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涛 《郑和研究》2005,(2):20-20
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和源发地,存有郑和遗址近二十处,2003年以来南京市、区两级政府投资4个亿打造“郑和专线”,目前龙江宝船厂、静海寺、天妃宫、郑和公园、郑和墓、浡泥国王墓、净觉寺七处“郑和景点”集体亮相。金陵大报恩寺、稳船湖、碧峰寺、十六楼遗址、马府故居、四夷馆遗址、郑和修建翁堂浴室等十多处遗址有待开发。  相似文献   

2.
辛元欧 《郑和研究》2002,(2):29-38,58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有人提议应建造一艘郑和宝船实船,并按当年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航行路线走一遍,重走郑和路,重现郑和宝船雄姿,这当然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可是建造郑和宝船却非易事,于是郑和宝船究竟有多大,应该如何复原。再次提上日程,因为这是一个必须逾越的程序。  相似文献   

3.
杨斌 《郑和研究》2004,(3):37-37,73
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因其承担着多种任务,故而由不同种类的海舶组成,由于船种的不同,绝不会是一种船型,应该有尖底的福船型,也有平底的沙船型。但是对郑和宝船的船型和尺度,学界争论不休,在此笔者试用较可信的史料来分析、研究,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4.
黄埠墩     
无锡的黄埠墩,地处古芙蓉中心,惠山寺塘泾出口处,旧名小金山。墩小而圆,面积220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小。四周石砌驳岸。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曾疏浚古芙蓉湖以通水道北上伐齐,舰船停泊于此。有书可据,则是公元前248年,楚春申君黄歇迁封江南,以古吴墟为都邑,在无锡治水有功。《越绝书》记有“春申君时,立无锡塘,治无锡湖”。无锡湖即芙蓉湖,黄歇曾扎营墩上,是为“黄埠墩”名称的由来。黄埠墩地处运河河心,北为双河口、南望江尖渚,两岸多条河流交会于芙蓉湖,河面阔,水势大,令人有洪水不可没、水柘不见底之感,以至本地人称此小墩永不会沉没,且有民歌流传:  相似文献   

5.
江苏之旅——郑和大航海宝船建造与出海基地 南京龙江宝船厂遗址 明初所设“龙江船厂”故址在今南京下关三汊河附近的中保村一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造船工业基地,是全球仅存的未经挖掘的600年前造船工业的化遗产。水道旧称龙江,出龙江关通长江,龙江船厂曾为郑和下西洋造“宝船”,故又称“宝船厂”。1957年此地出土一根大舵杆,长11.07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舵杆之长,足证郑和宝船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6.
《郑和研究》2000,(2):66-66
江苏省暨南京郑和研究会于12月1日在南京悦华大酒店举行了以“世纪之交的郑和研究”为主题的专家、学者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上海副主委、造船专家张友隽、中国船史研究会会长辛元殴、海军测绘研究所研究员朱鉴秋、南京大学教授刘迎胜、范金民、南京政治学院教授陈显  相似文献   

7.
《郑和研究》2009,(3):64-64
为了让师生们进一步了解郑和航海历史,加强航海科普知识和海洋意识的教育,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5月20日下午,江宁区湖熟初级中学邀请《郑和研究》编委仲跻荣先生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发扬郑和精神,认识海洋》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8.
2005年3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发的一则报道,“仿古木帆船绿眉毛举行起航仪式”。这天,刚好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日子。沈家门渔港千船鸣笛,万人欢腾。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绿眉毛·朱家尖”号仿古木帆船扬帆中华,显示了舟山悠久的造船工艺和航海实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船文化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品时代,就有“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的描述。当出现船舶之后,有关船的文化也随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人仄 《郑和研究》2005,(1):72-72
福建省长乐市是我国著名侨乡,也是具有悠久航海历史传统的古代港口城市。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均在此驻泊,短则月余,长达数月,等待季候风起,经虎门扬帆出洋。长乐市为弘扬郑和精神,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发展航运事业与海洋经济,促进与海外的友好往来与经贸合作,在全面修缮郑和遗迹的同时,还集资兴建反映郑和七下西洋的纪念性建筑——郑和广场。广场自西向东分别建设有:郑和航海馆、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首航600周年。600年前.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臣.率领庞大的中国船队七下西洋.集中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航海水平和友好.比西方探险家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远洋航行早了约一个世纪。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从此揭开了世界大航海的序幕。郑和下西洋每次都在福州候风开洋.与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福州还留存着很多与郑和有关的遗迹、遗物。  相似文献   

11.
为迎接明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由浙江舟山研制的仿古船之一“绿眉毛”帆船,去年3月下水。该船全长31.0米,型宽6.8米,型深3.2米,吃水2.2米,干舷约1米,排水量230余吨。“绿眉毛”帆船经过一年的陆续完善,首次试航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南京,于6月2日抵达下关2号码头。宁波“绿眉毛”船是浙江沿海最优秀的船型之一。该船最大特点为航速高,从吴淞口到定海只需18小时左右,顺风时仅需10小时左右,抗风浪性能好。“绿眉毛”船又称乌船,船型不大,灵活机动,是优良战船之一。  相似文献   

12.
郑和所处的时代,中国的造船技术比以前更加进步,航海经验更加丰富。但在海上航行仍然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祈求神灵保佑是他们胜利完成下西洋任务的精神支柱。郑和不仅乞求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保佑,也乞求海神天妃的保佑。《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郑和航海图》(下称海图)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经验的结晶。据称:“这一部地图昕表现的大概是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郑和最末一次下西洋,图上的航程、地理,与祝允明《前闻记》所记宣德一次下西洋相合。”  相似文献   

14.
(一) 我国著名的丝绸巨镇盛泽,位于江苏省东南端。它西枕太湖、东通西浙,身当江浙孔道,而且距邻镇颇近,东至王江泾七里,北达平望十八里,西至震泽镇三十六里,南距嘉兴府城三十六里,所以盛泽远城邑而近四乡,成为商品交换的集散之地。又因其四周环水,河道纵通横贯,乡人使船如使马,上市极为便利。加之傍倚运河,水路交通发达,真可谓邀天之幸而远胜他乡。优厚的地理环境为盛泽的勃兴奠定了天然的基础。 盛泽一名之由来,旧说“以合路为盛泽,”或谓宋时“盛章食邑于此”而得名,两说皆无据可证。明人汤豹处有“吴亦乌初,盛斌结寨于此”之载,此说可信,因为当时是以《真齐笔记》和南宋单升墓碑为根据的。也即三国赤乌三年(公元二○二年),吴司马盛斌在此分拨地界,筑寨屯兵。后人称此故址为盛寨,而寨又讹传为泽,因为在吴  相似文献   

15.
邓之诚先生著《骨董琐记全编》中有一篇题为“郑和印造大藏经”的文字,记述郑和自永乐五年(1407年)至宣德五年(1430年)间陆续印造大藏经十藏布施于郑和与郑和下西洋重要关系地著名寺院之事,并详载明初刻本《优婆塞戒经》卷七后刻题记。关于此则史事,中国航海史研究会1985年编辑出版的《郑和史迹文物选》中曾记及,其史料来源亦为此戒经题记,可见此则史料的可靠性。但《郑和史迹文物选》记之极为简略,此后其史料价值和信息含量也未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因鉴于此则题记对于研究郑和以及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参考价值,兹将该段文字照录于下,并加以考述。  相似文献   

16.
印尼爪哇商业大城三宝垄之名因纪念郑和而取,三保圣洞则是郑和船队抵达三宝垄时,官兵驻扎的地点,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都有纪念郑和的庆祝活动,不少印尼华人来此求平安及生意兴隆,他们对三保大人郑和很是重视,奉若神明。  相似文献   

17.
明成祖执政的22年间,在大兴土木、对外用兵和下西洋三个方面,做出了令史学家可圈可点的几件大事,使明朝永乐年间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出现了四海宾服、万邦朝贺的盛世局面。永乐盛世所以出现,与郑和下西洋有密切关系。笔者通过大量史实论证郑和下西洋对“永乐盛世”做出的突出贡献,对史学家称郑和下西洋耗资巨大的说法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8.
蔺智深 《文史博览》2005,(10):39-39
1994年,美国女作家李露晔在为郑和撰写的传记中叙述了自己在肯尼亚邂逅的传奇:一个黑人告诉她,自己是中国人的子孙,是数百年前肯尼亚拉穆镇帕泰岛中国船遇难幸存者的后裔。  相似文献   

19.
印尼爪哇商业大城三宝垄之名因纪念郑和而取,三保圣洞则是郑和船队抵达三宝垄时,官兵驻扎的地点,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都有纪念郑和的庆祝活动,不少印尼华人来此求平安及生意兴隆,他们对三保大人郑和很是重视,奉若神明.  相似文献   

20.
太仓港,“海洋之襟喉,江湖之门户”,古称刘家港,因元时漕粮海运而隆盛,又因郑和七下西洋始发于此而名扬天下。时历六百载,古港叉起雄风,仍然是在这片江海交汇的土地上,太仓人民秉承着郑和的探索精神、开拓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续写了“以港兴市、以港强市”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