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沔阳三蒸     
沔阳三蒸:蒸青鱼、蒸猪肉、蒸蔬菜驰名于“九省通行”的武汉,有“蒸菜大王,独数沔阳,如若不信,请来一尝”的歌谣。清代、民国,武汉三镇不少餐馆挂“沔阳三蒸馏”招牌。后来,“三蒸”发展到了北京。北京虎跑坊有餐馆悬牌“湖北三蒸馆”。据符号老人讲,一日,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在护卫簇拥下,途经虎跑坊,见“湖北三蒸馆”,不知何谓“三蒸”,便进馆品尝,大饱口福后题联:一尝有味三拍手 十里闻香九回头“沔阳三蒸”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与沔阳是水乡泽国有关。据记载,当时沔阳是:“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平民百姓吃…  相似文献   

2.
一杨刚,原名杨季徽、杨缤.祖籍湖北沔阳。沔阳,北有汉水,南有长江,因此水害连年.当地的一则民谣道出了沔阳的苦难:"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杨刚的家庭,就是旧中国众多穷困不堪的家庭中的一个。祖父早逝后,撇下25岁的祖母独立支撑一贫如洗的家  相似文献   

3.
沔城孔圣庙     
两城孔圣庙,坐落在沔阳古城十字街与东门街交接处,即现在回民小学与纸品厂的所在地址,坐北朝南,宏伟壮观。据童承叙的明嘉靖十年《沔阳志》载:“沔阳府学在城内西南,元朝毁于兵.遂迁东北。”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诏建学,五年二月(公元1372年)始创修庙学。六年四月创大成殿,廊庑戟门,东西二庑,明伦堂,洪武九年定为州学。文庙中为大成殿,两翼为东西点,前为戟门,门之前为泮池,拱桥,桥前为棂星门。嘉靖十年,改为先师庙。六十年前所见,孔圣庙占地三十余亩,大成殿后有崇圣祠,棂星门两旁有棚。门前有泮池,儒学学堂在孔…  相似文献   

4.
<正>沔阳三蒸是江汉平原家喻户晓的百姓菜,湖北十大名菜之一,也是中国名菜。它以江汉平原优质食材为主要原料,以粉蒸为主要技法并涵盖多种蒸法,因起源于沔阳而得名。沔阳三蒸,是一个蒸菜系列,在民间曾流行三道菜(蒸鱼、蒸肉、蒸菜)和三类菜(畜禽类、水产类、蔬菜类)之说,其实“三”的本义是“多”,“三蒸”实际上是无菜不蒸。  相似文献   

5.
沔阳属荆楚地区,民间剪纸源远流长,早在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即有记载;荆楚人于正月初七“人口”“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或戴之头鬓。”唐李商隐《人日》诗也有“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说。无论“镂金”、“剪彩”,皆“剪纸”之工艺也,早就在民间流传,与荆风楚俗结下了不解之缘。1953年,沔阳剪纸“八仙”作为中国民间工艺品参加了巴黎“世界博览会”,并在东欧八国巡回展出,皆获好评。法《欧罗巴》杂志为此专文介绍“中国沔阳剪纸”。意大利国家文化机构也写信给中国文化部,盛赞“沔阳剪纸‘…  相似文献   

6.
<正>沔阳渔鼓皮影又称“沔阳皮影戏”,俗称“皮影子”,以沔阳渔鼓调为主,融合沔阳花鼓腔、民歌小调等音乐之长,形成了沔阳皮影腔,以打击乐伴奏,一唱众和的形式演唱。唱词合辙押韵,语言通俗诙谐,曲调高亢豪放,是江汉平原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经久不衰,深受老百姓喜爱。其保留了楚俗、楚文化和楚音乐的特色,在民间艺术中有极重要的地位。2009年,仙桃市的渔鼓皮影入选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相似文献   

7.
杨光华,湖北省嘉鱼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组建洪湖地下党组织,参加沔阳秋收起义。历任沔阳县委书记、湘鄂西临时省委书记、上海中央局组织部长、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等职。1935年,被共产国际代表团调往莫斯科,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迫害长达21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萧国春 《民俗研究》2000,(1):179-180
沔阳妇女特别爱美。且不谈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服饰打扮,也不谈五彩缤纷、挑花绣朵的鞋帽装饰,更不谈“飞机头”、“歪刘海”、“(木遀)搭毛”、“长辫子”、“粑粑震”等细心梳理的多种发式,单就美容来说,沔阳  相似文献   

9.
乾隆通宝背穿上“九”和光绪通宝背穿上“九年十”的红钱,在新疆清钱中“仅见”。在新疆红钱背面铸“九”和“九年”,是清廷于光绪九年(1883年)批准在新疆建省方案后(光绪八年阴历十一月十五日批准),刘锦棠奉旨开始组织建省工作的一年。刘在这一年中委任了南疆各级官吏,这是建省的开始,是新疆地方历史上之重大事件,对此,南疆两大铸钱局,库车和阿克苏都铸造了建省纪念币。  相似文献   

10.
理解     
十四年经历的事实在太多,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如梦如画般的童年。九、十岁的我只知道老师和家人的嘱咐。“別和男孩子在一起玩,別和男孩子多罗嗦……”听了已重复了无数次的话,我惶恐不已。“男孩子”这个名词,给我幼小的心灵蒙让了一层难以驱除的阴影。男孩子到底是什么“怪物”?为什么家长和老师总要让我们女孩子避开他们呢?刚刚开始不久的学生生活还不能使我理解这个“深奥”的问题,自己就已  相似文献   

11.
张仲胤 《历史地理研究》2023,(4):144-146+151
考察陶侃任荆州刺史期间的荆州治所沿革,可知并无《宋书·州郡志》所谓“陶侃前治沔阳”之事。在分析“前治”的含义与相关文献记载后,可知《宋书·州郡志》、旧《晋书》、《资治通鉴》、《太平寰宇记》所见陶侃治沔阳的记载均为陶侃治沌阳之误。  相似文献   

12.
(记者解生才)元月中旬,从青海省召开的“两会”上传出喜讯:土族知名人士李玉兰被选为青海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土族代表李建本被选为委员;土族知名人士鲍义志被选为青海省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土族委员兰发良、吉俊德被选为常务委员。对此,20万土族人欢欣鼓舞。他们说:这是土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相似文献   

13.
九合垸     
烷字,在湖广一带,泛指在湖泊地带挡水用的堤圩。据考,九合烷地处古洞庭湖之滨,后由汉水支脉东荆河长年冲积而成平原,秦汉即有人迹,因周边地区界址不明,行政建制历代为河、潜、监交替管辖。解放后,明确划归沔阳(今仙桃市)。九合垸,顾名思义,由九座垸子合成,范围延伸到陈场、河、潜江渔洋、总口一带。清朝“乾嘉盛世”,民殷国富,社会承平,九合垸也是五谷丰登,商贾兴荣,周围以九合垸为依托,很快出现不少集镇,如唐家场、新沟坝、拖船埠、坡段场等。清末,社会动荡,官场腐败,地方糜乱,加之堤防失修,导致十年九水,民生凋…  相似文献   

14.
沔阳县位于江汉平原,处武汉与江陵之间。南临长江,北靠汉水,境内湖泊众多,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月洲湖遗址在沔阳南部,海拔23.2米,北离仙桃镇二十公里,南距东荆河白庙大桥五公里(图一)。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湖南文史》2013,(9):72-72
《文史博览》2013年第7期《秀才遇到兵,有理说得清》一文,开篇介绍陈友谅出生于"湖北沔阳",让我这个沔阳佬读起来倍感兴奋。"沔阳"是一座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有"歌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沔阳民歌、沔阳花鼓戏、沔阳皮影戏、沔阳雕花剪纸、沔阳渔鼓都非常有名。要特别提到的是湖北菜系的"沔阳三蒸("蒸畜禽、蒸水产、蒸蔬菜),相传这种吃法就是陈友谅的夫人张凤道发明的。  相似文献   

16.
沔阳花鼓戏     
沔阳花鼓戏,是湖北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于清嘉庆年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发源于沔阳通顺河、襄河一带,形成于沔阳、天门地区,1954年改名为“天沔花鼓戏”,1981年5月又由荆州行署文化局正式定名为“荆州花鼓戏”。它的唱腔主要来源于当地民歌、小曲和渔鼓、道情音乐,很多唱腔渗透着民歌音调,有些仍保留着民歌原型。同时也吸收了楚剧、汉剧、汉滩小曲的音调和曲牌,丰富了剧种的唱腔。其腔调有高腔、圻水、打锣、四平四大主腔和九十多种小调,戏剧台词不用韵白,而是采用当地人民的口头语、歇后语。具有生动、明快、幽默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阿克苏铸钱局于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十五日正式开铸。所铸为红钱一文小平钱。正面铸“乾隆通宝”,背面穿左满文、右维文“阿克苏”地名,未加“当五”、“当十”字样。光绪九年(1883年)铸局归阿克苏道署专办,规定“其鼓铸钱文以四成铸为‘乾隆通宝’,六成铸为‘光绪通宝’,阴面加‘当十’二字”。  相似文献   

18.
赵赓 《文史精华》2013,(3):26-30
一 1968年10月13日,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在讨论召开党的“九大”的准备工作时,对参加“二月逆流”的老同志要不要选举他们当“九大”代表,与会者持有不同意见。“二月逆流”是指在1967年1月19日、20日中共中央军委会议和2月中旬在怀仁堂召开的两次政治局碰头会议上,谭震林、陈毅、李富春、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组织编选的《云南彝族歌谣卷》,即将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我们从这本书稿中选发这组儿歌,推荐给读者。彝族儿歌,内容丰富多采,表现形式多样,有单纯念唱的,也有配合舞蹈动作咏唱的,还有彼此问答对唱的,等等。透过这组儿歌,可以窥见彝族儿歌的一斑。这组儿歌是楚雄师专“雁塔文学社民间文学组”搜集的。记录者是几位还在校读书的年轻的民间文学爱好者,他们利用假期,深入到边远的彝家山寨采风,这种精神很可贵。据我们所知,这样的民间文学群众团体各地都有,我们祝愿他们以辛勤的劳动,为广大读者采集更好、更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0.
据古籍《周礼》记载,福建古为“七闽”地,泛指当时生活于福建及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部族。后世遂多以“七闽”代称福建。北宋雍熙二年(985年).福建辖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自后至清,福建行政区划几经变动,但大部分时间均保持八府建制,因而又有“八闽”之别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福建增设台湾府,史称“九闽”。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福建有十府.故又称“十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