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平  贾晓明 《纵横》2008,(12):38-39
我和项南初次见面是在1946年10月的涟水保卫战前线,距今已有52年。上海解放后,项南任青年团安徽省委书记、青年团华东工委第二书记,我在华东海军,时常来往。20世纪50年代,我们又先后调到北京工作。1988年我离休,项南也从福建退下来,两家仅隔着一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初,我父亲戴不凡先生从杭州调到北京参加戏曲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他逐渐与一些戏曲老艺人有所交往,并由此而逐渐熟悉起来。十几年中,无论是在开会时还是在日常个别接触中,他与全国许多剧种的主要演员都谈过关于戏曲表演经验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我的前半生 1976年,我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小山村.我的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我8岁时,父亲所在煤矿大爆炸,他有幸躲过了一劫,煤矿关停后被安置去了湖北沙市,我们全家也从农村搬到了城市.由于母亲没有城市户口,在城里我们被称作"半边户",所以我是生在农村,长在城市.我的母亲是一个文盲,没想到若干年后,...  相似文献   

4.
李奎 《文史月刊》2005,(9):10-16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空军创建了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又称543部队),我奉命调到这个奇特而又神秘的部队工作了整整10年。10年里,我同战友们一起风餐露宿,艰苦创业,转战南北,设伏歼敌,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现在回想起来,特别怀念那些朝夕相处的战友,更难忘那些艰苦奋斗的岁月。  相似文献   

5.
魏小兰 《百年潮》2007,(9):52-56
沙韬,在20世纪50年代曾担任过康生的秘书。沙韬叔叔与我父亲王涛江是30年代在延安时的老相识;在60年代轰动中调部的“沙韬事件”(人称“杀头”事件)中,我父亲也曾帮助过他。因此,他与我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好。1995年我父亲过世之后,沙韬叔叔曾多次来到我家,向我和我的母亲谈他的经历,特别是历史上所谓的“沙韬事件”。  相似文献   

6.
怀念马洪     
正《炎黄春秋》2015年第11期所载《父亲马洪在改革开放年代》,勾起我对往事的几段记忆。马洪是我20世纪50年代在国家经委时期的直接领导,一起共事直到我被划为右派离开经委。(一)初识马洪我认识马洪并在他手下工作,差不多是60年前的事了。1952年我从南开大学经济系毕业,被保送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暑假即将结束,我被教研室主任找去,他郑重地告诉我:  相似文献   

7.
我1944年出生在湖北房县的一个回族家庭,童年的我在懵懵懂懂中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培养下,我长大成人,在大学得到深造,又在部队接受了锻炼. 1972年,我分配到武昌造船厂工作,先后任工人、统计员、经济分析员、调研员、副科长、副总经济师.1988年,我被调到华中重型机械集团任常务副总经理.我原以为我的后半生都会这样在工业战线度过.没想到1989年,由于党的民族宗教工作需要,我被调到武汉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任副主任兼宗教局副局长,从此走上了党的民族宗教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8.
魏廷琤 《百年潮》2012,(3):18-23
正长江三峡工程从20世纪50年代正式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到90年代开工建设,经过了40多年的准备。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我一直与长江治理、开发打交道,从1949年开始,先后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的秘书,长江流域规划  相似文献   

9.
战争年代毛泽东就称李先念是“我们的青年英雄”。解放后,李先念从湖北调到国务院任财政部长,就是毛泽东之意,李先念不负众望,从外行变内行,被毛泽东誉为经济工作的“四大名旦”之一。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反冒进”及庐山会议期间,李先念不赞成左倾冒进,曾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但是他仍向毛泽东直言粮食短缺情况并尽力解决。请看《李先念与毛泽东二三事》一文。  相似文献   

10.
姚海天 《名人传记》2022,(10):85-90
杞县大同中学在20世纪30年代是河南省一所著名私立学校,曾为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我的父亲姚雪垠在1933年至1937年先后三次来到大同中学,虽在这里待的时间加起来不足一年,却与大同中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与其教师梁雷、赵伊坪,学生穆青等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11.
1955年,我从沈阳调到湖北。当时武汉重型机床厂还在建设中,我们30多个从全国各地调来支援武重厂建设的技术能手先被派往苏联学习。我日以继夜地刻苦学了半年俄语后,于1956年下半年出国到了苏联,先后在高加索重型基洛夫机床厂和列宁格勒的思维尔得洛夫机床厂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1957年下半年回国后,我在武重厂当工  相似文献   

12.
洞穴 1962年我生于拉萨。我父亲是汉族,十八军进藏时,他们是一边修路一边进来的。我父亲当时驻守拉萨,与我母亲认识了,她是藏族。六十年代父亲调到山南琼结县工作,母亲也从林周县调去。我的童年在琼结县度过。  相似文献   

13.
湖北黄冈是我母亲出生之地,也是故乡。我虽去过武汉好几次,却从来没有到黄冈去过。母亲的故乡现已改为武汉市新洲区,听说是1951年由黄冈县析出,置新洲县,1983年划归武汉市,不过在我家里继续按母亲的叫法。2002年秋,有机会回国,便安排好了,和妹妹为伴,去湖北黄冈故乡走一趟。  相似文献   

14.
桂叟 《文史春秋》2004,(3):63-63
1997年10月,我和妻子回桂林安葬父母,见到了秦开明的亲侄女。她比我小两三岁,20世纪50年代中期,嫁给我的一个好朋友为妻。多年不见,我们回忆了许多往事。我问她是否知道和记得她叔叔的死,她说了与我父亲说的几乎完全相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王传斌 《百年潮》2010,(6):38-42
1972年11月,我接到外交部的通知,从对外友协调到外交部,将被派往驻外使馆,并限我11月份去参加学习。我按时报到后,才知道将被派往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担任政务参赞。从1973年初到1979年5月底,我在意大利工作了六年多,先后与沈平、韩克华、王国权和张越四位大使共事,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在那特殊的年代,也见证了六年间中意关系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6.
汪东林 《纵横》2012,(2):54-59
图文小记之二十九 赵朴初与梁漱溟 20世纪60年代初,我在全国政协工作组(专委会)办公室工作不久,即调到当时工作更加繁忙的学习委员会(简称学委会)办公室任学习秘书。学委会的工作何以繁忙?那是因为在60年代,学委会的工作直接关系到非中共全国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近200人的经常性的思想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17.
詹东·计晋美是我的姑爷爷(父亲的姑父)。20世纪30年代末期,父亲在重庆念高中时,詹东·计晋美当时在班禅驻京办事处工作,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国民党中央政府的陪都。事实上早在1929年九世班禅就在南京设立了班禅驻京办 事处,抗战期间,班禅办事处也跟随国民党政府迁到重庆。  相似文献   

18.
林爽爽  刘畅 《环球人物》2013,(18):48-51
父亲1991年离开我们,转眼20多年过去了。6月20日是父亲的诞辰,在这一天缅怀父亲,心中更加崇敬。我退休前曾任昆明市的副市长,和平年代单纯做行政工作,与父亲在战争年代、经济建设年代所面对的艰辛和挑战简直没法比,因此,更加感到父亲那一代人精神的可贵。从爱国主义到信仰共产主义我的父亲程子华,1905年出生在山西运城解州县,这里是"武圣人"关羽的故乡。父亲本姓苏,由于他的姨妈没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史研究被认为是新时期史学研究发展的突破口。甘泉同志的研究重点转到这一领域,他和方行、宁可先生共同主持"中国经济史断代研究",成果即后来的多卷本《中国古代经济通史》。我从20世纪80年代调到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以后长期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工作。我和甘泉同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2月,邓力群同志离开了他无比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每当想起他,我就心潮难平,特别是20世纪80~90年代在他身边工作的情形历历在目。1982年10月,我调到邓力群同志身边工作。从1990年起经历了邓力群同志参与组建国史研究机构和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整个过程。邓力群同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工作倾注了他晚年的全部精力,他是以对国家、对历史和对后人高度负责的态度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