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介石1928年统一前后政治运筹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率 《史学集刊》2003,5(4):46-54
1928年统一前后,是民国政治转折的重要关头,中国的统一面临来自帝国主义势力和军阔主义势力两个方面的挑战。身处其间的关键人物蒋介石在外交上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北伐统一中帝国主义势力的掣肘,避开并侧面对抗日本对中国统一的阻挠,成功并且策略地抵制了日本的侵略。在二次北伐中、蒋介石消灭北洋政权,促成东北易帜,打击了军阀势力,推进了国家统一的进程;但在军事善后的过程中,蒋介石以裁兵削夺异己势力,使国民党派系矛盾再次激化,引发新的内战,统一局面得而复失,构成严重政治败笔。事实表明,1928年统一的成效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1929年12月、1930年2月,国民政府铁道部卫生处、铁道部直辖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①相继成立之后,沪杭甬铁路职工卫生事业被提上工作日程,并以建立职工医疗、防疫与体检、卫生教育等作为工作重点.职工医疗事业主要通过兴建铁路医院并划分医务区的方式开展,从初复诊人数、出入院人数、资金投入数等内容来看,可谓初见成效;防疫与体检事业主要通过铁道部和路局所颁布的各类规章将此二者确立下来,并逐渐成为一项长期制度;卫生教育事业主要通过五类具体工作,给铁路职工普及科学的卫生常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928-1937年间沪杭甬铁路职工卫生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亲见路边有死人 三年自然灾害,是指1959年至1961年期间发生的全国性的饥荒。最近米鹤都先生撰文《中监委调查组组长李坚:亲历1961年安徽饥荒调查》(见《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第35期)称,三年自然灾害中安徽饿死了350万人。当年死了多少人的数字我不知道,但大量的饿死人却是事实。  相似文献   

4.
洪武三年(1370年)11月,明太祖朱元璋曾对全国人口进行过一次声势浩大的点闸对比,给每户编制户帖,帖上首印钦奉圣旨,填写户主及家庭成员基本信息,还备附注事产、户别等项内  相似文献   

5.
吴进 《安徽钱币》2005,(2):15-19
《安徽钱币》2004年第2期刊出拙稿《清末安徽铜元的几个问题》。现再就此介绍一些资料。刍述一孔之见,供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陆勇强 《安徽史学》2003,(4):107-108
清代安徽的五位诗人梅庚、方拱乾、石庞、吴盛藻、姚孔(钅闰),他们的生卒年,迄今未见有发明。本根据相关的献资料,对此遂一进行了考述,有助于清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丁锐 《文史月刊》2010,(12):37-37
<正>明洪武4年安徽祁门人汪寄佛的"户帖",被称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户口本",距今已有600多年。"户帖制"是明初户籍管理制度。洪武3年(1370年)11月,明太祖派军队协助地方进行了一次对全国人口的"点闸对比",给每户编制户帖,帖上首印着"钦奉圣旨",下面依次  相似文献   

8.
赵胜 《安徽史学》2018,(4):156-162
1953—1960年安徽农业"三改"是由省委自上而下发起的一场农业生产改革运动,是当代安徽史上的大事件,影响很大.省委初衷是为粮食增产,"三改"初期因地制宜,取得显著成效,留下宝贵经验,必须肯定.但"三改"采取层层摊派任务的做法,后期政治化倾向明显,以致留下沉痛历史教训,需要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9.
胡挺 《黑龙江史志》2013,(9):203-203
作为安徽省最早、同时也是最先进的公共图书馆,安徽省立图书馆在对安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说来,包括整理皖省方志、编纂与出版安徽省立图书馆丛书、从事皖省文物的收藏与展览以及促进周边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0.
1990年,我在某边防支队机场安全检查站服役。4月22日,我接到上级通知,抽调我到某办事处参加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经过数天的业务培训,我和同事们开始划分区域编组,进行前期登门入户摸底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隋末安徽农民起义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末安徽农民起义,起于隋末至于唐初,贯穿于隋朱农民大起义的前后;遍及淮河南北、江淮之间及江南州县;其中,两淮区域是重点.作为隋末农民大起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动摇并改造隋末役重劳民而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的暴政、以及由此调整封建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的历史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海升 《安徽史学》2015,(4):149-153
宋代安徽地区曾设立书院30所,其中官办的只有4所;创办于北宋时期5所、南宋时期25所。安徽地区书院呈现创办时段不一、分布不均、规模不齐、创办者身份多样、选址多在山林僻静处、教育效果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春芳 《安徽史学》2015,(4):154-159
米粮经纪业是近代安徽米粮交易不可或缺的主体。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代表买卖双方的买卖行、代表卖方的卖行和代表买方的买行;米粮交易程序也因而有异。近代安徽米粮经纪行的数量总体颇多,但也因米粮贸易的兴衰而有所变动。各地米粮经纪行规模各异,在内部结构和经营内容方面也相应地有所不同。米粮经纪业通过血缘、业缘和地缘建立起商业信息网络和较为稳定的商务关系网络,成为皖米市场网络的"神经中枢"。  相似文献   

14.
国民革命时期,安徽政象复杂,许多史实扑朔迷离,不易厘清。现存史著在重构此段历史时,存在不少史实上的错误,亟待纠正。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安徽整顿私塾是为普及新式教育扫清障碍,但教育行政和知识精英一方面高估了学校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则低估了私塾的"坚韧性"。尽管借助国家权力的干预,私塾遭到挤压而日益处于国家教育场域的边缘化,但学校未曾完全取而代之,私塾依然在广阔的乡村和城市的角落存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肖燕  春夏 《华夏考古》2001,(3):36-51
近年来,随着皖北、豫东地区大汶口文化材料的丰富以及山东南部大汶口文化的新发现和新认识,对皖北、豫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已具备了条件。本文就该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分期与性质等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望方家给予指正。一 本文的皖北地区是指安徽北部淮河以北,包括今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全部和阜阳市一部分。(图一)皖北地区大汶口文化遗存的发现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①,20世纪60年代发掘萧县花甲寺遗址②时,就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地层堆积和遗物(曾被归入龙山文化),在山东地区确认了大汶口文化后,随即把花…  相似文献   

17.
黄昊  武菁 《安徽史学》2012,(3):103-113
抗战初期,新桂系参考广西经验对安徽县政进行了初步改革。1940年起,新桂系安徽省府推行国民政府新县制,内容包括行政机构调整、民意机关创建、国民兵团编整、干训体系完善等诸多方面。改革所带来的基层政权人员与机构的正规化及对地方自治的有限试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国安徽政治现代化,并为安徽省府进行社会动员、坚持敌后持久抗战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制约,改革最终未能摆脱近代中国官治吞噬自治的政治窠臼。  相似文献   

18.
房列曙 《安徽史学》2008,21(4):111-117
民国时期安徽人口发展的总特点呈补偿性低速恢复特征。安徽人口政区分布不均,地域分布的密集点,以长江沿岸为首,依次为淮河流域、江淮丘陵、皖西山区、皖南山区。民国前期,人口省际迁移数量甚微;随着工业发展,大批农民迁入城镇,尤以迁入安庆、芜湖、蚌埠等城市为多。民国时期,安徽人口的职业结构中,从事农业的居首,其次是从事商业和工业的。  相似文献   

19.
安徽贵池傩戏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傩戏常见剧本《孟姜女》、《刘文龙》、《花关索》等都饱含丰富的宗教思想,主要反映了儒教的孝节思想、道教的阴骘思想和复归思想,而佛教的救苦救难思想也散见其中。这些宗教思想通过戏剧的演唱与流传,对贵池民间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皖南地区的土墩墓及其出土文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面貌,耕作农业有所发展、纺织等手工业初露端倪、原始青瓷生产日渐成熟、青铜冶铸业颇具规模并形成自身特色、社会分工日益细化。这些都是了解和探寻商周时期皖南先民经济生活状况的重要参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