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熙年间图理琛使团出使土尔扈特的主要目的是否在于商谈清政府与阿玉奇建立反对策妄阿拉布坦的联盟和劝诱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迄今悬而未决。本文主要利用满文档案,从清与准噶尔和策妄阿拉布坦的关系、清向准噶尔和土尔扈特遣使的情由和俄国对清使节团的认识等方面,说明图理琛使节团肩负上述秘密使命的可能性极小,文对进一步研究清与准噶尔、土尔扈特的关系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闲暇之余翻看自己收藏的钱币,有几枚面文字上面一些细小、但纹路非常明显的准噶尔普尔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过手头现有的几种版式比对,发现是一种复打币,即:在策妄阿拉布坦钱体上重新打压上噶尔丹策零的字号。下面是几枚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带有纹路钱币的比对钱币(见图一:1,策妄普尔;2,策零普尔;3,4,复打币),重新打压之前残留的旧钱痕迹清晰可见(图二:四枚背图)。  相似文献   

3.
熊剑平 《文史天地》2014,(11):44-48
正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策零继位,成为准噶尔地区的新领袖。相对于父亲策妄,策零更加独断专行,而且更加富有主见,以至于继位后不久,便逐步走上与清政府武装对抗的道路。雍正在进行一番简单的廷议之后,决定加紧进行战争准备。大学士朱轼等人认为时机尚  相似文献   

4.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部达瓦齐的武装叛乱,各地黉学皆刻石立碑以庆戡乱大捷,现存河南省镇平县黉学旧址的《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便是其中之一。此碑通高2.70米,宽0.94米,碑文计30行,满行88字,由乾隆皇帝亲自撰书,知县胡(钅荣)刊立。碑文叙述了康熙平定准噶尔上层反动贵族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武装叛乱的概况,也记载了乾隆二十年平定叛贼达瓦齐的史实。一、准噶尔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由西蒙古部落(卡尔梅克、卫拉特)于14世纪联合组成,至17世纪建立了准噶尔汗国或卫拉特汗国(1630-1757年)。汗国与周邻-在西部与哈萨克部落,在南部与企图控制新疆的清王朝军队经常发生战争。1700年准噶尔最高汗策妄阿拉布坦(1691—1727年在位)进攻新疆南路,并征服了叶尔羌汗国,他下令发行了铸有自己名字的普尔铜钱。这种新钱的一部分作为贡赋运往北疆。策妄阿拉布坦死后,其子噶尔丹策零(1727-1745年在位)也发行了铸有自己名字的钱币,而将旧币以2:1之比兑换成新币。噶尔丹策零死后,没有再发行新币。准噶尔汗国最终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被清军平定,准噶尔普尔铜钱被改铸成标准的中国式钱币,名为“红钱”(redcash)。“普尔”这一名称在新疆钱币系统中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  相似文献   

6.
策妄阿拉布坦对天山南路的征服与统治刘正寅一、17世纪晚期的西域形势17世纪中期以来,兴起于天山以北草原地区的准噶尔汗国加紧对天山南路的侵掠与渗透,特别是70年代噶尔丹(Galdan)攫取其最高领导权后,更积极对外扩张,终于1680年征服了统治天山南路...  相似文献   

7.
清朝前期,准噶尔贵族割据新疆。他们一方面承认清中央政府的统治;一方面又妄图扩展自己的势力,经常武装侵扰喀尔喀、西藏等地,有时还勾结沙俄,妄图分裂祖国。清中央政府为维护祖国的统一,为祖国西部和北部其他部族的安宁,不得不对准噶尔进行武装征讨。从噶尔丹发动民族分裂叛乱,中经其侄策妄阿拉布坦袭击哈密,攻入西藏,至策妄子噶尔丹策零进击喀尔喀,后又与清中央政府息兵罢战,历时近半个世纪,清中央政府和准噶尔地方政权之间处于一种时战时和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苏奎俊 《新疆地方志》2011,(4):52-57,62
清代新疆屯田在我国屯田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巴里坤为清代新疆战略要地,早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康熙帝对准噶尔部用兵时,为解决前线清军急需的粮草问题,开始派军到巴里坤等地屯田。巴里坤遂成为清代重要的屯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彼得一世派遣炮兵大尉伊万·温科夫斯基为使,前往我准噶尔部,妄图利用策妄阿喇布坦的困境,诱劝他向俄国称臣。该使于俄历(下同)1722年2月25日离开莫斯科,跋山涉水,于该年11月17日抵达策妄阿喇布坦驻地,在我准部滞留10个月,于1723年4月3日返回莫斯科。俄使滞留准部时间之长,令人感到惊讶。在这漫长的时日里他虽曾竭尽全力,动用各种手段,终未能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0.
罗布藏舒努是准噶尔汗国策妄阿喇布坦之子,其母为土尔扈特阿玉奇汗之女塞特尔扎布。由于准噶尔汗国激烈的内部斗争,罗布藏舒努出走土尔扈特,塞特尔扎布一系也受到策妄阿喇布坦长子噶尔丹策零的打压。在如此复杂的历史背景之下,罗布藏舒努一方面接受土尔扈特汗国的庇护,另一方面则为准噶尔汗国所忌,并同时受到清朝的极度重视。雍正帝曾遣使土尔扈特,希望将罗布藏舒努带回北京,以利用其与噶尔丹策零相抗衡。通过多语种档案中罗布藏舒努事件的记载,本文探讨十八世纪土尔扈特、准噶尔与清朝之间的外交关系与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1.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康熙朝重臣鄂海曾任“陕西总督”一职,但《清史稿·鄂海传》、《八旗通志》、《清史列传》、《满名臣传》、《国朝耆献类征》等鄂海传记均载:鄂海,温都氏,满洲镶白旗人。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鄂海由云贵总督移督川陕。六十年(公元1721年)五月,鄂海办理军前粮饷而以四川巡抚年羹尧代为总督。事实上,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允任抚远大将军,指挥西部对策妄阿拉布坦的战事。因军机紧要,康熙帝特授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而鄂海由四川陕西总督改为陕西总督。这一过程是鄂海的以上五种传记所忽略的。据《清圣祖实录…  相似文献   

12.
吐鲁番盆地东接哈密 ,西通天山南麓各绿洲 ,北达乌鲁木齐 ,是通往南北疆的重要孔道 ,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十七世纪准噶尔贵族叛乱 ,其头目视吐鲁番为命脉之地 ,对吐鲁番维吾尔人进行残酷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 ,“分住十七城 ,服属于准噶尔 ,岁有纳输”。“每年纳布袍二百五十件 ,白布二百十五匹 ,棉花二百斤 ,葡萄四十担”。还要受准噶尔贵族驱使 ,服各种劳役。吐鲁番盆地的维吾尔人对准噶尔部暴敛掠夺十分怨恨。康熙五十九年 (172 0年 ) ,清军第二次进击吐鲁番盆地时 ,辟展、鲁克沁、吐鲁番回部首领相继归附清军 ,吐鲁番额敏和卓率部归…  相似文献   

13.
杨珍 《清史研究》2013,(3):151-156
上个世纪80年代,孟昭信先生发表《康熙帝亲征噶尔丹的时间问题》一文。孟文指出,康熙帝为抗击西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进犯,先后四次出塞,即二十九年(1690)七月进至博洛和屯(今河北隆化),三十五年春出师漠北,三十五年秋鄂尔多斯之行,三十六年  相似文献   

14.
清乾隆十年(1745年),新疆准噶尔部内为争夺汗位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结果准噶尔汗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尔、喇嘛达尔扎先后被杀,达瓦齐取得汗位,随后与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发生争斗并公开打出反清旗帜。以此情况下,乾隆皇帝遂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决定派兵分二路进征达瓦齐。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北面的普宁寺内,有两座记载清朝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石碑。其中一座名为“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是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五月平定达瓦奇后而立的。厄鲁特蒙古以伊犁为中心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四部。1745年,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策凌死后,为了争夺统治权,封建贵族之间进行了长达八、九年的残酷斗争,闹得民不聊生。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在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的支持下,达瓦奇夺得  相似文献   

16.
十七世纪后半期,我国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部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的强大政权,其首领噶尔丹与清遣使贸易,在政治经济上与清保持了十多年的友好关系,但随着准噶尔政权实力的增强,噶尔丹东进喀尔喀,严重威胁清朝的北部边境,康熙帝充分利用、发挥宗教上层人物和当地民族上层人物的影响和作用,力图使准噶尔和平归顺,由开始的"柔远"安抚"到最后的"剿抚并用"是由许多历史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因素促成的。这一政策基本上适应了当时清朝所面临的国际局势和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反映了清朝国力的不断增强,为最终清朝统一准噶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十七世纪后半期,我国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部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的强大政权,其首领噶尔丹与清遣使贸易,在政治经济上与清保持了十多年的友好关系,但随着准噶尔政权实力的增强,噶尔丹东进喀尔喀,严重威胁清朝的北部边境,康熙帝充分利用、发挥宗教上层人物和当地民族上层人物的影响和作用,力图使准噶尔和平归顺,由开始的"柔远""安抚"到最后的"剿抚并用"是由许多历史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因素促成的.这一政策基本上适应了当时清朝所面临的国际局势和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反映了清朝国力的不断增强,为最终清朝统一准噶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历史上曾被称作"迪化"(1763-1954)."乌鲁木齐"是古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噶尔叛乱末期,清军筑城时就被称作"乌鲁木齐".乾隆二十八年(1763),旧土城向北扩展,竣工后乾隆皇帝赐名"迪化",有"启迪教化"之意,维吾尔语依旧被称作"乌鲁...  相似文献   

19.
论康熙末年清军两次入藏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珍 《清史研究》2002,(4):94-103
康熙末年 ,清朝以逐准噶尔部出西藏为契机 ,先后两次派兵入藏。第一次是纯粹军事意义上的行动 ,结果将亡兵败。第二次入藏取胜归于争夺民心政治战的功绩 ,与康熙帝正确审视政治环境、内外政治因素 ,利用卫拉特蒙古内部矛盾 ,区分蒙、藏民族关系等政治策略选择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康熙帝充分利用青海蒙古的军事力量和在藏的政治影响力 ,以“恢复你祖道法”为承诺 ,册封郡王等手段 ,拢得民心 ,使其出兵助战。同时 ,以从政治上取得优势为着眼点 ,册封塔尔寺灵童 ,树立达赖喇嘛这面宗教旗帜 ,大力争得蒙藏民众的支持 ,最大限度的孤立、瓦解准噶尔部在藏势力 ,为顺利入藏的决定因素。值得注意的是 ,在充分利用青海蒙古的过程中 ,康熙帝对西藏问题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转变 ,直到最后的取而代之 ,实现对西藏的直接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一份清代档案并结合《平定准噶尔方略》等文献,对清朝与准噶尔之战中被俘并转卖到库车的两名清军战俘的人生际遇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