,体现档次的东西越来越多,吃自然更不必说。几十万一桌的黄金宴、鲍鱼宴早有耳闻,一会儿宫廷大餐,一会儿满汉全席,档次似乎是提高了,可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品位是不是也随之提高了呢?我看未必。吃是一种艺术,此种艺术能反映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朱红  吴若峰 《旅游》2005,(10):66-72
宅门菜在北京兴起有一阵子了。但也仅仅是少部分人知道、少部分人光顾。因为它不是开给大众的,它针对的也就是那一小撮人——真正懂得吃、并且吃得起的人。 吃宅门菜要懂宅门菜的规矩。经营宅门菜的人家绝不会挂招牌的,因为宅门菜是自家做,做给自己人的。不是面对大众的餐厅,为什么要挂招牌呢?去吃宅门菜不能点菜,你去朋友家吃饭,能自己点菜吗?必须预订,位子有限,不预订不行;吃了宅门菜,最好打听一下这菜的来龙去脉,因为主人和这宅子肯定都有点故事;宅门里没有经理,只有管家,尽管他们干的事情相当于餐厅经理;宅门里的服务员叫丫头。  相似文献   

5.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这是海内外食客对川味的赞美。蜀中饮食,天下至味,这绝妙之誉,定格了川味之神韵。翻开四川食文化的篇章,跃人眼帘的是:蜀国多佳肴,川味味难匹!不是吗?中国名菜之一的川菜,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雅称。让我们  相似文献   

6.
田可 《世界》2005,(7):53-55
初来马来西亚,我的朋友汉斯医生说要请我吃地道的中国菜,我被他的豪爽与热情所感染,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  相似文献   

7.
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08,(19):18-18
"最近好像有一种舆论,说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就是因为中国人和印度人吃肉吃多了。印度人不吃牛肉,那吃牛肉的肯定是中国人。后来我想也对,中印两国人口多,要多吃点粮食多吃点肉,粮食供应确实紧张。可实际情况,难不成我们就应该是吃菜和吃米饭吗?"  相似文献   

8.
程瑞芳日记(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刊 《民国档案》2005,(1):21-25
上海寄的东西来了,是托牛太太买的,也有她送的,都是吃的菜,怕延长下去买不着菜。今晚吃了好菜,是国际委员会送的,一餐吃不多。因钱多,我们将这钱大半给工人和帮忙的职员,请他们买肉吃,我们只用几块钱买菜。我们今晚还吃了三种好东西,是上海人送的苹果、桔子、糖,做难民还有这三种东西吃,不是特别难民吗?吃得真香,多时没有桔子吃,这一样东西我很欠的。  相似文献   

9.
曾国军  李忠奇  陈铮  周尚意 《人文地理》2022,37(4):22-31+45
流动性的增强不但意味着人口、信息、资金流动强度增加,也意味着流动范围的扩大。在此背景下,以稳定的人口构成为基础的传统地域饮食文化区的边界也开始发生变化。同时,流动性也使多元地方饮食文化在空间扩散的基础上展开了互动与交融。本研究将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中国全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海量餐饮服务设施POI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目前的流行菜系空间扩散格局并描述其特征,并从流动性视角阐释其形成与扩散的文化地理逻辑。研究发现,中国现流行的菜系主要包括川菜、湘菜、粤菜、东北菜、徽菜、云贵菜、西北菜、鲁菜;中国流行菜系的空间扩散格局具有差异明显、多中心发展的特点。其中,川菜、湘菜、粤菜数量多分布广;鲁菜、徽菜分布集中,扩散较少;东北菜、云贵菜、西北菜数量较少但分布范围广。这种流行菜系空间扩散格局背后的文化地理逻辑与流动性密不可分,人口、资金等的流动促使地方饮食文化在空间内扩散,同时也带来了地方饮食文化间的交融互构。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文学家谷崎润一郎说过:"人们说日本菜不是吃的,是看的。"对于这种说法,我要说,岂止是看的,简直是冥想的。吃日本菜好像不是为果腹疗  相似文献   

11.
在今后的人类发展史上,将很需要这种电池。以后超市里面所有的东西都会配上RFID标签,绝大部分都会带上电源,或者是我们的电源,或者是以色列那家公司的电源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一家三口,晚饭后有时会剩一些菜,倒掉吧,太可惜;不倒吧,放到冰箱里第二天总吃剩菜。谁来吃冰箱里的剩菜呢?当然是我了。我是家里惟一的  相似文献   

13.
大黑蛇和小臭鼠一天,大黑蛇被一个玩蛇的人捉住,关进了笼子里,它烦躁地在笼子里窜来窜去,总无法钻出去。过了一会儿,玩蛇的人捉到一只小臭鼠,就丢进笼子里面去喂蛇。大黑蛇想:“这倒是好菜,先吃了再说吧。”便扬起头向小臭鼠扑去。小臭鼠缩在角落里哀求道:“蛇大爷,我们都是在患难之中呀,我这小小的身子,您吃进去也解不了饥饿。而且我死了,您也逃不出去啦!倒不如您别吃我,让我把笼子口咬开,我们一起逃走吧!”大黑蛇想:“这倒是个办法。反正逃出去了它也逃不过我的手掌,出了笼子再吃也不迟。”就命令小臭鼠:“好吧,那你就赶  相似文献   

14.
名菜的名堂     
中国著名菜肴数不胜数,菜品名称大都很直白,譬如鲁菜名菜"糖醋鲤鱼"、川菜"水煮牛肉"、苏菜"香菇炖鸡"、粤菜"香芋扣肉"、闽菜"鸡汤氽海蚌"、浙菜"龙井虾仁"、湘菜"剁椒鱼头"、徽菜"火腿炖甲鱼"以及北京菜"烤鸭"、清真菜"涮羊肉"、东北菜"酱大骨"等等,一看就知道其主料、辅料和烹饪方  相似文献   

15.
初来马来西亚,我的朋友汉斯医生说要请我吃地道的中国菜。我被他的豪爽与热情所感染,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途中,他说我们要去的这家餐馆是一位中国人开的,叫“陈记面食馆”,很受当地人的欢迎。我问汉斯,难道马来人、印度人也爱吃中餐?他哈哈一笑说,美味佳肴无国界,凡好吃的东西大家都喜欢。他还告诉我说,这位中国  相似文献   

16.
陪土司进馆子一天,李土司要进馆子,一定要沙则陪同前往。到了馆子里,李土司大叫:“凡是好吃的酒菜都抬来。”不一会,桌子上便摆满了酒菜。沙则看着桌子上那么多好吃的菜,就拿起筷子不客气地独自吃起来。李土司见了,问沙则:“沙则,我主人都不吃,你怎么就吃起来了?”“我是你们的仆人,哪样菜都应该让我先尝尝才好。”沙则不动声色地说。李土司睁大眼睛问:“为哪样?”沙则  相似文献   

17.
苏帮厨艺     
<正>很久以来,作为美食评论的我,往往是吃一桌菜,评一桌菜,关注的是菜品。假如美食再往深里走,就要关注做菜的人——厨师。从前苏州的"吃客"就是这样,用他们的话来说,叫"吃厨师"。约好三五个朋友,讲好两天后要去××店,品尝一下××厨师的手艺,便提前派人去菜馆通知到那位厨师本人。厨师是很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一是有地位,你看著名吃客都能想到我;二是展示平台,这阵子研发了新菜,得有人来点赞;三是  相似文献   

18.
来信     
《中华遗产》2007,(6):12-12
我参透了镇江的表情每个城市都有一张特有的脸,或温柔细致,或硬朗挺拔。然而,当有人问我镇江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总是无言以对。并不是我不想说,而是觉得自己说不清楚。我在这个小城已经窝了近二十年,吃每日吃惯的菜,过已经过惯的日子,并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看了贵刊5月号的《镇江专题》,  相似文献   

19.
葑菜腌菜     
赖广昌  木子 《旅游》2012,(3):11
故乡有种蔬菜名叫"葑菜",读《诗经·邶风·谷风》时,发现已有记载:"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我猜想这个葑菜肯定是一直从古代吃下来的菜了。偶然翻阅清人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其中"芜菁"条下有这样的记录:芜菁,昔人谓葑、须芥、蕵(sun)、芜、荛、芜菁、蔓菁七名为一物。翻到"芥"条,其中几句话让我异常兴奋:"江西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我的故乡四川丘陵农村实行公社大集体,农民从生产队里分得的口粮长年不够吃。想要填饱肚子,就必须开动脑筋。多在自留地种牛皮菜(又叫厚皮菜,两年生草本植物)、多吃牛皮菜就成了乡邻维持生计的普遍规律,主要是它好种、产量高,人猪都能吃,可以大大弥补当时紧缺的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