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代画像石盛行于两汉时期,是汉代孝道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画像石内容丰富,直接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为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思想、社会风俗、书法以及雕刻艺术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根据笔者的理解,本文通过厚葬文化和神学化两个角度来分别阐述,汉代画像石所反映的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2.
足球作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精神,然而这个文化、精神的背后往往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文章通过世界杯足球运动这一世界文化大餐,分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揭示了世界文化在多样性中的统一,文章以世界杯为切入点,以足球为载体,从地理的视觉着重分析各民族体育文化的地域差异和空间分布规律,侧重于比赛状况的分析,侧重于民族精神气质的研究,着重分析了南美巴西出神入化的桑巴足球,欧洲传统套路的英国足球,严谨笃实的德国日耳曼战车,热烈奔放的西班牙足球,以及深受民族历史及文化影响的韩国足球和日本足球。从而体现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一主题思想,分析了造成这种不同的足球风格的地理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及变化做出相应的预测。和谐文化观是文章的创新点,即强调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协调,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协调,即强调一种和谐的人地观。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概念纷杂不一,大多隐含将文化视为一种既存状态的倾向,包括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也一样。赵轶峰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引用了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Gabriel Abraham Almond)对政治文化的定义,阿氏将政治文化看做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制度、信仰和感情,并认为这种政治文化是在本民族的历史和当下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中形成的。这样的概念强调政治文化作为一个既存事实的存在,强调文化自然形成以及传承的特点,容易让人们忽视政治文化形成  相似文献   

4.
吴丽娟 《沧桑》2008,(4):186-187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风格的体现,更是一所学校文化底蕴的积淀,具体包括网络文化、学术文化、流行文化和足球文化等。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审视大学校园文化,并提出21世纪大学校园文化应是人文化、生态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文化与地理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理学对文化的探讨从未停止过。许多地理学家对文化、文化的特殊贡献以及近年来文化的发展与所遇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90年代以来西方地理学界对文化问题的重新认识导致了新文化地理学的出现。新文化地理的产生使文化涵盖了整个地理学科,但文化要素不能单独解释地理事象。文化有助于人们理解其选择和行为,它影响着社会、经济和政治过程。在初期阶段,新文化地理着重于对微观文化事象的研究,从而探求文化过程,但文化同时具有宏观的社会存在性,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6.
旅游文化及其相关范畴、命题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现有的“旅游文化学”著作以及一些旅游研究文献来看,人们对旅游文化、文化旅游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等诸多范畴的使用,还存在着概念上的显著差异。本文认为,这种差异一方面体现为对这些关键范畴的内涵理解上的误区和使用上的轻率,一方面体现为人们对旅游文化现象的本质、历史和形态的了解还有所局限。本文试图以学科视野来审视这些范畴的科学内涵,并进一步探讨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7.
李东轩 《神州》2012,(18):347-347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离不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构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灵魂,人们在心理、思想以及价值观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将直接影响着我国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对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在目前我国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化是政治实践在人们观念层面上的反映,是政治现象的精神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部分,政治文化不仅对政治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经济、社会建设都有一定的作用,从而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体育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程,对于提升人们的精神内涵以及文化生活层次具有丰富的意义。在新形势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面临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是由于社会观念以及技术手段上的改变所带来的。这种情况下,对时代精神的良好把握,以及对体育文化形式的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文化,是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体育活动与政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自政治伦理形成后,社会生活中便有意无意地贯穿着一条突出政治的原则。本文对唐代的体育活动同政治的关系进行考察,以揭示当时体育活动的政治倾向,以及人们对待体育活动所持的政治标准和引出的政治意义。一对于一些体育项目,唐人肯定了它们的政治意义。唐代的球类活动有足球和马球两种,足球称为蹴鞠,马球称为打球或击球。玄宗时,蔡孚作《打球篇》一诗,序言说:“打球者,往之蹴鞠古戏也,黄帝所作兵势,以练武士,知有材也。”这是西汉学者刘向《别录》中的说法,为唐人所接受。因此,球类活动在唐代是军事体育,宫廷和军队都经常举行,  相似文献   

11.
正政治文化现象和关于政治文化的探索由来已久,但一般认为"政治文化"这个概念是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Gabriel Abraham Almond,1911—2002)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制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  相似文献   

12.
王巍 《考古》2014,(12)
对考古学文化的研究,绝不仅限于对某一类器物的研究,还应包括对考古学文化所包含的各种遗存的研究、对该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透过这些考古学文化遗存对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结构及与其他集团的关系的研究,以及对导致考古学文化发展和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其所发挥作用的研究,因此考古学文化仍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崔坤杰  崔攀峰 《神州》2012,(23):34-34
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洛克的经验理性思想对具有保守主义、渐进主义特征的英国政治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狄德罗遵循了英国的经验理性传统,卢梭的先验理性思想则最终为法国所实践,爆发了法国式的大革命,形成了激进的、观念性的政治文化。本文力图通过对英法启蒙思想家自然法思想、政治思想的研究,来揭示其对政治文化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东汉末风俗日益败坏的局面,应劭在《风俗通义》中对风俗和政治的关系作了一些新的思考。其一,应劭首次提出以"为政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为宗旨的风俗观念,极大提升了人们对风俗在政治生活中重要地位的认知。其二,应劭更注重对下层民众风俗和时俗的认知,使得风俗概念更加具体化,更加切近现实政治,也更易为人们所理解。其三,应劭提出风俗存在两种形式——"本俗"与"正俗",进一步丰富了两汉风俗观念的政治文化内涵,也为其"辩风正俗"提供了阐释与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李生文 《攀登》2008,27(3):27-30
全球化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交互发展,对我国加强文化建设以及提高文化软实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时也对我国文化安全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如何保持我国文化系统的相对完整、稳定、独特和富于活力,保护文化的社会实效与创造潜能,已成为我们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积极谋划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阎宏 《神州》2020,(6):95-95
当今社会微文化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其多样、高效、贴近生活的魔力深深影响着大学生。因此这个在网络文化衍生出的微文化,也可以成为发展创新思政教育的一种工具,通过对微文化的诞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及进一步分析微文化所能带来的影响,用用恰当的方法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来达到提升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李丽君 《神州》2014,(2):55-5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文化馆、站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对文化的需求,是目前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一、地方志与文化的历史渊源早在汉代,我国就有“文化”一词,通常是作为封建帝王所施用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由于中外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现代文化内涵正逐步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结构和观念。它表现在知识、信仰、道德、法律、艺术、习俗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心理思  相似文献   

19.
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同时它也是唐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只是以往人们对后者少有论及。这里以乐舞、绘画为主,阐释大明宫与唐文化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城市的"公共休闲"与"公共时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长莉 《史学月刊》2007,(11):82-89
城市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是市民生活城市化、社会化、公共化的自然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市民生活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民间社团、学会活动及公众集会、演说、演出等公共活动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群众性的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剧烈频繁的壮观局面,使人们思想交流和互动空前频繁,形成日益趋同的思想变革节奏和价值取向,成为清末民初政治鼎革的社会文化基础。这是近代公民社会公共领域所形成的社会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