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独坐参禅,默然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小河……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在安详打坐于半山坡上。  相似文献   

2.
炳灵寺石窟的开窟年代最早可上溯到《法苑珠林》所记载的"晋泰始年"(265),西秦—北魏时期炳灵寺的名称为"唐述谷仙寺",到唐代时称作灵岩寺或龙兴寺。据专家考证,"炳灵寺"一名出现唐宝应二年(763)以后,这时候正是吐蕃开始控制炳灵寺所在的河州地区,"炳灵"源于吐蕃(藏)语"仙巴本郎"的音译,意为十万弥勒洲。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关于炳灵寺名称来源的争论,"炳灵"在"十万佛"与"非十万佛"之间争论不休,徘徊不定,这应该是一场十分有意义的争论,此文就这一问题作以阐述,以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3.
山西高平游仙寺内的"大朝甲辰年"石碑,记载了金代名臣李晏的孙辈向该寺捐施宗族墓田之事,表明游仙寺曾是李氏一族的坟寺。根据现场调查、搜考相关史籍,可初步梳理李氏家族概况、金元时期游仙寺与李氏之关系以及清代游仙寺周边李氏古迹分布等相关问题。该石碑不仅是研究该寺寺史、营建历程之史料,而且为探究金元时期北方宗族变迁、宗族与佛寺关系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和线索。  相似文献   

4.
炳灵寺天桥是连接第169窟和172窟的古栈道,古人称为"仙阁"。北朝、唐、明等朝代时,天桥是畅通的,栈道崖壁外布满造像、壁画及石刻题记。清代战火后,现仅存部分残像,但这些造像的价值却不容忽视,它们是构成炳灵寺石窟艺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宝华山游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家后园就静卧着一座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名日宝华山;山上有座庙,名日隆昌寺。清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驾临宝华山隆昌寺,足见其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听到这儿,你一定很感兴趣吧?好吧,我盛情邀请你来旅游,乐意为你做一次义务导游,尽一下地主之谊!通往隆昌寺的山路,隐匿在茂林修竹之中。今  相似文献   

6.
不要拂拭     
《文史博览》2010,(5):M0003-M0003
<正>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并且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他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他发愿痛改前非,就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口角,免得人见人厌,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贵阳市白沙井幼儿园地址原是一座祠堂,幼儿园所在的大门上有块由康有为所题写的石质横额,上书"刘统之先生祠民国庚寅申南海康有为书"。这位刘统之名叫刘官礼,他的长子正是日后权倾贵州的刘显世。而这座祠则是刘显世在1921年用公房所改建的"刘氏专祠"。从1912年滇军侵黔,颠覆"大汉贵州军政府"起,到1935年国民政府中央势力进入贵州,解除王家烈军政大权为止,这期间20多年里的贵州历史被称为"贵州军阀时期"。统治贵州的  相似文献   

8.
高福民  张明强 《旅游》2012,(6):90-95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新疆和田邂逅考察了"达玛沟小佛寺遗址",面对千年艺术如同朝圣,感沐古人创造的文明和今天在构筑的多元化和谐,不由感叹:"佛不在远,有缘则近;寺不在大,有奇则神"。  相似文献   

9.
习武     
<正>拍摄地点:山西,灵石拍摄时间:9月26日INFO:尼康D4S,F/2.8,1/500s,ISO 100资寿寺俗称苏溪寺,位于山西灵石县城东的苏溪村。寺院中的师父每日习武修禅,以禅入武,要忍受常人无法承受之苦痛,并以此来锻炼忍耐力,克制欲望。师父们专心练习,我在非常近的距离,使用广角镜头捕捉到这个极具冲击力的画面。  相似文献   

10.
四川蓬溪县慧严寺大雄殿壁画《仙天朝贡》是四川地区明末的代表性佛教艺术遗存,与蓬溪县宝梵寺壁画为代表的四川明代前中期工细金碧的风格不同,属于民间粗犷水墨一路。壁画主体为二十四诸天,但其尊格选择却与一般斋天科仪的不同,混有吕祖等道教神祇形象,是佛教艺术世俗化的典型例证。慧严寺壁画水墨晕染,造型生动传神,与王树村《塑神秘谱》所记载的北方民间画工图谱如出一辙,提示中国民间艺术的跨地域影响。《仙天朝贡》为研究明末佛教及其壁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宋程大昌《雍录》卷十载:“感业寺,武后为尼。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太宗上仙,其年即以安业坊济度尼寺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嫔御为尼以处之;此寺之东又有道德寺,亦尼寺也,改造道德寺为崇圣寺,充太宗别庙。”今按此处置“灵宝寺”与“崇圣寺”于安业坊,误甚。《长安志》卷九崇德坊崇圣寺下云:“寺有东门、西门,本济度尼寺,精秦孝王俊舍宅所立,东门本道德尼寺,隋时立。至贞观二十三年徙济度尼寺于安业访之修善寺,以其所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嫔御为尼以处之;徙道德寺额于嘉祥坊之太原寺,以其所为崇圣宜,以为太宗别庙,仪凤二年,并为…  相似文献   

12.
提文凤 《中原文物》2012,(4):110-112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戊戌变法"的领袖,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中国有名的书法艺术家,他的书法自成一体,史称"康体"。《康有为子久款纸本对联》是康有为晚年所做的一幅五言对联。这幅对联蕴含着康有为精湛的书法艺术,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其海外流亡十六年的人生印迹。  相似文献   

13.
南海孔氏岳雪楼,是广东近代最著名的藏书楼之一,与伍崇曜(1810—1863年)的粤雅堂、潘仕成(1804—1873年)的海山仙馆、康有为(1858—1927年)的万木草堂,合称“粤省四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康有为晚年在上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年的康有为,主要是在上海度过的。1914年,康有为租赁了盛宣怀的一座住宅辛家花园定居了下来。园主人原是犹太人辛溪,后因破产而落人盛宣怀之手。辛亥革命后,盛宣怀的光景也不是太好过。1921年,康有为又在愚园路自购地皮,建造了一座占地10亩的“游存庐”。这位在19世纪风光一时的康圣人,是如何打发他桑榆之年的呢? 妻妾成群 晚年康有为的家中成员庞杂,其中有他的4位夫人和6个未婚子女。元配是张妙华,第2到第6位夫人,分别为梁随觉、何旃理、市冈鹤子、廖定徵与张光。张妙华比康有为大3岁,结婚时她22岁,康有…  相似文献   

15.
裴头陀是镇江金山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文章通过对镇江金山寺第二代开山祖师裴头陀若干传说进行文献考证,揭示从五代以来"头陀开山得金—裴头陀驱蟒得金建寺—裴休送子出家、裴头陀金山驱蟒建寺—法海就是裴头陀"的故事演变脉络,认为金山寺与南方各寺院故事相互融合演化,从而形成近代的传播格局,在僧俗界形成广泛影响;金山法海的法力来自佛教徒宣扬裴头陀的故事;金山裴头陀的传说与南方沿海各地裴真人、裴仙的民间信仰有着特殊渊源,是佛仙合流的另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普济寺海印池边的御碑亭内,矗立着清朝雍正皇帝亲书的一块汉白玉御碑,这位没有来过普陀山的皇帝,凭着想象,写下了这么一段描述普陀山景色的文字:"普陀秀峙海堧,迥立于天风紫涛浩瀚无际之中,尤灵秀所萃聚,宜其为仙真之所栖息。"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变法失败,逃亡日本。一天,他应邀参加华侨梁渭家婚礼。婚礼隆重热烈。康有为闹洞房时兴致不减,即席出一趣题,写出"司月二大旦牛住了"八字,请宾客在每个字上加一笔,一竖或者一横,组成一句贺词。众人苦苦思索,未能找到答案。康有为遂让新娘在"司月二大"四字上各加一笔,又让新郎在"旦牛住了"四字上各加一笔。新娘和新郎只得握笔遵命。康有为又让新郎新娘齐声读出,新郎新娘两颊绯红,难于启齿。康有为只好代为朗读,原来这句话是:"同用工夫早生佳子"。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是中国近代最详尽的论述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大同书》中,康有为向人们描述了人类社会如何过渡到"乌托邦"以及"大同"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等。与以往的"乌托邦"思想不同的是,康有为将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与西方近代理论相结合,创立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大同"的蓝图(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世界化)。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16,(9)
正郑州博物馆藏《康有为行书五言对联》,纵144.0、横39.6厘米,质地为纸本,二级馆藏珍贵文物,1965年入藏郑州博物馆,画幅本身多处折痕,现已修复。这件行书五言对联上联"养色含律气",下联"委怀在琴书"。上款"吉如仁兄"。下款:"康有为"。钤印两方:上为"康有为印",白文方印:下为"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周,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朱文方印。康有为传世的书法作品主要形式有  相似文献   

20.
袁进 《岭南文史》2008,(1):19-23
康有为(1858-1927年)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等,时人称南海先生,广东南海人,近代戊戌变法运动的领袖。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着多方面成就的历史人物,他不但是位爱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书法艺术家,而且是中国博物馆事业早期的热心倡导者和先驱者之一。他的许多有关博物馆的见解与理论,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康有为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一位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历史人物。下面笔者仅就康有为有关博物馆的见解与主张作些概要论述,力求能使人们对这位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的著名历史人物,有个全新的、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