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闻一多先生在《龙凤》一文中认为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凤”都是图腾的遗迹,“龙”和“凤”并不存在于生物界,都是虚拟的生物.在我国古籍中,“龙”、“凤”是“天生”的一对.“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就最古老的意义说,“龙”、“凤”代表着我国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之把“龙”、“凤”当着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以说是十分恰当的.  相似文献   

2.
《神州民俗》2009,(7):15-15
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都以龙的传人自居,客家人承继了古汉族的传统,更把龙的文化演绎得有声有色。在闽西,有游大龙等习俗;在赣南,更有丰富多彩的竹竿龙等等;在粤东,丰顺的埔寨火龙,可谓精彩、火爆,吸引眼球,当年拍《客家女》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笔者还特地叮嘱务必拍上“火龙”,终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05,(11)
此卷明代白描画家汪徵凤的《白描罗汉》,题签为清代乾隆时期“五大臣”之一、著名文人张照(清初大收藏家高士奇的女婿)题写:“汪徵凤白描罗汉,次等,荒一,乾隆九年春月,臣张照等奉敕编次”。这是张照在编撰《秘殿珠林》时所写。此卷落款是“楚黄汪徵凤薰沐谨写”,后钤“徵凤”白文小方印。此卷七玺齐全,上有“乾清宫鉴藏宝”和“秘殿珠林”二印,原是收藏在清宫内的乾清宫,著录于《秘殿珠林》初编卷十,第125页(见《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合卷本,上海书店出版)。汪徵凤是活跃于明代中晚期的画家,其生卒年待考。此卷中罗汉的造型各异,神态自如,衣…  相似文献   

4.
天津文物     
《收藏家》2005,(11):76-76
此卷明代白描画家汪徵凤的《白描罗汉》,题签为清代乾隆时期“五大臣”之一,著名文人张照(清初大收藏家高士奇的女婿)题写:“汪徵凤白描罗汉,次等,荒一,乾隆九年春月,臣张照等奉敕编次。”这是张照在编撰《秘殿珠林》时所写。此卷落款是“楚黄汪徵凤薰沐谨写”,后钤“徵凤”白文小方印。  相似文献   

5.
一、独具特色的“竖灯竿升彩凤”习俗 揭阳龙砂乡江族“竖灯竿升彩凤”是一种独特的民俗奇观,每到规定的时间,龙砂乡8个自然村的每家每户都会在屋顶上插一根十多米长的大毛竹,毛竹留着竹尾,竹子上方立着一只“彩凤”,彩凤是用好木料做成凤头风身,用铁片剪成风翅及凤尾形状,  相似文献   

6.
凤起习安     
《文史天地》2002,(1):56-57
在清末画坛,“南风北龙”是两颗南北辉映之星。所谓“南风”,即指起至习安(安顺)、以凤为名,以凤为诗,更以凤入画的贵州画家何威凤。  相似文献   

7.
李拜天 《世界》2005,(12):71-71
正如一个硬币有正面和反面,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背面是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大不列颠了颠百科全书 俗语卷》的编撰者直言不讳地承认,他们没有见过龙,也没有见过凤,所以这个俗语的前半部分,所谓龙生龙,凤生凤只是一种貌似合理的飘渺推论,没有研究价值;后半部分老鼠以及他们爱情的结晶都会打洞则是对事实的描述。所以,我的研究里并不包括这个俗语的前半部分也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8.
戏少.是当前一些中青年戏曲演员的一个“通病”。但是,不少戏曲前辈都不是这样。他们当中有不少是“戏包袱”(记戏多),有的还有“戏摺子”,任人“点戏”,“点啥唱啥”。川剧大师阳友鹤(1913-1984年)就是这样一位。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2013,(5):23-23
每年佛历六月中旬,公历五月中旬,老挝都会迎来一年一度规模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高升节”,又称“火箭节”、“火炮节”、“火龙节”等。这时的老挝全国各地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尤其是在首都万象,高升节的情景更为热闹。  相似文献   

10.
“凤”字在甲骨文中作鸟形,头上有一撮漂亮的冠羽,长尾,尾翎有花眼状图案,有人认为它本来就是孔雀;有的旁边还有一“凡”字,表声符,是个形声字.它是那样美丽、奇特,可能也十分罕见,古人把它看作“神鸟”.后来,人们把其他飞禽走兽的美都齐中到它身上,它就成了古老的中华民族理想中的神物的化身,“穆穆鸾凤友、何年来止兹”(唐韩愈《孔雀》诗),与自然界中的孔雀分为二物.《说文·鸟部》:“凤,神鸟也.  相似文献   

11.
康晶  李强 《中华遗产》2009,(1):160-160
编辑们坐在一起侃“钱神”的时候,最热的话题是“提问题”。不是有人说嘛,会提问题才会有创意。说起跟钱有关的问题,大家都有兴趣:“钱神”跟“财神”谁厉害?姓钱的跟“钱”啥关系?问题很多,最重要的一个是:既不是赵公明,又不是关公,那“钱神”长啥样儿?  相似文献   

12.
正广州禺北舞火龙是一种以舞火龙为主题、庆祝中秋佳节的民俗文化活动,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禺北民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中秋佳节,禺北地区的清湖、石马、平沙、夏茅和江村等地村民都会掀起舞火龙的热潮。一、禺北舞火龙(一)历史渊源舞火龙的历史渊源主要是源于口口相传的  相似文献   

13.
1994年初夏之后,在揭阳龙砂乡8个自然村一带,各家各户纷纷“竖灯竿升彩凤”。每当夜暮降临,红灯、彩凤相映,分外美丽、壮观。凡经过此地的人,无不惊叹。  相似文献   

14.
王姬  王继霞  于欢 《丝绸之路》2013,(22):35-37
甘肃方言里的疑问代词可分为八类。问人的形式丰富多样;兰银官话的有些方言里,有问处所的远指代词与问处所的疑问代词同形的现象;问性状方式的代词“宗”是一个合音形式;“阿谁”可能是汉藏语早期的一个共同形式;“啥”可能是古汉语的问物的“何”变化来的。  相似文献   

15.
修志必修身     
咱们修志的人,在有些人眼里也许被看不起眼儿,其实,志人难当,也更难为。并非谁都可以当志人的。咱绝不是“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中”那一类。因此,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咱们自个儿得找准自己的位置,既不骄不馁,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地把自己那份儿工作干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曾有“吹箫引凤”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有一位姓萧名史的青年,善吹箫作凤呜,秦穆公把女儿弄玉嫁给了他。在萧史的亲自教授下,弄玉也很快学会了吹箫。有一天,正当他俩吹箫时,引来了一条龙和一只凤,于是两人乘龙凤(弄玉乘凤,萧史乘龙)飞升而去。这个神话在史书上有记载,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古时的箫与今天人们所见的箫是不同的。今天人们所称的箫是单管的洞箫,“横吹笛子竖吹箫”所指的笛和箫都是在单管  相似文献   

17.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吉祥的化身。每逢佳节,各地都有“玩龙灯”的习俗(亦称龙舞)。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亦不例外,而且种类多、特色显。兹介绍如下:火龙黄龙溪的火龙灯舞起于东汉。盛于南宋。古镇先民根据“黄龙见武阳赤水”与民间传说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龙”、主管风雨的“应龙”的神话。以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创造了“火龙灯舞”...  相似文献   

18.
秀才买柴某秀才来到集市买柴,他坐在树下一边看书,一边打问。一个人挑着一担山柴走了过来,秀才便问:“柴卖吗?”那人瞪了他一眼:“不卖,挑到这儿干啥!”秀才一听“不卖”,便低头继续看书。一会儿,面前又放着一担山柴,秀才又问:“柴卖吗?”柴主说:“不卖,放在这儿干啥!”他一听,还是“不卖”,又低头看书。黄昏时候,集市上的柴已卖  相似文献   

19.
古琴原名“琴”或“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来凰”琴,仲尼式,全长120.4cm,有效弦长112cm,岳山高1.4cm、厚0.9cm,承露1.7cm,额宽5.8cm,肩宽22cm,身长47cm,腰长23.4cm,龙池20.2×2.05cm,凤沼9.3×1.5cm,尾宽14.5cm,龙龈3.5cm。紫栗壳色,琴面通体密布小蛇腹、牛毛、龟断纹,八徽以下尤其明显牛毛断纹,接缝处全无断纹。龙池腹腔内有刻款“雷霄制赤诚朱致远重修”;凤沼腹内有刻款“清同治十二年岳阳李绥重修”。雷霄是唐时蜀中造琴名匠,朱致远是元代著名古琴家。唐朝是琴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而现存的唐朝古…  相似文献   

20.
[典型案例] 今年17岁的小虹长相俊美,学习成绩良好,自从上高三以来她总能听到座位后的同学在议论她:“偷看别人学习”“别人学啥她学啥”“臭美”等。就连她值日扫地时也能听到别人说她“借着扫地看别人桌上的书”“水蛇腰”。为了证明自己有自己的学习安排,小虹在学习时总用胳膊支着头,以便用胳膊挡住看同桌的视线,可是这样做还是不能止住别人的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