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帆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7(1):35-44+132
本文以戏曲史中鲜为人所关注的骨牌灯戏为研究对象,勾连清代宫廷内外相关材料,对民间与宫廷中的骨牌灯戏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演出形式、唱词、队列变换、人员构成、灯具等方面的对比来分析二者的源、流等问题,尤其是它与节令戏曲等的渊源关系。提出骨牌灯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岳池灯戏     
1988年5月,我国名戏剧家曹禺在观看了岳池川剧团晋京演出的灯戏《包公照镜子》等后,高度评价说:灯戏使我大开眼界,它是从民间发展而来的,有许多高明的艺术处理。表现出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幽默,凝聚着中国几千年化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3.
一 云南各地的灯神信仰起源于何时,因缺乏文献记载,已不可考。但灯神信仰至今仍存,是活态的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4.
嘉祥木版年画及灯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军 《民俗研究》2004,(2):162-165
嘉祥位于鲁西南,是宗圣曾子的故乡,现属济宁市,东揖儒都曲阜,西览菏泽牡丹,北依代出好汉的梁山,面朝烟波浩淼的微山湖,文化古迹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富有人文历史文化特色,是齐鲁文化研究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嘉祥木版年画及灯画,就是在这片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沃土上绽放的一朵小花。  相似文献   

5.
在汉代西王母信仰的影响下,四川地区东汉晚期出现了西王母陶灯。这类器物有两种类型:单体式和组合式。它们分别属于同一文化系统中的两个地域子传统,有着各自的构思来源和发展体系。西王母陶灯颇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它不仅是四川汉代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四川汉代西王母图像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徐兆格 《古今谈》2005,(3):63-64
平阳和调(后称“和剧”)源自平阳民间马灯戏。据《温州文化艺术史料汇编》记载:和调始于明中后期,平阳人林椿,又名“阿桃”,是他首先组班,名为“和合班”,以村坊马灯调、民间小调及时调为主要曲调,演员大多来自马灯班。以后吸收高腔、昆曲、乱弹曲调来丰富自己曲牌,不断完善自己,形成富有浓厚平阳乡土气息的地方剧种。降至清光绪初年,平阳新陡门村开设和调戏馆,弃高腔、昆腔,习皮簧。请徽州艺人徐小山、马四川执教,学来部分徽班剧目和唱腔并吸收部分乱弹,逐步形成以徽调为主,兼唱乱弹、时调、滩簧等的多声腔剧种。这一时期和调班社大兴,  相似文献   

7.
马晓亮 《考古》2012,(1):82-90
东汉时期前后,四川盆地及其周边的一些地区流行崖墓这一独特的墓葬形式,本文仍沿用"四川崖墓"这一传统概念统称分布于四川、重庆及相邻地区的崖墓[1]。与同时期的砖石墓相比,四川崖墓的形制更加复杂多样。目前,学术界对四川崖墓的形制演变还缺乏足够认识[2],对四川崖墓的分区研究也尚  相似文献   

8.
明代以胡人戏狮纹作为主体纹饰的玉带板目前所见的主要有三副,分别出土于南京与北京。本文分析了这三副玉带板的纹饰特点及时代风格,考证了胡人戏狮纹的发展、变化及其在宋代成为带板装饰题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四川出土的三尊南朝弥勒造像的图像渊源,研究了南朝时期蜀地与西凉、荆州的佛教交流,揭示出造像所反映的"弥勒—无量寿"信仰和"弥勒—观音"信仰,并讨论了这两种信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芗剧是具有浓郁闽南乡土气息的优秀民间艺术,与台湾歌仔戏是同根并蒂的姐妹花,是闽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情感纽带。然而,芗剧在当今社会受到飞速发展的科技、文化冲击,面临着生存及发展问题。必须通过:走进课堂、文物化、市场化、电视化、闽台文化交流等一系列方法与手段,使其艺术生命得到不断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4年5月18日至5月27日,由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为团长的、团员有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四川省文物局局长徐荣旋、国家文物局国际合作处处长张忠志、四川省文化厅处长林彤、成都市文化局文物处副处长李明斌的四川代表团应邀出席《四川古代文明展——苏醒的三星堆和金沙》在日本秋田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缺乏生命力的,这决定了二者在融合上存在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旅游的优势是市场,文化的优势是内涵,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探讨了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四川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提出对策,强调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四川旅游产业发展转型的需要,也是四川文化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孙机 《文物》1986,(12)
内蒙古哲里木盟库伦旗5号辽墓出土的一件白瓷盏(图一:1),发掘简报称之为"鱼龙形水盂"。辽宁北票水泉1号辽墓出土的一件青瓷盏(图一:4),与前者的造型颇有相近之处,发掘简报称之为"龙鱼形青瓷水盂";大型图录《辽宁省博物馆》则称之为"青瓷飞鱼形水滴"。它们究竟是不是水盂或水滴,似有可商。特别是后一件,其前部既无角度适合于倒水用的流;腹内又被分隔成两部分,中间挡着一道高起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1月,绵阳何家山东汉崖墓(编号HM1)出土一件摇钱树,其树干所铸五尊人像格外引人注目。形制相同,人像与树干融为一体,接近圆雕。单像高6.5厘米,头后有横椭圆形环,头顶有大髻,双眼微合,上唇有口髭,穿通肩衣.领口下垂,衣袖皱纹明显;右手竖掌,掌心向外,左手握衣角,衣角甚长,延经右手腕下垂,中央形成“U”形.双腿盘屈,呈坐姿。①(图1、2)  相似文献   

15.
下关子遗址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等.陶质有夹砂、泥质,颜色有黑褐、灰褐、灰、黑皮陶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戳印纹、齿状花边口沿和绳纹花边口沿装饰、瓦棱纹、交错绳纹、乳钉纹等.陶器以手制为主,部分经过慢轮修整加工,多数见刮抹痕迹.器形多平底和假圈足,其中罐最多,有侈口、鼓腹、长颈鼓腹、敛口、直口诸种,另有喇叭口壶形器、陶臼等.石器分打制和磨制,器型有刀、穿孔石刀、锛、斧、切割器、砍斫器、尖状器、盘状器等.骨器见有笄.与绵阳边堆山、江油大水洞等遗址的文化面貌基本一致,也与宝墩文化的某些因素相似,属于四川盆地的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距今约4800~4500年.遗址面积较大,属河谷台地型聚落遗址,是龙山时代四川盆地西北缘地区的一处中心聚落.  相似文献   

16.
邢莉 《民俗研究》2010,(2):172-188
观音信仰在四川遂宁地区有一个本土化和女性化的过程。在民间传说中,唐代历史上遂宁广德寺的主持克幽禅师就是马郎妇观音,广德、灵泉二寺的文物古迹与历久弥新的中国观音的原型——妙善公主在当地的传说互相建构,而从历史上传承至今的观音庙会所展演的活态仪式更呈现出宏大的民间叙事,经历了1300年的观音信仰一直在建构中。民众的建构依托于川中地域的生态环境、宗教文化、历史语境和民众的思维逻辑,显示了观音信仰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杨涛 《四川文物》2024,(1):112-118
韩城城隍庙灵佑殿彩画的年代一直不能明确,有学者认为是明万历年间绘制。2010—2012年城隍庙维修期间发现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复兴会重修建救苦、祖师殿并各处工程碑记》,碑文记载灵佑殿在光绪十八年进行了补修。灵佑殿彩画与光绪十九年(1893年)政教坊和孙真人祠彩画风格相仿,年代相近,其绘制年代应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清光绪年间的“丁戊奇荒”造成韩城人口急剧减少,灾后百姓渴求子孙满堂、家丁兴旺是这一时期戏花童子图兴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试说一幅唐卡及相关问题蔡永旭宜宾博物馆藏有一幅清代唐卡,绢本,纵63、横47厘米,工笔重彩,描金绘制佛、菩萨及各种法器。四川省文物鉴定小组鉴定为二级文物。通过对其内容和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对清代宜宾地区的佛教将有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即为此目的,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陶瓷研究,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停留在文献史料上。陈万里先生是我国第一位走出书斋,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古窑址进行实地考察的学者。从20年代直至本世纪末,陶瓷研究者就沿着这条路走了70余年。可以概括地说,目前对全国南北各地瓷窑的分布、主要瓷窑烧制的历史以及它们之间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出土文物资料考证了我国古代牡丹种植的地区、年代诸问题,提出早在汉代牡丹即在我国西北开始种植,武威是古代牡丹种植的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