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年整修嵩岳寺塔的塔体时,在塔刹内发现了两座天宫,同年7月进行了清理。现将情况简报如下。一塔刹的建筑形式嵩岳寺塔塔刹砌筑在第15层顶部之上,砖筑结构,通高4.75米。自下而上由基座、覆莲、须弥座、仰莲、相轮、宝珠组成(图版肆:1;图一)。基座圆形,双重。高0.3、下部径2.51、上部径2.61米。  相似文献   

2.
白衣寺塔,因此塔建在白衣寺内,故名;白衣寺则因寺内菩萨殿绘有白衣大士像而得名。相传此塔乃肃藩王妃为祈子而建,故又名多子塔。该塔现位于兰州市博物馆院内,是兰州市区现存的为数不多的明代建筑之一。 咸丰十年(1860)撰刻的《补修白衣寺塔记》载:“白衣寺为前明肃藩王所建,相传乃王妃功德,至今四百余年,数则重修。”据此,知该塔始建于明建文年间(1399)。另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崇祯及清道光、咸丰年间数次修缮。该塔为八角十二层实心砖塔,高约26米,由塔基、须弥座、覆钵楼阁式塔身和塔刹组成。塔基呈错牙正方形,长、宽各…  相似文献   

3.
济宁铁塔坐落在山东省济宁市铁塔寺内(图一)。寺原名崇觉寺,又名释避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北宋崇宁乙酉年(1105年)建铁塔,故习称铁塔寺。当时建塔没有铸顶,因故停。至明万历九年(1581年)增建塔身二级和鎏金塔刹,全塔告成。铁塔为楼阁式,通高23.8米。下部为砖砌八角形基座。塔身九层,亦为八角形,砖  相似文献   

4.
2009年,瑞安市文物普查队在高楼乡兴福寺遗址地下发现40多件宋代石塔遗构,初步考证为原兴福寺之石塔——宋代堵波式石构七佛塔。塔体平面呈六角形,由双重须弥座、六楞瓜腹塔肚、仿木构塔檐及塔刹四大部分组成。宋代堵波式小石塔主要流行于浙、闽地区,存世者寥寥,能完整保存七塔规制之实例者鲜见,而刻有七佛名号的石塔则更为稀少。兴福寺石塔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浙南佛教文化内容,是研究宋代七佛石塔规制、民间石刻工艺和佛教在江南地区传播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赵克礼 《文博》2007,(2):40-46
4、陕西古塔的塔刹变化及题铭类型塔顶和塔刹,是中国古塔上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印度率堵波形式。陕西北魏时代的石造像塔,最上端上为四角装饰焦叶的覆钵状塔顶,顶之中央,为相轮式塔刹。这几乎和印度阿育王时代的佛塔完全一致。随着高层佛塔的出现,塔顶也在变化,攒尖顶式更多地取代了覆钵式,但是塔刹始终占据着重要  相似文献   

6.
孝泉镇位于德阳市西北二十公里,镇北有两座古老的祠庙——延祚寺和姜公祠。在两座祠庙之间,一塔高耸于建筑群中,这就是延祚寺塔。这座塔历经六百余载,仍以其苍劲古朴之姿凌空挺立。(图一) 一、塔的外形及构造塔坐北朝南,北偏东7度,南面正对孝泉镇。塔建于两层台座之上,基座高2.10米,平面方形每边长15.50米,用砖砌筑,四周围以砖砌栏杆,南面两侧有磴道可达其上。基座之上为基台,高1.65米,平面方形每边长9.42米,周围无栏杆也无磴道可上。塔通体砖筑,于正方形塔身上筑密集之短檐十三层,逐层迭缩近上愈甚,形成圆和之曲  相似文献   

7.
承德避暑山庄永佑寺舍利塔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历时10年建成,开销上等白银299,243两。塔体通高67米,分塔基、塔廓、塔身、塔顶四部分。塔基用石条砌成,八面塔基墙体镶面镌有精美浮雕佛像;塔廓飞檐斗拱,琉璃覆顶;  相似文献   

8.
简阳县城南1公里有一座雄伟高大,造型精美的楼阁式砖塔。该塔建于南宋宁宗时,当时这里有一座寺庙叫圣德寺,州教授张方与该寺主持惠祖法师商议建塔,经多方集资,于庆元三年(1197年)夏动工,历时六年而竣(嘉泰二年秋,1202年)。 此塔建于平地,塔基坚固。塔高60米,塔基周长53米,塔顶周长20米。共13层,内空,有旋梯可达七层。每层均绘有佛像及装饰图案,壁间  相似文献   

9.
国安寺千佛石塔,亦称国安寺塔,建于北宋元祐庚年——癸酉(1090—1093年)间,座落在浙江省温州龙湾区皇岙村五峰山东麓。史籍未有记载,地方志《永嘉县志》(民国十四年补刻)载:“国安寺,在膺符乡,唐乾符间建”,也未述及此塔。现存国安寺系1981年重建。塔位于寺前之东南约20米处,实心,不能登临,外形瘦长,塔身遍雕佛像。由于塔身东南角自下而上裂痕明显,部分构件残缺等情况,经浙江省文物局批准落架大修,于1987年9月12日始,至9月30日拆至须弥座。现将考古调查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四门塔     
在山东济南市东南三十六公里的青龙山南麓,矗立着一座雄浑的古塔,这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四门塔(图见封底)。四门塔为一单层的方形佛塔,高15.04米,每边宽7.4米,全部用大块青石砌成。四面各有一半圆形拱门,故称四门塔。塔檐部挑出叠涩五层。塔顶用二十三行石板层层叠筑,成四角攒尖方锥形屋顶。顶端由露盘、山华蕉叶、相轮等构成塔刹。整个形体简洁朴素,浑厚大方,是单层塔的早期建筑范例。四门塔塔室中心为石砌方形塔心柱,十六根三角形石梁。塔心柱与塔墙之间有拱板,三者一起托住塔顶。塔心柱四面各有一座石雕佛像,皆螺髻、盘膝而坐。刻工精细,保  相似文献   

11.
高县流米寺一年接待游客逾十万位于川南高县胜天镇宝鼎山上的流米寺,原名牛鼻寺,以其石山形似牛鼻而得名,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距今已有220多年历史。立届以来,曾为川南著名佛教胜地。流米寺内有18龛石佛,总长18米,宽3米,高5米,距地面高26米,石窟总面...  相似文献   

12.
日吾其金塔     
正日吾其金塔位于昂仁县日吾其乡政府所在地即日吾其村的西侧,南临雅鲁藏布江,距江岸约50米,北面靠山,海拔4260米。日吾其金塔既属日吾其寺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一个"塔寺合一"的相对独立的单元建筑。金塔平面为"坛城"(即蔓陀罗)形,呈多角多边的"亚"字平面格局。塔高6层,逐层收分,顶部为塔刹"十三天"及伞盖、日月火珠等,通高35米。各层每边墙面的正中皆砌出亮窗或亮门,其大小为1.2(高)X0.8米(宽)。塔内中空,每层均用土、石砌筑有台阶数级,可沿内壁回拾而上,直通顶部的象轮"十三天"最高层。  相似文献   

13.
贡昌 《文物》1983,(11)
金华湖镇舍利塔是北宋早期的砖塔,建筑精美,在浙江宋塔中保存较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六面七层,高约35米。基座每边宽2.2、高1.6米。逐层向内缩小。每层每面有倚柱、间柱,明间辟壶门状佛龛,阑额上置补间铺作一朵,角柱置转角铺作。第一层腰檐菱角牙子迭涩七层,第二、三层迭涩五层,第四层以上迭涩四层出檐。塔顶有铁刹,上为相轮,下为覆钵,用铁索与六个飞檐角连结固  相似文献   

14.
1982年春季,我省黄冈地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浠水县蔡河公社斗方山的北麓,距白莲河水库约300米处,发现一座北宋元丰年间的舍利宝塔.该塔原为九层,现存四层多.塔身为素面灰沙岩砌成,塔面呈六角形,残存塔身,全高为4.86米.塔有座基,高0.65米,每方宽0.57米,座围3.42米.座上砌第一层塔身,高0.5米,每方宽0.42米,上下两端带收煞,形  相似文献   

15.
泛舟禅师塔     
刘丽 《文物世界》2000,(3):10-10
泛舟禅师塔位于运城市西北5公里处的大渠乡寺北曲村报国寺的遗址上。它创建于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历尽沧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唐代砖塔,为亭阁式的全国名塔之一,是圆形唐塔的典型实例。塔为正圆形,分为塔顶、塔身、塔基三部分,高约10米。塔用素砖砌成,台上为须弥座,束腰上刻着莲花,并安装着菱形花样;在圆形塔身的周围用方形砖柱分作八间,南面开一小门,在门栏的柱面上雕有压地起平的花纹;里面有一个六角形的小室,上面是叠涩式的藻井,藻井中有一小方孔,孔上又有一小室直达塔顶;它的东西两面各安装着门一合,在门扇上排列着四路四行的砖钉,每个钉盖为4厘米。  相似文献   

16.
<正> 1985年8月,张家口市宣化区自来水公司在该区冷冻厂附近进行基建工程时,发现了一座砖室墓(编号m_1),宣化区文保所闻讯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了抢救清理。现将这次清理收获简介如下: 墓呈南北方向,地表无封土,底部距现地表深1.2米,结构为砖砌仿木穹窿顶单室墓。墓室平面为园六角形,直径3.58米。顶部自起券处塌毁,壁残高2.53米。墓门为拱形,位于墓室南端,高1.2、宽0.84米。正对墓门的北壁有砖砌窗户,窗高、宽皆1米。墓室周壁有斗拱六朵,斗拱下承六角形立柱,立柱高1.6米。斗拱、立柱均仿木砖砌。墓室靠北壁处有砖砌棺台,棺台长3.58、进深1.5、高0.4米。死者尸骨两具置于棺台上,头向西,葬式为仰身直肢。随葬品大都放在棺台上,只有塔形器置于墓门两侧。  相似文献   

17.
《四川文物》2000,(4):46-48
关口白塔位于彭州市关口镇西北的白塔坪,又名镇国寺塔。该塔建于北宋至和元年至嘉祐五年(1054-1060年);因镇国寺原名福昌禅院,故又称为福昌寺。塔身通高28.34米,为密檐式13级方形砖塔。方形塔基每边长10米。全塔瘦高挺拔,外檐叠涩砌砖达13层,现已部分残损。塔内分为5层塔室,有蹬道盘旋可上顶层。在精制的塔砖之上,有“宋记”、“杨记”、“景记”、“义记”等戳印。砌塔之条砖和方砖对缝,用黄泥白灰沙浆粘合,其内并以扁铁为筋,增强了塔身的抗震性能.故至今该塔仍较为完好。  相似文献   

18.
海清寺阿育王塔,坐落在连云港市云台公社大村水库之滨。塔原建在海清寺正殿前,明《隆庆海州志》里描述它说:"峻宇修廊,万山环拱,浮屠九级,矗兀层霄。"我们可以想见当年古刹、浮屠的规模和气势。旧日的海清寺已荡然无存,但阿育王塔  相似文献   

19.
今年《文物》第1期发表了史树青同志写的《北魏曹天度造千佛石塔》,谈到石塔塔身现陈列在台北历史博物馆,而该塔的塔刹一直存留在我县。曹天度造千佛石塔,是我国早期楼阁式石塔的实例之一,其塔刹残高49.5厘米,上有相轮九重,下为复钵,承以雉堞状的山花蕉叶。四边山花中间,各有一小佛坐像,与云岗第十一窟浮雕塔形相同。然而最为特异  相似文献   

20.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寓居云南的永川人张翰言铸作了这座铜塔,并不远千里将塔运回永川,供奉于县城东南郊外的东山寺庙里。1950年,土地改革时,东山寺毁,塔又被移置在城中僧会寺。1966年破“四旧”,和尚被解散,庙产散失,塔被交送县废品公司,县文化馆闻知消息后,将塔索回收藏。现塔藏于永川县文物管理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