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毓黻是20世纪中国东北史学、东北文献学研究主要奠基者之一,他曾对高句丽好太王碑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研究与调查。金毓黻的好太王碑研究成果收录于《静晤室日记》《辽东文献征略》《奉天通志》《东北通史》等著述之中。为了深入研究好太王碑,金毓黻曾亲赴辑安实地考察好太王碑。《静晤室日记》和《辽东文献征略》中收录的好太王碑释文为金毓黻转录于《东北》杂志1924年第2期中佚名的好太王碑释文。《奉天通志》中的好太王碑释文是金毓黻以《东北》杂志中的好太王碑释文为基础并参照当时所见好太王碑拓本而作出的释文。  相似文献   

2.
《宁安县志》中提到的"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印和《渤海国志长编》中提到的"渤海大王"印是两方同渤海历史与考古有关的官印。关于"渤海大王"印,金毓黻已在《静晤室日记》中明确承认其是一方金代"省弹压印"的误传,显然"渤海大王"印并不存在;而"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印,也仅见于出土与传世的记录。在其真实性没有得到确切考证之前,我们对这两方印是否为渤海官印还须持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3.
金毓黻著《静晤室日记》书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毓黻先生所撰《静晤室日记》计分169卷,装订成17函、170册。是为从1920年3月6日起至1960年4月23日止,历40年的每日治学记录,亦为半个世纪史料之汇集。卷帙浩繁,共约500余万字。与清赵翼《廿二史札记》、顾炎武《日知录》系同类书,为史学...  相似文献   

4.
金毓黻的<中国史学史>在撰写过程中受到了梁启超和朱希祖的影响,但金毓黻并非只是简单地采纳、承袭他们的观点;而梁、朱二人对金氏<中国史学史>撰写中的影响因素,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金毓黻史学思想的某些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北史学家金毓黻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史》一书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建国前后不同时期出版了很多版本。偶然机遇发现金毓黻先生亲笔跋记,深感先生的治学严谨和《中国史学史》出版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6.
东北通史类著作是百年东北史研究成果的结晶,本文旨在对有较大影响的具有代表性的东北通史,如傅斯年《东北史纲》、金毓黻《东北通史》等十种进行简要评述,既而窥探东北史研究领域的不足与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前,"学人入仕"的金毓黻公务与酬酢甚多,但其主要志趣却在学术。事变中,金毓黻即以读书、著书来消除拘禁生活的苦闷。伪满建立后金毓黻有意地从政界转到学术界,但也被迫参加过政治活动。其间金毓黻与伪满官员维持着学人或旧谊性质的往来,并发展了同日本学者的交往。这种关系网改善了金毓黻的处境,也有助于其学人身份的树立。随着处境的改善,金毓黻的日常生活亦从深居简出发展到相对自由,但政治环境的压抑与隐居治学的苦闷始终存在。伪满时期金毓黻的隐居治学是其基于民族大义与现实局势的应对,其间金的"权势"与身份随之发生嬗变,金通过身份转型实现了保身、治学与脱困。  相似文献   

8.
金毓黻先生编辑《辽海丛书》对于研究东北史极为有用,惜止编到十集,金先生匆匆内渡。解放后,金先生在北京。我于一九五六年于长春去信提起《辽海丛书》现在已不大容易买到,能不能再计划重印?金先生复信说,他原来计划还要印若干集,但恨力  相似文献   

9.
隋时,粟末靺鞨与高丽战,不胜,其厥稽部渠长突地稽率粟末八部胜兵自扶余城西北"举部落"内附.然近世史家述此或有称"举落"而不云"举部落"者.如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卷16<族俗考>云:"隋开皇中,其酋帅突地稽与高丽战,不胜,乃率八部胜兵千余人,自扶余城西北举落内附."  相似文献   

10.
从莫友芝<持静斋藏书记要序>、<郘亭日记>和他写给丁日昌的信札等资料来看,莫友芝是丁日昌的藏书目录<持静斋书目>的初撰者.丁日昌随后又对该书目作过修订,同治末年在广东揭阳刊行,今传本都是此版之印本.  相似文献   

11.
1976年6月21日,朝阳县大平房公社大平房大队社员王忠生在铲地时发现一方古代铜印,后送交文物部门,现由朝阳地区博物馆收藏。印为铜质正方形,边长6.3、边高1.2、通高4.1厘米。长方梯形钮。印面篆刻九叠阳文“都统府弹压印”六字,印背右侧阴刻“天赐二年”年款,左侧阴刻“弹压”二字(见图)。都统府弹压印,过去很少发现。迄今为止,仅金毓黻先生在《东北古印钩沉》里收录一方,印文亦为“都统府弹压印”,背文  相似文献   

12.
陈勇 《黑龙江史志》2013,(23):54-54
<正>诜王之印,为黑龙江古代官印之一。《黑龙江省古代官印集》称此印为"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于阿城白城出土。仅见印文。金毓黻先生在《辽东文献徵略》记述此印为‘铜质,驼钮,外似范金剥落殆尽,厚约四分,钮高寸许,重二十八两’。印面方形每边7厘米。该书明确考定这是金代完颜娄室被追封为莘王的印鉴。"(1)对此,笔者进行了多年求证,发现该印文与《双城县志》中的  相似文献   

13.
金毓黻所著《渤海国志长编》是我国近代渤海国史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为研究渤海史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深为中外学术界所重.从文献学的理论与实践角度看,作为一部史料长编类著作,此书征引丰富,体例谨严,特点鲜明,充分反映了我国20世纪30年代东北史和东北地方古文献学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金毓黻(1887年~1962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古文献学家,东北史地学奠基人。初名毓玺,原字谨庵,后改静庵。先生6岁入私塾,年16时,家资不济,因改习商业。习商四载,未尝一日废书,遍读《三鱼堂记》、《正谊堂全书》、《困勉录》、《松阳讲义》、‘三鱼堂日记》以及《言》等地理书,并渐受陆陇其思想的影响。1906年,得辽阳县立启化高等小学堂校长白永贞奖饰拔擢,入该学堂享受官费读书。1908年考入奉天省立中学堂,时先生曾为促议救亡御侮,于咨议局议长吴景濂前,抽刀断指,血淋襟袖,爱国义气,感人至  相似文献   

15.
<新唐书·渤海传>记渤海"俗所贵者"总计十四项.其中的"太白山之菟",唐晏、黄维翰和金毓黻诸先生皆主张应改为"太白山之兔".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这种传统的观点受到了不断的挑战,相继出现"东北虎"说和"茯苓"说两种观点,对于这些新观点的提出与发表,在进一步寻求根据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感到新说仍难持立,旧说尚难率而易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北地方文献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学科——中国东北地方古文献学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以1927年出版金毓黻的《辽东文献征略》一书为主要标志.1942年金氏又出版一部《东北文献零拾》,虽然“所载多属文献资料,备作来日纂集东北史乘之用”(见该书凡例),但已注意到全东北地区的古代典籍文献和金石文献的搜集,变小乡邦“辽阳”“辽东”“辽海”为大乡邦“东北”.金氏一生的学术实践证明,他是开创中国东北地方古文献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藏书印是指收藏者在自己购置或拥有的典籍图书上钤盖的,体现藏本所有主关系和表达藏书主人个性爱好的印章。通常盖在卷首、卷尾或序目前空白处。我国古籍卷帙钤盖的藏书印,少则一方多则几十方。现代藏书家和图书馆(室)等文化机构的藏书仍沿袭应用藏书印。因此,探析藏书印的源流、类型及功能,有利于古籍及藏书印诸方面的研究和利用,具有现实  相似文献   

18.
莫友芝(1811-1871)是晚清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和目录学家,他生前曾为著名政治家、藏书家丁日昌的"持静斋"藏书编有<持静斋书目>和<持静斋藏书纪要>.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又字雨生,号持静,广东丰顺人.曾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要职,藏书达10万馀卷,多宋元版本及旧钞本,藏本质量很高.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自秦汉开始,则进入多民族相继兴起和交流融合的重要时期。文章参照金毓黻先生"东北民族系统表"绘出"东北古代民族源流示意表",然后以此为线索,将表中所列华夏—汉族、肃慎、濊貊、东胡四大族系之众多民族的发展历程和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简略梳理,由此说明,东北地区及东北民族在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和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20.
傅斯年、范文澜、金毓黻都是出身于北京大学国文门的著名史学家,都曾师从黄侃,得到黄侃的赞赏。但他们从北大毕业后,与黄侃关系亲疏不一。金毓黻与黄侃关系最笃,范文澜次之,傅斯年最淡。傅斯年、范文澜都有明确的政治立场,代表了史学发展之两翼,且在各自的学术机关居于领导地位。金毓黻与他们二人均有交往,对其学术亦有自己的评论,治学能谨守绳尺,本师说以为学,依违于二人之间。但国学功底深厚,重视民族气节以及对民族文化抱有深厚的情感,是他们立身行事以及学术著述的共同特点,反映了早年共同的师承对其学术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