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5月,周口地区文物普查队和鹿邑县文化馆在文物普查过程中于鹿邑县枣集发现《商鹿县烈士纪念碑》。该碑通高2.15、宽0.66、厚0.19米。凉亭护顶,翠柏环抱,立于土岗。正面碑额刻有“浩气凌云”四字,碑身刻有四百五十字的楷书碑文。背面碑额竖刻“诸烈士之灵位”六字,横刻“英灵不死”四字,碑身左右两边刻有輓联,上联是“争取民主建设新中国临阵捐驱光荣万古”,  相似文献   

2.
宜昌中堡岛遗址第四层文化性质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7年第一期《考古学报》发表了《宜昌中堡岛新石器时代遗址》,它是1979年的发掘报告。这次发掘面积有255平方米,文化层的堆积在中部一般厚2—3米,北部较厚,一般为4—5米,在地层的划分上把它分11层,除第一层为耕土层,第2层为近代扰乱层外,其它的9层,认为“包含三种文化遗  相似文献   

3.
在江油县城内的解放中街耸立着一座雄伟的革命建筑物——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胜利纪念碑。(图)这就是闻名川北的红军纪念碑。1980年7月,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纪念碑建于1933 年7月,全碑通高21.58 米,宽7.16米,碑台为四 方形。原为反动军阀修建 的“德政碑”。1933年3  相似文献   

4.
《文物》1954,(9)
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正在安装碑石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工程正在安装碑石。七月底,八层碑座石料已尼安装完毕,现正进行碑身、碑心和碑文石料的加工,不日就可开始安装。在河北省房山县为供应纪念碑的浮雕、栏板和栏柱等石料的需要而开采的汉白玉,已经地质学  相似文献   

5.
海涛 《郑和研究》2007,(3):23-23
为了配合2007年7月举办的中国昆明晋宁第二届郑和文化节,晋宁郑和公园第一期改扩建后续工程立项启动,后续工程包括将郑和公园南大门原来的“革命烈士纪念馆碑”改造成“伟大航海家郑和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碑”另选址重建。预计整个工程建设需要资金250万元.纪念碑四周围栏上镶嵌浮雕,浮雕定名为《少年郑和的故事》,共分9集56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1995年10月,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白沙村村委在编纂《白沙村志》时,发现崔继泽墓表碑。该碑为袁世凯撰文并亲笔手书。立碑时间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经调查,此碑原立于巩义市北白沙村崔氏祠堂,后被毁为两段,上段因作它用凿有四孔,下段湮没地下。墓表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额已佚。碑座束腰,高0.35米、宽0.79米、厚0.43米。碑身高1.5米、宽0.75米、厚0.43米。碑座、碑身均为石灰岩质。碑文楷书,18行,每行42字,边饰卷草纹。 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并做过83天“洪宪”皇帝的…  相似文献   

7.
辛亥四川保路运动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四川省成都市中心区的人民公园里,矗立着一座31.85米高的方形纪念碑,碑身四面嵌着近代蜀中4位著名书法家张学潮、吴之英、颜楷、赵熙分别用楷、草、行、隶4种字体书写的"辛亥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即1920年和1921年,孙中山曾两度讨伐以陆荣廷为首的老桂系。这两次讨伐,实际上是一场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20年),孙中山命陈炯明粤军从闽南漳州回师广东,把桂系从广东驱逐出去;第二阶段(1921年),在第一阶段取得胜利的基础上,乘胜出击,命陈部粤军进兵广西,直捣桂系老巢,以期彻底消灭桂系。这场战争,我们可以称之为“孙中山讨伐老桂系之战”,或“孙中山讨伐陆荣廷之战”。  相似文献   

9.
朱志龙 《文物天地》2023,(6):110-113
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藏有一面写有“粤军第一师师长李(即李济深)”蓝底方形旗,据说是英国皇家海军1926年从广东海盗汽艇上截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英国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档案中,藏有一桩1924至1925年间发生在广东水域的轮船被劫案件档案资料,该案件涉及粤军第一师军旗。通过梳理案情的来龙去脉,可以为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藏旗帜的来源及真伪提供更丰富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下马碑     
到故宫游览,如果你路经东、西华门,留意观察它周围设施的话,就会发现在两门门外左右两侧各设有高约四米、宽约一米的石碑(俗称下马碑)一座。碑身正背面镌刻满、蒙、汉、回、藏五种文字,汉字是“至此下马”四个篆字,其余是各种文字的译文。碑身下面是雕成抱鼓形状的碑座(见左图)。  相似文献   

11.
1986年文物普查时,在呼和浩特市东郊太平庄乡黑砂图村东南约一公里左右的黄土山梁上,发现了一块石碑———“御赐绥远城将军固山贝子德勒克多尔济墓碑”。将军衙署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后,为了更好地保存好历史文物,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对绥远城的历史研究,2003年8月将此碑征集到将军衙署博物院。石碑由基石、台座、龟蚨、碑身、碑首五部分组成。通高4.58米(图一)。碑的各个组成部分雕琢精细,用料讲究,除最下一层基石为黑色大理石外,以上四部分均为汉白玉质。基石:由四块长1.89米、厚0.20米的石条砌成1.89×1.89米的方形石基。台座:长1.23米、宽0…  相似文献   

12.
1987年9月30日(农历八月初八),《侵华日军天镇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在天镇县洋河生态公园内重建落成。纪念碑矗立在八级台阶高的碑座上,碑长10米,高5米,厚0.6米;碑面通体用黑色大理石方砖砌成,平整稳重。碑的正面刻有《侵华日军天镇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几个金色大字,背后刻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16个金色魏体大字。新碑的四周,围绕着1946年建的《八·八惨案蒙难同胞纪念塔》的4块青石大碑,在300多棵苍松翠柏和郁郁葱葱的杨柳树的簇拥下,显得格外幽静,格外庄严肃穆。  相似文献   

13.
在南宁秀丽的青秀山南麓,一座巍峨的丰碑昂首苍穹,挺立在青松翠柏之中,庄严雄伟的碑身镂刻着一行硕大的金字: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  相似文献   

14.
北宋“契丹出境”碑,座落在濮阳县城内御井街路西。碑上刻着宋真宗赵恒所作“回銮诗”,所以也称“回銮碑”。因年久风雨剥蚀,碑首已毁,仅存碑身,而且下部字迹多已脱落,上部文字还能分清。碑体高2.3米,宽0.84米,厚0.26米,碑文系阴刻行草书,字体秀丽流畅,题曰:“契丹出境”。这一碑是记载宋、辽“澶渊之盟”历史事件的唯一实物。1963年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将此碑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11月1日,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河南,接见豫北各县县委书记时,曾询问过宋真宗所登的  相似文献   

15.
农垦丰碑     
谒六百万亩人工林纪念碑1 994年 ,省政府决定为垦区树立“营造6 0 0万亩森林纪念碑”。翌年 6月 1 5日举行揭碑仪式。碑体高 1 6米。碑文由时任省长的田凤山所撰。其文曰 :“垦区视植树造林为大任 ,历 4 0余载 ,造林逾 6 0 0万亩……为弘扬绿化大业 ,特予表彰而铭之。”暗绿参天听鸟吟 ,日影浮动筛汗涔。清露滴夜花半醉 ,远风摇锄春手勤。莫道成荫六百小 ,松涛波滚一径新。白发渐梳岁月绿 ,丰碑应记育林人。兴凯湖泄洪闸寄思泄洪闸位于兴凯湖农场大小兴凯湖之间。 1 976年 9月竣工。闸孔 1 0个 ,闸高 1 0米 ,宽 6米 ,最大泄洪量每秒 6 57立…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彬县县城东街拓宽马路时,发现一巨型唐碑的碑首(如图)和龟跃.碑首与碑身断裂,碑身尚未发现.碑首每侧三螭盘绕,饱满富丽,左侧小半尚在土中.圭额阴刻篆额日“唐司徒高公德政之碑”.碑首甚为完整,高147、宽152厘米.龟跌庞硕,首尾长270、宽150、高95厘米.按一般唐碑比例推算,此碑碑身不会少于260厘米,碑石通高可能在5米以上.陕西关中一带围绕唐都长安乃大唐政治文化中心,唐代帝王将相遗碑甚多,礼泉昭陵、西安碑林更以唐代丰碑汇集而驰名.即使如此,通高超过5米者亦属凤毛麟角,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17.
正新华社6日讯哈瓦那消息:据《哈瓦那邮报》报道,古巴各界建立了一个纪念碑,以悼念在1868年和1895年古巴反西班牙殖民统治战争中壮烈殉难的中国工人。纪念碑的碑身是用一块高大的花岗岩琢成的,底座上嵌有一块铜牌,上面铭刻着领导当时斗争的民族英雄冈萨洛·德克萨达—阿罗斯特吉赞扬中国烈士的话:"在古巴的独立斗争中,没有一  相似文献   

18.
泸山是西昌邛海西岸的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这里景色秀丽,寺观云集,素有“川南胜景”之美称。在半山腰的观音阁木亭内,有一通明万历卅一年(1603年)线刻的“鱼篮观音”画像碑,尤为引人注目。此碑由碑帽、碑身和碑座三部分构成。通高2.5米。碑阳的额顶上,篆刻有“御制”两个大字,碑身是一幅阴线刻制的“鱼篮观音”像,观音头像的上端两侧,分别刻有万历神宗皇帝的“赞词”和皇帝生母——慈圣皇太后的印鉴款识等。(图一)碑阴则全部通刻以《重修大悲观音碑阴记》。此碑自嵌立以来,迄  相似文献   

19.
原民革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莫雄,是追随孙中山多年的国民党元老。曾多次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莫雄,广东英德县人,1891年生,当过学徒、伙夫。1907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讨伐张勋的战斗,后又参与反龙济光的兵变。曾营救过被困桂林的蒋介石。1922年,孙中山任命他为中央直辖第一独立旅旅长,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斗。翌年,孙中山重组大元帅府,任莫雄为粤军二师第3独立旅少将旅长,后升任第4军11师中将师长。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为了攫取粤军的领导权,借处理廖…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被总督赵尔丰一次开枪镇压,死难达三十二人。1913年,张澜、颜楷等提议建碑纪念死难烈士。碑身四面由辛亥志士书法镌刻“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十字,东面是张夔阶的篆味十足的隶书,笔法古朴苍劲;南面是吴之英的汉隶,庄重不苟,气势雄浑;西面是颜楷的魏碑,大气磅礴,精气神贯注;北面是赵熙的魏碑,刀截斧斩,苍劲雄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