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十年代,罗尔纲先生根据南京堂子街、如意里、罗廊巷太平天国壁画和《金陵杂记》等有关记载,提出了太平天国规定不准绘人物的论断。后来,有人根据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发现的太平天国人物画以及《金陵省难纪略》等记载,认为太平天国不存在不准绘人物的规定;即使有也只是在其前期实行过,后期已经取消了。最近,南京黄泥岗84号发现了三壁太平天国壁画。其  相似文献   

2.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伏诛,其首级传至何处?建国以来,史学界均持“传首宁国”说。引以为据的有《金陵省难纪略》、《瓮牖余谈》、《金陵兵事汇略》、《中兴别记》、《平定粤寇纪略》、《李秀成自述》诸书的有关记载。即以《李秀成自述》来说,就有此事的详细记载:“北王在朝,不分清白,乱杀文武大小男女,势逼太重,各众内外,并合朝同心将北王杀之,人心乃定。后将北王首级,解至宁国,翼王亲看,果是不差。由  相似文献   

3.
夏燮著《粤氛纪事》主要记载了太平天国与清朝统治阶级之间的军事斗争,记事时限自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十月拜上帝会在广西的活动始,至咸丰十年四月十三日(1860年6月2日)太平军攻占苏州时止,书中的许多记载都是在官方档案中很难见到的,因而该书的史料价值在许多方面远远超出了清方档案之上,大部分记载均足以补官书之阙、纠史乘之失。然而,遗憾的是,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与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均未收录该书,笔者至今亦未见该书点校本问世。现对其主要内容加以评介,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近读《太平天国文献史料集》(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书中录有清末金树本作《张邴原金陵内应纪略》一文.前有编者说明云:是文“原题《张邴原先生金陵内应纪略》,手稿本,一册,近代史研究所藏……”(以下称近代史所藏本).观正文,乃述清咸丰四年(甲寅,1854)初,张继庚谋攻金陵为内应,而事败被杀事.叙来颇为详细,比其它记述有关史料的记载资料详实得多,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云“手稿本”者,所据约为“封面有谢炳即谢介鹤题笺,下署‘金丽翁笔,时丁已新秋,寓申江客舍’,末页有马寿龄即马鹤船之印数颗”云云,不知确否?试据另外一册稿本比较并考辨之.  相似文献   

5.
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中有四幅重要的山水画已经相关专家考释并命名。但根据壁画内容及对画中地点的考证,现有命名方式的合理性遭到质疑。对金陵图咏进行脉络梳理之后可发现这四幅山水画的原形应为清乾隆至同治间《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四幅。太平天国壁画历来有为政治、军事服务的传统,故军事因素应是对金陵四十八景中四景的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6.
《咸同广陵史稿》一部太平天国史料书,它记载的是太平军前两次克复扬州时的史事,迄今为止发现的记载太平军在扬州的史料,首推此书。这部史稿,是1953年罗尔纲先生到扬州搜访太平天国新史料时获得的,原为扬州陈恒和书林收藏的一部钞本,诚如罗先生在考证中所说:“此稿的史料价值远在《扬州御寇录》之上,因为《扬州御寇录》是后人掇拾遗闻写成的,而此稿则为亲见亲闻的人的记录。”1960年扬州人民出版社因其史料价值比较珍贵,特采用线装书的形式刊刻出版,并列为“扬州古籍丛刊之二”。然而,现在我们发现,这部史稿的原钞本并不完整,其中有四分之一的篇幅缺漏了。  相似文献   

7.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金陵文化的中心。据《建康实录》记载,"楚威王因山立号,置金陵邑"。南京历史上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和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在此建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陵文化。南京地名作为历史见证,从山川、河流、街巷、里弄,到桥梁、寺庙、衙府、书院,都饱蘸浓郁的金陵文化气息,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的太平天国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平天国史研究至今已持续了大半个世纪。太平天国败亡后 ,清方曾从宣扬“皇清武功”的角度 ,陆续刊行了《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平定粤寇纪略》、《湘军志》等公私著述 ,片断、歪曲地记述了这段历史。除此之外 ,民间谈论太平天国始终是一件禁事。直到 2 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前夕 ,这一禁区才被打破。开拓和初始时期 (1 94 9年之前 )1 90 4年、 1 90 6年 ,汉公 (刘成禺 )《太平天国战史》前、中两编相继在东京出版 ;1 90 8年 ,黄世仲《洪秀全演义》在香港问世。两书都对太平天国进行了重新评价 ,在海内外流传甚广 ,反响强烈。不过 ,它们均属…  相似文献   

9.
一 太平天国失败后,各省多有编辑史书以纪其事者,如《平桂纪略》、《吴中平寇记》、《平浙纪略》、《山东军兴纪略》、《豫军纪略》等等,对今天研究太平天国史说来,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洪秀全之死,由于原始材料记载不一,加上曾国藩篡改史料,以假乱真,一百多年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者,由于对所据史料的分析判断不同,得出结论也不一样。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大多著作从曾国藩奏稿以及被曾国藩改过的《李秀成自述》所记,认为洪秀全是“服毒自杀”。六十年代初,藏在曾国藩家中达一百多年的《湘乡曾八本堂·李秀成亲供手迹》正式影印发行,其中关于洪秀全之死的原始记载,有力地证明了  相似文献   

11.
张一文 《史学月刊》2005,10(8):107-110
张守常教授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又以搜集、整理和考订史料见长,编辑有各类史料集多种,著有《中国近代史纲要》等书。在张先生的诸多编著中,以研究太平军北伐最为史学界注目,先后出版了《太平军北伐资料选编》、《太平军北伐丛稿》和《太平天国北伐史》等三部著作。这三本书,标志着张先生研究太平天国北伐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2.
刘晨 《清史研究》2013,(1):138-141
世传洪宣娇为洪秀全胞妹、萧朝贵之妻。但在浩如烟海的太平天国史料中并未见有洪宣娇留下的任何痕迹。经众多学者研究证实,"洪宣娇"原型实系《天兄圣旨》中的黄权政之女"杨宣娇"。①但是,杨宣娇扑朔迷离的一生,至今尚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一、"天父第六女"曾在天京生活过的谢介鹤在《金陵癸甲纪事略》中写有一则关于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天上"的兄弟排序:"耶稣为天父之第一子,天贼为第二子,南贼为第三子,东贼为第四  相似文献   

13.
江苏常州城内的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府邸遗址,西倚毛家弄,北临局前街。近年,在与遗址毗邻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发现一批壁画、彩画。鉴于绘有壁画、彩画的建筑与护王府残存建筑相邻,并根据有关史料考其画面,不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和现存的太平天国壁画、彩画颇为相似。因此,有关部门认为这是太平天国的艺术作品。这座绘有壁画、彩画的建筑,九檩三开间,为清代中期所建,在常州城内也可算是"大宅"。据史料记载:太平军每到一地,  相似文献   

14.
清咸丰九年(1859)和同治四年(1865),太平军曾两攻克嘉应州城(今梅州),十万大军纵横嘉应;1865年,十万太平军还在嘉应和当时潮州所属之丰顺全军覆灭,太平天国(除北部合于捻军都外)在梅州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这些惊天动地的悲壮的历史,《嘉应平寇纪略》和光绪《嘉应州志》等曾予以记载。遗憾的是,它们只重事件、述梗概,对历史细节和人民的历史感受,却记载不多。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是否发行银币,因为中国近代史料没有清楚交代,而引起不同的意见。有关太平天国钱币的著作,首推简又文先生1948年在广东文物特辑中发表的《太平天国泉币考》,其次便是1984年上海马定祥先生与马传德先生合著的《太平天国钱币》,这二本书均认为太平天国曾发行银币,其中马定祥先生与马传德先生合著的《太平天国钱币》一书里,是以耿爱德氏的太平天国背圣宝楷书折一钱为拓图的,而简又文先生一文未见有拓图,但他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2月,南京出版社出版旅美华侨陆束屏先生的新著——《英国外交官和英美海军军官的记载——日军大屠杀与浩劫后的南京城》一书,这是继2012年他授权本馆编辑出版《美国外交官的记载——日军大屠杀与浩劫后的南京城》以及《腥风血雨话金陵》两本书后,再次与本馆合作编撰南京大屠杀新的史料书籍,并再次同意将此书汇人本馆负责编纂...  相似文献   

17.
朱红林 《华夏考古》2007,(2):112-117
本文把里耶秦简中有关"金布"的史料与《周礼》中的相关记载作了比较研究,发现里耶秦简的记载与《周礼》之间在史料上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里耶秦简的记载更加制度化,更加细致,而《周礼》的记载则显得比较简略、分散,比较原始.这一研究,不但有利于对《周礼》史料的理解,而且对战国到秦汉社会制度的发展的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溪寇轨》,宋元书志未见著录,《说郛》、《古今说海》、《四库全书总目》等均以为此书是宋方勺所撰,《四库全书总目》还认为《青溪寇轨》原是《泊宅编》中的一部分。本文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不仅“青溪寇轨》中“容斋逸史日”一段应视为洪迈逸文,而且《青溪寇轨》也可以推定为洪迈在主持修纂《四朝国吏》之际所辑集的一件史料文本。  相似文献   

19.
臧马 《文史春秋》2001,(1):68-69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中.用大量的篇幅表现了翼王石达开义女巾帼英雄益阳的形象。根据史料记载.石达开确实有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义女.不过她不叫益阳.她叫韩宝英,影屏上的益阳和历史上的宝英在史实上也有较大出入。  相似文献   

20.
元代中后期在广西活跃着一支称为答剌罕军的军队,这支军队不见于《元史》,现存文献中亦只有零星的记载,其身份与"徭寇"、屯兵、苗军纠缠不清。本文梳理了这支广西答剌罕军的由来、在平定"徭乱"中的表现、这支军队与"徭寇"吴天保之乱的关系,以及从答剌罕军到苗军的变化过程。通过对这一事件前后因由的考辨,揭示元末广西及其周边的复杂族群冲突,进而对元末西南地方秩序、族群关系以及苗军的来源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