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贺游 《四川文物》2002,(6):66-79
本通过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概述武侯祠近五十年的接待工作,介绍中外名人参观武侯祠的逸闻趣事,从一定角度反映武侯祠在国内国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余支政  张二平 《史学月刊》2000,22(2):146-152
经过百年的历史沉淀和几代史学工作的艰辛努力,进入90年代以后,义和团研究无论其深度还是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笔根据90年代以来义和团运动研究的特点,归纳收集整理了近百篇章的主要论点,将其分为以下六个方面作以概述。  相似文献   

3.
成都武侯祠园林特色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侯祠祠内建筑以刘备殿、诸葛亮殿和刘备墓为主体,配以辅助建筑和园林设施,共同构成一处古代园林建筑群。本通过和畅园的改建实例,阐明了成都武侯祠园林改造的指导思想,对其园林特色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武侯祠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清道光九年纂修的《昭烈忠武陵庙志》十卷,对清代及其以前武侯祠的历史作了较为系统的整理,而民国时期武侯祠的驻军,游览、举行公祭及它情况,则散见于各处的零星资料,如邵祖平《成都名胜访问记》、郭祝崧《成都胜迹导游》、《成都春游三胜》及当时的报纸《新新新闻》等。  相似文献   

5.
三国圣地明良千古--武侯祠1780年回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成都武侯祠走过的1780年岁月:始建于蜀汉兴修惠陵、汉昭烈庙之时,南北朝时武侯祠迁入,唐宋时已成著名景区,许多诗人前来拜谒,留下佳作,同时形成了新任地方首脑一到成都就先拜祭武侯祠的习俗,明初分开的三个景点合为一体。本文首次指出: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相结合,逐步成为该景点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6.
1974年建立管所后,武侯祠的研究工作开始起步。1983年秋成立诸葛亮研究会、1984年初建立武侯祠博物馆之后,研究工作有长足的进步,多次筹办学术会议和组织学术活动,编写的正式出版物有40多种,获省政府、市政府的社科优秀成果奖达十多次。  相似文献   

7.
回顾成都武侯祠走过的1780年岁月:始建于蜀汉兴修惠陵、汉昭烈庙之时,南北朝时武侯祠迁入,唐宋时已成名景区,许多诗人前来拜谒,留下佳作,同时形成了新任地方首脑一到成都就先拜祭武侯祠的习俗,明初分开的三个景点合为一体。本首次指出: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儒家化与兵家化相结合,逐步成为该景点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8.
成都武侯祠的“攻心”联在释读和研究上还存在分岐,本分析了该联的写作背景,介绍了从正面肯定诸葛亮功绩的释读,着重指出联中“不审势”主要指蜀汉集团始终坚持的“兴复汉室”的国策,“宽”指汉末西蜀刘璋政权对土豪族的政策,“严”指蜀汉政权对土豪族的政策,“皆误”指他们因此先后失败。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生态环境变迁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佳宏伟 《史学月刊》2004,(6):112-119
近十余年来,环境变迁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人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展开广泛探讨,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之关系、古代都城与生态环境之关系、动植物变迁与区域沙漠化、灾害与疾疫问题、气候变迁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与环境变迁密切相关的中国生态环境史学研究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就近十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对“衰落城市”的概念、整体宏观态势、区域研究、个案研究等进行了展示,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和今后研究中应注意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