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644年是农历甲申年。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明朝灭亡,史称"甲申国难"。不久清军入关,大肆屠杀抗清军民,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惨杀……一时间烽火连天,哀鸿遍野。这一年,陶汝鼐44岁。据民国《宁乡县志先民传》记载:"陶汝鼐,字仲调,一字燮友,别号密庵。"生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  相似文献   

2.
夏天 《贵阳文史》2013,(2):49-49
崇祯皇帝名叫朱由检,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这个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多年来提及崇祯,人们总爱以"杀害忠良"、"自毁长城"等标签来概括他,似乎他真如历代亡国之君那般昏庸无道。然而,历史上的崇祯皇帝真是如此吗?朱由检受遗命于1627年8月丁巳日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崇祯"。在天启一朝,由于魏忠贤乱政,整个大明王朝的政治被阉党所掌控。年仅17岁的朱由检接掌了摇摇欲坠的大明  相似文献   

3.
《华夏人文地理》2005,(U09):52-54,56
1644年,李白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清军入京后,实行旗民分城居住制度,内城居八旗子弟,  相似文献   

4.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宁远总兵吴三桂打着为君父报仇的旗号引清军入关,从此,清军控制了渴望已久的山海关,长驱直入。占领北京、挫败李自成、击跨张献忠、覆灭南明弘光、隆武、永历诸政权,进而完成了清朝入主中原对全国的统一。如果没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事件的发生,清军绝不会如此顺利地在月余内占领山海关并进取北京。就此而言清军入关与进取北京确乎有某些偶然性。但有人夸大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作用,甚至把清军入关  相似文献   

5.
明末首辅 (宰相 )刘宇亮的印章、玉器、瓷器、水晶等重要遗物近日在绵竹市出土。由于《明史》和地方史对刘宇亮生平记录十分简略 ,此次刘宇亮遗物的发现无疑会引起历史研究者和地方史志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刘宇亮世居绵竹。兄弟三人 ,长兄刘宇扬 ,举人 ,任陕西兵备道太常寺少卿 ,仲兄刘宇烈 ,进士 ,任兵、吏二部侍郎、山东总督。刘宇亮万历己未进士 ,选入庶常 ,后任文渊阁大学士 ,兵礼部尚书 ,明思宗崇祯十一年 ( 1 6 38)至十二年 ( 1 6 39)代为首辅 (即宰相 )之职。1 6 39年清兵入关 ,国难当头之际 ,刘宇亮以首辅之贵登朝请缨慷慨激昂 ,崇祯…  相似文献   

6.
佚名 《文史月刊》2013,(12):18-19
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后,明福王朱由崧(崇祯皇帝的从兄弟)于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在南京即皇帝位,建立了南明第一个政权,并以“弘光”为年号。  相似文献   

7.
"皇帝之宝"打开《清宫扬州御档选编》,在清代各朝之首,都有一方9厘米见方的"皇帝之宝"印章,据中国一史馆清史专家介绍:在紫禁城收藏的众多宝物中,明清帝后宝玺近5000件,而最能代表皇帝无上权威和地位的宝物,非宝玺莫属。乾隆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乾隆以前,清代皇帝宝玺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十一年  相似文献   

8.
汤若望是继利马窦之后,从澳门来到中国内地,受到明清两朝三代皇帝重用的西方传教士。他对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对澳门的存在和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通玄教师”汤若望1592年出生于德国,早年加入耶酥会任传教士。后来在葡萄牙的支持下,在中国各地传教。汤若望1622年受葡萄牙国王的派遣来到北京,先跟随利马窦等学习汉语,接着前往西安传教,崇祯三年即1630年被召回北京,以其精通天文,受到明朝君臣的欢迎和赏识,作为利马窦的助手,参与修订历法,编成《崇祯历书》,编写了一些天文和历法著作。为阻止清兵入关,明政府命汤若望监…  相似文献   

9.
明亡于神宗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亡后,清人首论明“不亡于崇祯”而“实亡于神宗”。今人具体论证,一说万历十五年为明亡之始,一说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年为明亡的“关键时期”。本文详论神宗“播乱机”,自万历十一年至二十五年陷入全面危机,但未必亡国。神宗之后,又历(泰昌)天启、崇祯二朝,尚有24年补救机会,以举措失当而成溃烂之势。故明之亡,天启、崇祯不能辞其咎  相似文献   

10.
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及其他国内外博物馆的明崇祯"甲戌春孟赵府造用"款龙纹盘,为崇祯时期王府用瓷之标准纪年器,其盘心龙纹样貌异于其他时代,为崇祯一朝瓷器所仅见.作者结合相关史料分析,此类盘应为晚明赵王朱慈(懒)向景德镇民窑定烧,部分盘心龙纹之画样或源自《程氏墨苑》与《方氏墨谱》二书.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对头发向来注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是轻易动不得的。长久以来,国人"束发"为俗,需要不时梳理,故很早便有"理发"的行当。有学者考证,中国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专业理发师。而说到"剃头",那就是较为晚近的事了。满清入关前,没有"剃头"一说,或许只有蓬头稚子才偶尔修剪一番。满洲入主  相似文献   

12.
南明广德公主落难广西武鸣壮之公元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身亡,历时270多年的明王朝在一夜之间覆灭。同年4月初,明朝驻守在山海关的宁远总兵吴三桂降清,并引清兵入关。5月20日,清兵攻入北京城,建立清朝。随后,...  相似文献   

13.
崇祯通宝,本系明代末位皇帝朱由检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以后所铸钱币。其版别异常繁杂,仅就背文而言,除光背外,有各类日月文。以及纪局、纪地、纪值和干支纪年等。然而.背以后朝大清帝国的满文纪局,从情理上说.应属难以想象之事!  相似文献   

14.
顾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明万历四十年)死于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享年七十岁。江苏省昆山县人,字宁人,原名绛,居亭林镇,号亭林。顾炎武生的时候,满族已经崛起于东北,十六岁时(崇祯元年,1628年),陕北农民军揭竿而起。三十二岁时(1644年),李自成大军摧毁了明朝政权,接着清军入关 顾炎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中国民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代,是中华民族迅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时期。阐明这一阶段的民族关系,对促进中国民族史和清史的研究,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最近读到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杨学琛教授所著《清代民族关系史》,获益匪浅,现对这第一部论述清代民族关系的学术专著,从三个方面予以评介。首先,全局明朗,主流突出。自顺治元年(1644)入关到宣统三年(1911)幼帝退位需清朝历经十帝共268年,若再加上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至清崇德八年(1643),又,往前延伸六十一年,即明朝万历、天启、崇祯三朝之时。在这前后三百来年里,各族之间,边疆少数民族与清朝中央政府以及他们与满族、汉族之间,真是恩恩怨怨,时战时和,喜怒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阶段:清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911年(清宣统三年)清初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82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思宗(崇祯)自杀,明朝灭亡。五月二十七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败大顺军,李自成败还北京。三十日,李自成在英武殿即皇帝位。翌日,即撤兵回陕西。十月十九日顺治自沈阳迁入北京。三十日,第二次即皇帝位。1649年(顺治六年)至1651年(顺治八年)沙俄哈巴罗夫自费组织"远征队"征服黑龙江,多次携带武器弹药,在黑龙江地区杀人抢劫,占领中国土地。  相似文献   

17.
黄景昉,字可远,又字太穉,号东崖,福建晋江人。其自言“十九载翰苑隆恩,十五月纶扉殊遇”,于天启五年(1625)登第踏上仕途,直至崇祯十五年(1642)六月,以第二名点用入阁,崇祯十六年九月致仕,仕宦生涯贯穿了崇祯一朝,是“崇祯五十相”中少有的得以“克保令名”者。他几乎亲历或参与了崇祯朝几乎所有的重大政治事件,如枚卜阁臣、己巳之变、温体仁秉政、推知改选、召回监视内臣、庚辰特科、黄道周之狱、壬午枚卜、议处白广恩、刘宗周削籍、薛周勒缢等等,都在他的视野和载录之下。  相似文献   

18.
徐永斌 《安徽史学》2005,(1):127-128,53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谥文襄,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南安县)人.在明朝为官26年,是明崇祯朝的重臣,官至三边总督、蓟辽总督.崇祯十五年(1642),松锦战役中被俘降清.在清朝任职18年,先后助清廷佐机京务、招抚江南抗清势力,平定西南诸省.康熙四年(1665)在北京城因病去世.  相似文献   

19.
一六四四年的满清入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吴三桂是这个事件中的主要角色,关于这一历史事件与这一历史人物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这里有加以明确敍述的必要。从前讲到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的时候,总是很自然地要联想到「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诗句来,因而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英雄美人」的故事里,以致轻视或无(?)了对于基本原则的掌握,而陷入「英雄史观」的错误中。所谓基本原则究竟是什么呢?这当然就是阶级观点。诚如荣孟源先生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一文中所说:『离开阶级关系来谈历史上的人物,夸大或缩小历史事实,歪曲或伪造历史事实,对历史上的人物任意地漫骂,或无聊地称赞,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不是历史科学研究者所应采取的态度』。我们知道,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是明崇祯初年的锦州总兵:吴三桂本人是由武举出身的山海关总兵,是一位(?)有数十万精锐武装的地主阶级的将  相似文献   

20.
正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大明中央王朝土崩瓦解。明军叛将吴三桂(明山海关总兵)引清兵入关,借追剿"流寇"之名,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扫中原。"流寇"李自成、张献忠分别建立的大顺、大西政权,亦无法抵御清军攻势,败退江南。而江南地区明朝宗室诸王又先后建立了弘光、隆武、绍武、永历政权,均以"正统"自居,力图恢复大明江山,史称"南明"。弘光、隆武、绍武政权在清军及叛将的围攻之中迅速覆灭,唯有永历政权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