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念老马     
上中学时就知道了马烽,首先是因为看了《吕梁英雄传》,接着又看了《金宝娘》、《村仇》、《宝葫芦》、《红姑娘》、《解疙瘩》、《一架弹花机》、《结婚》、《韩梅梅》,以及电影《扑不灭的火焰》。那时,马烽在我心目中是继赵树理、  相似文献   

2.
许承宁 《神州》2010,(10):16-19
今年是四大名著翻拍年,也是四大名著重温年。《三国》、《西游记》、《红楼梦》都以大手笔的姿态相继亮相,剩下那部《水浒》也在紧锣密鼓地拍摄中,估计不久之后就能与观众见面。四大名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翻拍四大名著最大的风险就在于是否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而且以往央视版的四大名著是人们心中公认的经典,里面的人物形象也已经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3.
寡人,寡德之人。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的。《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  相似文献   

4.
廉颇拔魏防陵、安阳地望考许作民《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二十四年(前275年)记载:“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此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有记载:“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这是《史记》对赵将廉颇在公元前275年攻取的...  相似文献   

5.
梅夏 《南方人物周刊》2011,(43):102-103
对于那些铁杆的车迷来说,出自好莱坞的《极速赛车手》和《塔拉迪加之夜》,一定都是他们心目中关于赛车题材的经典影片。如果放宽条件,只是冲着惊心刺激的飙车戏,法国著名影人吕克·贝松监制的《车神》和《的士速递》两个系列,同样是可以不断重温的首选之作。  相似文献   

6.
王敏 《旅游》2005,(1):42-45
《白毛女》、《平原游击队》、《党的女儿》、《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英雄儿女》、《末代皇后》、《开国大典》、《重庆谈判》……这些曾经伴随中国几代人成长的优秀影片,都出自于长春电影制片厂,这个被称为是新中国电影摇篮的地方。每每提起长春电影制片厂,总会产生一种向往。长春建城不过200年,因为有个长影,长春在世人的心目中早就有了知名度。当中国电影百废待兴、许多城市默默无闻时,长春的名字就已飞越国门。全国只有长影拍摄的影片最先在国际上获奖,仅20世纪50年代就3次在卡罗维·发利电影节获得奖项。而近几年,却几乎听不到长影的什么消息。想零距离看看伴随着我们成长的长影,不知是多少中国人萦绕心头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晋书》与《世说新语》是研究东晋历史的重要历史文献。东晋道佛二教并盛,而《晋书》与《世说新语》各有侧重。《世说新语》崇佛抑道,《晋书》崇道抑佛,其直接原因在于其书写者心目中二教有优劣之分。其淡化或湮没的一方,可以命名为"第二教"。这是另一种"曲笔"。这种现象存在的深层背景在于传统书写中独立的史料意识的缺失,而独立的史料意识是中国古代史学向现代转型的首重之事。正视第二教缺席的现象,也能给历史研究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湖南文史》2014,(10):30-31
马姓在《百家姓》里排在第52位,而现代百家姓是按人口排名,马姓列第19名,可算大姓了。马姓虽大,起源却比较晚,源自战国时的赵国名将赵奢。这位赵奢曾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与廉颇、李牧等人齐名。赵奢还有个很有名气的儿子赵括,即纸上谈兵的那位。说到这里,有人不免疑问,赵奢明明姓赵,怎么就成了马姓的始祖呢?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清代乾嘉之际的广西文化名人冯敏昌,在官场并无煊赫的地位,可是因其品德高尚,才识卓拔,生前身后都有很好口碑,赢得了不少荣誉。他有幸参加了堪称世纪工程的《四库全书》的编纂(广西仅此一人),在岭南著名学府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端溪书院担任过主讲,生前被诰封奉政大夫,死后人祀乡贤祠,如此等等。但如果没有40卷诗集、9卷文集以及大量书法作品流传下来,他在当时和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可能不会有如此高大。  相似文献   

10.
张港 《文史天地》2003,(2):33-33
廉颇负荆请罪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凡有负荆请罪的图画,画的廉颇全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子,语文课本教师用书中还说,这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将军”。其实,要是好好算一算,负荆请罪的廉颇应该是个小伙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攻取齐国阳晋,拜为上卿。这是目前所见廉颇事迹的最早记载。从赵惠文王十六年到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廉颇愤而投奔魏国,其间为40年。廉颇刚到魏国是多大年纪尚不清楚,在魏国呆了多少年,也不知道。至悼襄王五年(公元前240年),赵被秦攻下龙、…  相似文献   

11.
《海经》、《荒经》从字上看与《山经》风格相近,但从内容上看,与《山经》的差别很大。前已说明,《海》、《荒》二经是同一题材的不同版本,它们的共同性是主要的,故先把《海》、《荒》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与《山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靳良 《神州》2011,(24):106-107
《雪桥诗话》是杨钟羲与其表兄宗室盛昱合辑的《八旗文经》的姊妹篇,是研究清史、北京史、尤其是研究八旗人物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另外,《雪桥诗话》选录诗人的标准,是"略于名大家,详于山林隐逸,尤详于满洲……",杨钟羲的时代,诗歌门户之争的余波不减,各诗家为了恪守自己的诗歌理论,往往是一叶障目,与人相争甚或挥老拳相向。但杨钟羲论诗能站在高处用一种高大、公正的眼光审视整个中国诗歌史,尤其是明代以降的中国诗歌史,评诗不囿于门户,实事求是,实属大家。  相似文献   

13.
话说苌弘     
张麟 《炎黄春秋》2006,(4):73-73
苌弘,字叔。他是我国东周时期一位神话般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我国的史籍《左传》、《国语》、《庄子》、《史记》、《汉书》、《华阳国志》等,对苌弘都有记述。他与思想家老子友情甚笃,他对教育家、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有过帮助和指导。他是东周王朝的大忠侄,是古蜀国有历史记载、最早的一位历史名人。他是东周时期的一位政治家‘、阴阳家、天文学家和音乐大师。  相似文献   

14.
《唐会要》是现存最早的会要体史书,是研究唐史,特别是研究玄宗天宝以后历史的重要典籍。但目前对该书全面、深入的研究仍未展开,其成书过程、流传情况至今尚不明晰。本对《唐会要》编纂流传过程中的一些模糊问题作了一些新的探索,通过对以王应麟的《玉海》为主的几部引用《唐会要》较多的类书进行的细致考察,从中梳理出一些《唐会要》与《会要》、《续会要》之间的关系,从一个侧面论述了王溥对前后《会要》的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一个世代传承的文化母题早在两三千年以前,今苏北大地上曾经存在过一个历史悠久、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的古徐国。而在徐国的历史上,徐偃王无疑是一位声名最为显赫、影响最为广泛的国君,《荀子》、《韩非子》、《淮南子》、《尸子》、《楚辞》、《论衡》、《说苑》以及《史记》、《后汉书》、《水经注》等早期的文献都曾记载过他的事迹,有的其至还将他和尧、舜、周公、伊尹、周文王、孔子等  相似文献   

16.
明代是江苏文学大发展时期,大家林立,流派纷呈,作品颇多。代表作有宋濂的《阅江楼记》、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归有光的《沧浪亭记》、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等。长洲(今江苏吴县)人高启,少年时代就以写诗而著名,他是明代初年杰出的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太念旧     
很难想象,一个80年代前期出生的人会没有看过吴宇森的电影。《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和《地道战》、《地雷战》、《西游记》、《红楼梦》、《变形金刚》、《圣斗士星矢》混杂存一起,是一个80后影像记忆的标配.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上博《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以及其他各种早期资料中关于《关雎》的讨论,本文阐明,在战国晚期和秦汉时期对这一文本的理解与《毛传》和西汉《三家诗》中的诠释相当不同。这种早期的诠释将《关雎》与传统上被认作“淫诗”的一些文本——尤其是《郑风·将仲子》和《陈风·月出》——联系起来。此外,本文提议就《国风》整体而言,《毛传》不仅仅是对一部已存在的公认的《诗》的原始文本的诠释,还同时通过其选字、训诂注释和《小序》的整体效果,决定文本的字词与意义。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在摒弃《小序》的同时还继续接受《毛传》的训诂注释;我们也不能依靠《毛诗》和《毛传》来决定在《孔子诗论》一类文本中讨论的《国风》的字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京味文化?京味文化又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色呢?早年有人提出京味小说的概念,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京味小说之巅峰。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展现的人物故事,小胡同四合院的风土人情,优美幽默的北京语言,崇尚仁义的市民观念,也充满了京味。张恨水的《啼笑姻缘》,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邓友梅的《烟壶》、《那五》,刘心武的《钟鼓楼》、《如意》,陈建功的《卷毛》、《找乐》,凌力的《少年天子》,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都散发着京味。  相似文献   

20.
叶哲明 《古今谈》2006,(2):23-29
陶宗仪(1329-1412),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浙江黄岩陶阳人(今路桥峰江),自称天台陶宗仪。他是温台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是宋至明清承前启后的学术大家,也是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卓著贡献的重要人物。他立身高洁,才华横溢,博闻多识,卓有创见。他在人文学科,以至自然学科的探索和研究,思路开阔,著述极多,是带有开拓性的一代学者,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故赢得历代文史大家的高度关注和赞誉。称其为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书画学家、人文学家;也还有称他为我国出色的百科全书大家。他的《辍耕录》、《书史会要》、《说郛》等著述,可和洪迈《容斋随笔》、沈括《梦溪笔谈》、赵汝适《诸蕃志》、宋应星《天工开物》、李自珍《本草纲目》等相比美,堪称宋明以来的海内一代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