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的命运和刘少奇的失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同一个“新民主主义”,潜在的倾向性分歧 新民主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旗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国思想,“新民主主义”在1940年经毛泽东提出,刘少奇等也有论述,到1945年党的七大前后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其核心主张是:“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但并不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是要组织民主联合政府。经过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农民私有财产基础上合作社经济的发展,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即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之后,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经济的自主型复苏   在日本经济因泡沫崩溃而导致的“失去的十年“中,曾经出现过两次短暂的反弹(1995-1996年和1999-2000年),却始终未能走出低谷.然而2003年,尤其是2003年下半年,日本经济增长显得异常强劲,第四季度的GDP名义增长率为1.7%,折算成年率高达7%,刷新了日本13年来经济增长的记录;在此基础上,2004年的日本经济更是如鱼得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4%,换算成年增长率为5.6%.   ……  相似文献   

3.
亚洲新兴工业国及地区出口导向工业化研究钱海章,张季风当西方经济受衰退严重困扰,迟迟难于复苏的时候,亚太地区却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一地区近二十年的经济增长,已使世人达成太平洋世纪即将到来之共识。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香港...  相似文献   

4.
日本经济的自主型复苏 在日本经济因泡沫崩溃而导致的“失去的十年”中,曾经出现过两次短暂的反弹(1995—1996年和1999—2000年),却始终未能走出低谷。然而2003年.尤其是2003年下半年,日本经济增长显得异常强劲,第四季度的GDP名义增长率为1.7%,折算成年率高达7%,刷新了日本13年来经济增长的记录:在此基础上,2004年的日本经济更是如鱼得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4%.换算成年增长率为5.6%。至此,日本经济连续8个季度保持增长。在2003年3月结束的财政年度中,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个财年增长3.2%.为1996财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相似文献   

5.
一、战后始于日本的“亚洲奇迹”战后世界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亚洲奇迹”的出现。20世纪50~60年代,日本从二战的废墟中崛起,用20年的时间从一个后进的工业国迅速成长为亚洲唯一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66年赶上英国,1967年超过法国和德国,此后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60~70年代,新加坡、香港、台湾和韩国的经济开始腾飞,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亚洲“四小龙”,在1960~1996年的36年中,韩国只有一年经济负增长,新加坡有两年,而中国台湾和香港的经济增长均为正值,又被称为“新兴工业化地区”。80年代,中国和泰国、马来西亚、菲律…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15日20时30分,一代元勋薄一波同志在京逝世,享年99岁。在薄一波同志的简历中,有这样一句引人注目的话:薄一波同志于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至今已为党奋斗了80年。他是党的七大选出的中央委员中最  相似文献   

7.
刊中人     
美国的“恐中症”如果来宾的分量能决定会议的价值,那么,5月22日举行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几乎半数的“中国内阁”,在华盛顿参与了6个月以来的第二次对话。用美国财长保尔森的话说,这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与增长最快经济体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刊中人     
救还是不救对美国这个世界最先进的经济体而言,这是又一个疯狂时刻:7月13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宣布了拯救两大房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  相似文献   

9.
4月2日凌晨,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抵达北京。这是他自2006年7月上任以来第六次访华,平均一个季度一次。保尔森估计是美国历史上访华最为频繁的财长了。保尔森今年62岁,他出任美国财长时已整整60岁。请注意保尔森的背景:其一,保尔森很富有,他在高盛已取得巨大成功,因此他做财长和名利无关;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经济的自主型复苏在日本经济因泡沫崩溃而导致的“失去的十年”中,曾经出现过两次短暂的反弹(1995-1996年和1999-2000年),却始终未能走出低谷。然而2003 年,尤其是2003年下半年,日本经济增长显得异常强劲,第四季度的GDP名  相似文献   

11.
《南方人物周刊》2012,(25):10-10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76%,是3年来的最低。按照西方的标准.这个速度已经很高了,但和2010年的10.5%相比还是相形见绌。分析师认为.强劲的银行信贷意味着经济可能会在下半年复苏,但疲弱的零售和工厂出货量使得复苏的速度和强劲程度变得不确定起来。  相似文献   

12.
2007年9月18日上午9点30分股市开盘前,华尔街依旧笼罩在美国次级信贷危机的阴云之下,雷曼兄弟的第三季度财务报表在此时出炉。作为美国商业按揭抵押债券的最大承销商,雷曼兄弟的季报业绩将直接反映目前信贷市场的现状,以及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损失情况,所以备受市场关注。次级信贷作为一项中国金融市场上没有的金融产品,国人很难从正面去体会这次它闯的"祸"到底有多大,但单从美联储选择在同一天(9月18日)宣布四年来的首次降息,便可知事态之严重。这被看作是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在一轮强劲增长之后的拐点。  相似文献   

13.
趋势     
中国股市预示经济增长放缓尽管中国是全球经济的支柱,但中国股市只是一个小角色——它基本上不对外国人开放,更多地被视为一个赌场,而非有效配置资本的场所。但中国股市之所以值得密切关注,是出于另一个原因:就中国国内经济而言,它提供了一个不算完美、但相当有用的先行指标。2007年末,上海股市开始暴跌,一年后全球金融海啸重击中国。2008年末,中国股市反弹,远早于经济的强劲复苏。而自那以后股市的缓慢下行,则预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逐渐减速。那么,中国股市眼下的走势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经济未来?答案看上去是:既不会崩盘,也不会迅猛增长,而是像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延伸到远方。用中国的经济术语  相似文献   

14.
趋势     
《南方人物周刊》2011,(3):10-10
2011投资中国灰色经济 如果说美国遇到增长麻烦的话,那么中国则恰恰相反,这个国家正处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强劲反弹之中.  相似文献   

15.
姚奕  郭军华 《人文地理》2010,25(6):42-46
本文选取1978-200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原因,但经济增长是城市化的长短期原因均无法得到证实;东部地区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均互为因果关系;对于中、西部、东北地区而言,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但不是其短期原因,长短期内经济增长都不是城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万本太 《日本学论坛》1991,(1):46-50,45
长期以来,泰国经济较为落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75%。出口主要靠农产品。但最近30年来,泰国经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逐步向工农业并重的出口导向型的现代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年平均经济增长军为7%。特别是近三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1987年经济增长率为8.4%,1988年为n%,1989年为10.8%。人均国民收入从1960年的100美元到1988年达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四个特点。增长的阶段性:中国经济增长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是一个各种经济战略和改革政策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得到不断试验、不断推广、不断产生巨大生产力的过程。区域的梯度性:中国区域增长是在以省市为单位的块状区域竞争中实现的,具有明显的梯度性发展特征。1978年之后,经济发展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逐渐向中西部推进。以城市发展带动区域发展,是中国实现区域增长  相似文献   

18.
刊中人     
暂时困难还是全盘崩溃? 全球经济增长正处于两年来最疲软的时期。眼下的经济不景气是暂时的困难,还是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开始崩溃的标志?这次经济疲软应该是暂时的。首先,日本海啸沉重打击了日本的国内生产量,破坏了供应链,从而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工业产出;其次,  相似文献   

19.
辛力 《世界》2004,(3):14-15
2003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2004年,仍将是中国经济备受全球瞩目的一个年头。这一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将不断深入,消费结构继续升级,消费需求将明显加速,投资需求依然强劲,出口增势趋缓,三大需求结构更加合理,物价涨幅可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计全年GDP增幅可达85%左右,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0.
近二十年来,苏联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增长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安德罗波夫执政后,为了扭转这一经济增长下降的趋势,就一再地谈经济效益问题。他说,苏联目前最关心的是提高生产和整个经济的效益问题。苏联“深刻意识到了”提高经济效益问题的重要性。他认为,苏联经济之所以效益不高,主要是由于:1)经济机制、管理方式方法的改革工作落后,2)连续四年农业歉收,3)开发苏联北部和东部需要越来越多的财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