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读史籍,见有陈独秀早期活动资料三则,为过去无人述及,今录之,以作陈独秀早期活动资料之补絮。 一 隐居杭州 过去多数学者都认为陈独秀一九○九年从日本归国后,即在杭州陆军小学任历史、地理教习。今见一资料证明,陈独秀从日本归国后,并朱立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在一生64个春秋中仅仅去过两个国家:日本和苏联。青年时代他五次前往日本,主要为了进行政治避难并寻求真理。按照中央决定,1922年11月至1923年1月,陈独秀曾经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是陈独秀一生之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前往苏联。他为什么要去苏联?在苏联期间做了些什么?苏联之行对他到底有哪些影响?这些问题的确值得去深入细致地探究,但是,直至今日尚未发现国内有专门研究陈独秀此行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祝彦 《百年潮》2006,(9):46-49
陈独秀投身于革命活动的时间其实很早,甚至从他小时候对科举制度的厌恶而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的叛逆态度,就显示出几分“革命”的性格。1901年,陈独秀东渡日本。在那里,他受到西方思潮的洗礼,接触了孙中山等革命家,使其革命性得到更大激发。创建岳王会就是陈独秀革命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第一次留日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独秀青年时代的历史,长期来由于资料缺乏,国内很少有人研究。近来,我参加整理《陈独秀研究资料》第一卷(一八七九——一九一五年)接触到陈独秀留学日本,特别是第一次留日的史料较多,虽不完整,但能为我们了解陈独秀青年时代的部分历史,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5.
于1937年8月出狱的陈独秀万念俱灰,不久即偕同他的妻子潘兰珍去了重庆,然后再到江津。为何陈独秀要选择江津度过晚年呢?这是因为陈独秀的挚友江津人邓仲纯相邀的缘故。邓仲纯乃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重孙,曾同陈一道留学日本,回国后又在一起搞革命。邓仲纯在江津城黄荆街开设了延年医院,陈独秀多病,为方便看病,也许是他愿意到江津的原因之一。不久,他又在邓的帮助下移居江津重镇白沙。陈独秀在白沙居住两个多月,曾应白沙聚奎中学校长邀请,给全校师生讲演。据当时在场的人回忆:陈独秀中等偏高个子,面目清癯,但目光炯炯有神。  相似文献   

6.
祝彦 《百年潮》2006,(9):46-49
陈独秀投身于革命活动的时间其实很早,甚至从他小时候对科举制度的厌恶而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的叛逆态度,就显示出几分"革命"的性格.1901年,陈独秀东渡日本.在那里,他受到西方思潮的洗礼,接触了孙中山等革命家,使其革命性得到更大激发.创建岳王会就是陈独秀革命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何继良撰文。陈独秀1901年和1903年两次东渡日本,是陈独秀由康党向革命党转变的重要时期。此时尽管仍有改良的色彩,但综观全局,他已完成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中共主要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早年在对日本民族和人民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赞赏日本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并将日本人民和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区分开来,积极主张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真正友好,从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中日友好思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这张双人照,一个是陈独秀,一个是彭述之(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但是,谁是陈独秀,谁是彭述之?几十年来被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不少人搞错。以讹传讹,直至今日。1982年2月,中国学术出版社翻译出版的载有四百余幅珍贵历史照片的大型精装本著作《斯诺眼中的中国》第68页,把右边半张照片单独列出,说其是“陈独秀”。我当时正收集有关陈独秀的资料,一对照,发现错了,这是彭述之,左边的才是陈独秀。此错事出有因,事情原来是这样的: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陈独秀因主编《热潮》杂志,发表猛烈抨击日本侵华及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研究陈独秀早期思想与活动的过程中所搜集到的陈独秀写的两组诗,对研究陈独秀在一九○八——一九一○年的思想和活动,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一组名《华严瀑布》,五绝体,一九○八年下半年写于日本。最早提到陈独秀写《华严瀑布》诗的是苏曼殊,他在其《画跋》中说:“华严瀑布在日光山,篷瀛绝胜处也。仲子曾作《华严瀑布》诗十有四章,词况丽赡”。但苏曼殊并未将原作录出,而后来的有些学者,或因未  相似文献   

11.
石樵 《中华遗产》2010,(10):80-89
1915年6月,正在日本东京忙于协助章士钊编办《甲寅》杂志的陈独秀,接到好友告知妻子生病的信后,立刻打点行囊,乘船回国。不久,《新青年》创刊。陈独秀为杂志撰写了《本志罪案签辩书》一文,主张将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艺术等一并革除,  相似文献   

12.
朱洪 《百年潮》2005,(6):45-49
孙中山曾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出面营救过陈独秀,促使北洋政府释放了陈独秀;陈独秀也因为在陈炯民叛变孙中山的关键时期支持国民党,而深得后者的好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时期,孙中山和陈独秀合作密切、融洽.孙中山请陈独秀担任改组国民党委员会委员,并指定陈独秀出席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也为支持孙中山,做了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1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陈独秀因主编《热潮》杂志,发表抨击日本侵华和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的文章和传单,在1932年1O月15日,同彭述之(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被国民党政府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及“危害民国”的罪名,在上海逮捕,接着被押解到南京,暂押在江宁地方法院候审室。此事轰动全国,国民党报纸以“悬赏万金缉拿”的“共产党首领陈独秀被捕获”,大肆宣传。其实,早在1929年11月,陈独秀因托派问题已被开除党籍。1932年10月3O日,天津《大公报》第4版上,刊出了两人的照  相似文献   

14.
张旭东 《百年潮》2008,(3):68-69
陈独秀(1879—1942),清光绪五年己卯八月廿四日(1879年10月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城(即今安庆市)。谱名庆同,科举名乾生,字仲甫。留学日本时名陈由已,辛亥革命后始用陈独秀名。著文时曾用独秀山民、只眼、撒翁、实庵、仲、实、众甫等名。因其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时常用“独秀”署名,“独秀”由此名震寰宇。直到今日,人们往往只知道陈独秀之名,而不知他的谱名及其他众多笔名。  相似文献   

15.
1992年5月21日至27日,北京市党史学会、陈独秀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安庆师范学院政教系等单位,在安徽省安庆市召开了第二届陈独秀学术讨论会,全国研究陈独秀的专家、学者47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30余篇。讨论会期间,与会代表就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的功过是非问题、陈独秀与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16.
庞国翔 《湖南文史》2012,(12):38-38
1937年8月,陈独秀从国民党南京监狱中被释放出来。次年,因日本占领了上海、南京等地,他与夫人潘兰珍避难来到“陪都”重庆近郊江津县,辗转于乡下。到1939年5月27日,他迁居附近大户杨家石墙院,据说是受杨氏遗族之请,帮助杨氏整理遗著。陈独秀夫妇有了一个安身之处,但这里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对陈独秀这样一个既关心国家大事,又搞写作的人来说,犹如与世隔绝。外界的情况全然不知,为此,他整天坐卧不安,只好叫伙夫老焦每周去一趟江津县城,将他所订的书报和信件取回。  相似文献   

17.
1932年10月15日,由于托派内部叛徒的出卖,陈独秀在上海被捕,并连夜被押往南京。在老虎桥监狱拘押半年多后,国民党江苏省地方法院才以“危害民国罪”对陈独秀提起公诉。为什么关押半年多不审判?国民党特务介入,结果发现陈独秀十分顽固,因为陈独秀案无油水可捞,故迟迟不能开庭。陈独秀在被审判之前的关押中,国民党特务显然是介入了,并对陈独秀进行了劝降活动。时任国民党中统特务的徐恩曾,就在其《我和共产党斗争底回忆》一书中,对曾参与劝降陈独秀活动做了叙述,陈独秀“由上海租界引渡到南京,我们给予比对待一般共党分…  相似文献   

18.
在中共历史上,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最终又都被开除出党。这就是陈独秀和张国焘。恩 1916年,当陈独秀已是蜚声中国学坛的著名人物时,张国焘只是一个刚刚迈入北京大学校门的学子。当时陈独秀尚在上海,张国焘只是通过《新青年》才认识了陈独秀。 张国焘无疑是崇拜陈独秀的。他不仅崇拜陈独秀的学识,更崇拜陈独秀的风骨。那是在五四运动中,当北大被捕学生越来越多的时候,陈独秀再也不愿沉默。为了营救被捕学生,他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并于6月12日亲自走上街头散发。不幸被暗…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在开除陈独秀的原因和如何开除陈独秀的问题上发生分歧和冲突,主要表现在共产国际远东局想给予尽量多的机会和时间,要求陈独秀承认错误,希望他继续保留在党内;共产国际远东局最后同意开除陈独秀,主要是因为陈独秀在中东路事件上否定了"保卫苏联"的立场,不能容忍.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则更看重于陈独秀转向托派对本国革命和共产党的影响以及他反对中共六大路线.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坚持选举王明为中央委员,那么,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为何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委员呢?其实,在六大选举时并非没人提名陈独秀为中央委员候选人,只是这项提名没被通过罢了。在六大提名陈独秀为中央委员候选人的,是长期被人认为在党的历史上犯了“袒护”陈独秀错误的王若飞。多年来,人们熟悉《王若飞在狱中》,极少知晓王若飞曾为陈独秀说过话,并险些因此被开除党籍。王若飞曾受陈独秀直接领导1926年春天,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王若飞就在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身边工作。那时,中共中央的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