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阳方言随移民化而逐渐融入北方方言体系,在新的强势移民化程度的影响下,贵阳话已经成为一种弱势方言。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主要内涵,当方言失去自身的特征时,地域文化也就会因为缺乏养分越来越枯竭。  相似文献   

2.
丁启阵 《神州》2010,(4):7-7
近年以来,每一次回家乡过年,我都能感受到普通话的势力在不断扩大:不讲家乡话的家乡人越来越多,家乡人讲普通话的数量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前者主要指年轻年幼的两代,后者主要指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成年中年的人们。  相似文献   

3.
景鹏 《丝绸之路》2013,(4):105-10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不同的方言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①通过对方言尤其是方言中的地名词语的探索和分析,能够更加充分地挖掘和展示当地民族丰富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作为晋语的一部分,陕北方言的地名词语不仅反映了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理地貌,而且记录了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融合的踪迹,折射着发生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农业文明,也暗示了上层统治阶级及下层平民百姓的某种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4.
赵娟红 《丝绸之路》2021,(4):141-145
静宁方言歇后语是静宁方言俗语语汇的重要组成成分,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当地人们的人生哲理,在当地使用频率极高.本文对静宁方言歇后语的结构特点、语义表达和民俗文化进行了全面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静宁方言歇后语及静宁俗语语汇特色.  相似文献   

5.
近读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赣榆方言志》,欣喜不已。这是社会主义新方志苑中绽开的一朵新花。作刘传贤同志,从事新闻、教育、方志工作多年,喜字,好史乘.尤擅方言之学,苦心孤诣,面壁十年,终于捧出了这本28万字的语言学专,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6.
张军香 《沧桑》2013,(4):189-191
文章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宁武的方言地名进行了梳理、分析,揭示了宁武方言地名所蕴涵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7.
任永辉 《丝绸之路》2010,(12):75-76
陕西省是一个方言丰富复杂的地区,除中原官话、晋语、西南官话这三大方言以外,还有赣语、江淮官话、湘语等。  相似文献   

8.
张宇 《神州》2011,(16):34-37
在国产影视中,方言最早出现在一些港片中,多是以山东话为主。后来,发展到内地,以情景剧《武林外传》为典型,笑料不断令人捧腹。方言使得整部剧中的人物鲜活起来。很难想象,如果剧中所有人的对白都用一本正经的标准话,将变成什么样子。在此方言影视剧大潮的影响下,一些经典影视  相似文献   

9.
李嘉懿 《丝绸之路》2012,(22):92-94
电视方言栏目剧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的个性特征,使其在激烈的电视文化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它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完善,以使电视方言栏且剧可以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长久生存.  相似文献   

10.
刘显钊 《上海地方志》2022,(4):39-46+95
广西北部湾地区(北海、钦州、防城港)的汉语方言中,廉州话是唯一一种被省、市、县三级志书记录音系的方言,可谓总结提炼第三轮修志汉语方言志编纂方法的典型案例。广西第一、第二轮志书廉州话记载之失主要表现:过于关注方言源流的记述,将还没成为学界广泛共识的观点写入志书;没处理好方言人群的自称问题。方言志的编纂既需要专家,也需要“杂家”,地方史志工作者在第三轮修志汉语方言志编纂时,应避免上述问题再次出现,在方言语料核查以及方言人群分布范围和人口统计等工作上实现有所作为,与语言学家合力推动汉语方言的研究与传承。  相似文献   

11.
方言俗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东海方言俗语记录和反映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民间信仰、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对其进行文化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打开一个地方文化宝库的新通道。  相似文献   

12.
方言是流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承载工具,因为它有别于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所以是一方民俗的反映。每一个地方的语言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如人们形容东北人一张口就是“满嘴的高粱花子味”、江浙话是“吴依软语”等,那么四川方言的特点是什么呢?是生动、机智和幽默。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普及和推广。一些过去曾使用过的方言如今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口头语,为此,很多人都担心方言会不会被普通话同化?  相似文献   

13.
语言表达过程中同时伴有思维,方言思维习惯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方言在思维和交际的过程中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无形中成为一种思维表达习惯,而这习惯又能促进思维和表达的准确。久居一地,会养成当地方言的思维习惯。在广州看电视足球,首选香港频道。香港粤语视频足球节目解说与央视的解说相比较,风趣、生活人情味浓,且技术解说到位。不会出现央视中"倒脚……回传……"等断续枯燥解说或无声的画面,或者歇斯底里的"射门"、"加油"、"我们胜利啦"的喊叫。前者是主持人和你一起看节目,后者是旁观主持  相似文献   

14.
一、“瓯语”概说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也是民俗语言的组成部分。方言在现代语言学中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本文所讲的方言专指地域方言,或称地方话。《礼记·王制》云:“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东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说:“经传之文,圣贤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可见,在我国,汉语方言及地域文化差异,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 闽语与客家话是地理上相毗邻的两个方言,两有一部分特有的关系词,可以找到早期汉语的源头,但不见于其他方言(参看严修鸿2001)。本将讨论的“下巴以下脖子前面(以下简称‘脖子前’)”这个意义的说法,在闽客方言显然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16.
17.
汉语方言作为汉语的地域变体,是汉语野生状态的存在,也是汉语中最丰富而有活力的因素;“没有方言的语言生态是脆弱的。”①而语言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这种变化一刻也不停息。尤其是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社会的变迁、教育的发展、普通话的推广以及城乡交流、地区交流、民族融合和境内外文化交流的普遍加深,汉语方言更是经历着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因此,如何保护和挖掘方言资源,就成为有识之士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福岩 《民俗研究》2007,(2):140-150
东北的地域文化中有突出的喜剧感,东北人爱笑爱闹,向来不缺乏体会幽默的能力。在他们精神世界中,肆意放恣的笑是被用作超越日常生活的感性武器,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通过笑所促成的"狂欢的世界感受"引领人们进入到一种特殊的时空中,在这里,人们悬置了对社会世界的常规判断,摆脱了日常生活的无奈与凡庸  相似文献   

19.
在各地的方言中,我们不仅能窥见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事实的地域文化印记,而且会发现一种方言系统将某些不属于其地域特点的词汇融合进来,成为与自己方言融为一体的组成部分. 青海方言,在汉语方面属于北方方言,在某些程度上与江淮流域的吴语方言有些相同或相似.这与青海汉族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历史上由于人口迁移、商贸联系、各民族长期相处及地区间的交往等诸多因素,使青海方言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追其原因,一方面是人类的迁徙活动让其地方方言在青海这片土地落地生根;另一原因是由于青海相对封闭,所以形成的语言固有形态很少被破坏,在俚俗方言中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20.
赵硕  王润孝  郭永建 《人文地理》2006,21(3):124-126
方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的发展是方言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本条件。网络方言也同样是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本文就网络方言产生的原因、本身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针对网络方言研究背景,从网络文化社会方言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入手,提出网络语言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并从其简略化、图形化、符号化和时尚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从而证明也只有在对社会全面关注和考察基础上才能发现社会语言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