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是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解放思想助推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开启了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解放思想助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这些历史性飞跃外在表现为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内在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长征清算了教条主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树立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思想政治路线,发展了我党的群众路线,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魏青芳 《攀登》2001,20(Z1):50-52
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第一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二次历史性飞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一历史过程也向人们昭示"理论旗帜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有生命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5.
赵宏宇 《沧桑》2012,(1):98-100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大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两大理论成果。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以实践与文化两个维度作为切入点,提出马克思中国化在当代的任务不仅要对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的"中国问题"作出回答,而且要以延伸中国文明传统为己任,自觉担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以期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张翌 《神州》2012,(34):160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中国理论界就此时行广泛、深入的研讨。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先后出现过三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潮,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三大旗帜,使党的事业出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中华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魏青芳 《攀登》2001,20(7):50-52
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第一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二次历史性飞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一历史过程也向人们昭示:“理论旗帜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有生命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8.
马学勤 《攀登》2001,20(7):78-81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进行革命和建设,这是中国人民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进程印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学勤 《攀登》2001,20(Z1):78-81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进行革命和建设,这是中国人民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进程印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党史理论观点,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毛泽东是这个艰难探索中的杰出代表。他在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扎根于中国国情中领会马克思主义真谛,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倡导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形成赋有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在顺应共产国际积极变化的条件下,适时地在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两次历史性飞跃,这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的。1995年中共中央批准印发的中央宣传部撰写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两次历史性飞跃,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述。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  相似文献   

13.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其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①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理论思考和宽广历史视野,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途径,对于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理论发展新飞跃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科学总结了自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的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座丰碑。因此,有必要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新民主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历史研究》2021,(2):21-28
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通过革命、建设、改革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同时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创造,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成功开辟和发展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6.
李抒望 《攀登》2001,20(6):10-13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它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和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标志着我们将实现又一次的思想大解放,使我们的国家取得新的历史性大发展、大进步、大繁荣。  相似文献   

17.
对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修志的思考谢永雄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的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党中央提出,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根基和精神动力,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承载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构成了民族的血脉,它给予了人民充实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就在中华民族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被创造了出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飞跃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步迈出了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开启了实现中国梦的辉煌历程。实践证明,中国梦的实现,发展民族先进文化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原则、以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为基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相似文献   

19.
《攀登》2021,(4)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回望历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国情和理论联系实际;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等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经验。深入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经验,对我们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共“三大”是我党在建党初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也是唯一一次在广东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参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一批著名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张太雷、陈潭秋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这次大会。中共三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实践,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指导中国革命的最初尝试。回顾中共“三大”的历史贡献和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